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

一缕阳光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和影友在本次北国游中一起参观了二战终结地东宁要塞和虎头要塞。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由猛虎山、虎北山等五个主要阵地组成。始建于1934年至1939年,日军旨在封锁苏联远东铁路枢纽,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曾配备亚洲最大口径(41厘米)榴弹炮。1945年8月26日被苏军攻克,比东宁要塞早4天,因此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见迟浩田上将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我们拾级而上,花岗岩台阶上镶嵌的铜质年份标记依次掠过:1931、1937、1941…当最后一级刻着"1945.8.26"的台阶被踩在脚下,21米高的主碑进入我的视野。四根棱柱组成的碑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四柄并立的刺刀,顶端振翅欲飞的青铜和平鸽却为这刚硬的线条添了几分温柔。纪念碑基座前密密麻麻镌刻着数百个名字。这些都是修建要塞时遇难的劳工,听领团导游轻声讲解,"当年日军为保密,在工程结束后把劳工都......"他的声音消散在山风里。而1945年夏天的枪炮声仿佛穿透时空在我耳边炸响。</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整座纪念碑在灯光照射下 ,变成通体透明的玉白色。山脚下的虎头镇灯火阑珊,更远处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泛着细碎的银光。80年过去,战争机器确实在这里止步,但那些嵌在石头里的名字、挂在铁环上的锁链,以及今天不同国籍游客放下的鲜花,都在提醒着我们: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句号,更应该是未来的冒号——此次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与和平反思之旅。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追求和平的起点。站在这沉默的废墟与纪念碑前,我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终结并非胜利的狂欢,而是对文明存续的沉重警醒。</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一缕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