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巴黎圣母院于2019年4月发生意外火灾,大火导致其尖顶坍塌,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随后一直在修复之中,直到2024年12月才重新开放。我们2025年5月去巴黎,正好赶上了参观新修好的巴黎圣母院,真的很幸运。虽然外部两侧面和后面的修复没有全部完工,但内部已经全部修复好,而且外部正面清洗得非常干净,比以前更漂亮。</p><p class="ql-block">我40年前就打卡过巴黎圣母院,那时的我只是为了打卡,只看见它外表的宏伟,却不知它美在哪里。在圣母院前面拍照留影,放在影集里,证明我到此一游,因为到巴黎的人必参观圣母院。我这次重访不仅仅看到这座建筑的外表美,而且真正地看到了它的内在魅力、价值与伟大,懂得了设计师和雕刻家为何在那么多的人物雕刻上花如此大的心血与精力。在十二世纪就能打造出这么一座“石头圣经”,让无法阅读圣经的信徒通过雕塑图像了解福音和基督教的历史事件。每一个雕塑或浮雕场景都是圣经里的一段真实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来参观之前,我仔细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官网里的介绍,加上这三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学习圣经,这使我此次参观能达到受益匪浅。回来后我整理了资料并查考了圣经经文,写了这篇带图片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希望读者将来去参观也能看懂这些立面上和殿堂内的雕塑和浮雕、及殿堂内的油画作品,也能像我这次一样收获满满而归。</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法语:Notre-Dame de Paris),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是位于法国巴黎第四区西堤岛(City Island) 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于哥特式建筑,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座,它以开创性的尖肋骨拱顶和飞扶壁,巨大而多彩的玫瑰窗,以及丰富雕塑而闻名。圣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更是法国最广为人知的观光景点。</p><p class="ql-block">法语<span style="font-size:18px;">Notre-Dame意为“我们的女士”,是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span></p><p class="ql-block">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遭到破坏,许多宗教人物雕像受到损坏,后来重新修复。</p><p class="ql-block">自19世纪开始,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和法兰西共和国的许多总统的葬礼都在圣母院举行。</p>  <p class="ql-block">走到跟前能看出教堂的宏伟,立面布满精致的雕塑和浮雕云集了设计师及雕刻师超高的智慧及艰辛的工作。</p><p class="ql-block">西立面(即圣母院的正面)的下部有三个门。中央门户名为最后审判之门,左边为圣母之门,右边为圣安妮之门。这些门户装饰着许多圣经人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也通过圣母院的这些雕塑来了解一点圣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列王画廊:</p><p class="ql-block">在栏杆下方,门户的上方,展示了一条国王的画廊。在离地面 20 米高处排列着一排28 个人物雕塑,代表基督之前的犹太国王的 28 代。在大革命期间,这些雕像被错误地认为是法兰西王国的君主,而被摧毁或肢解。在 19 世纪修复。</p><p class="ql-block">圣母画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的画廊在</span>国王画廊上方的一个小露台上,露台周围是一个镂空的栏杆。在立面的中央,有一个直径 9.60 米的玫瑰窗。两位天使手里拿着象征罪恶和救赎的烛台,站在中央的圣母雕像两侧。亚当和夏娃的雕像在玫瑰窗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亚当与夏娃是《圣经·创世纪》中人类的始祖。上帝先用尘土造了亚当,又取亚当肋骨造了夏娃,使他们成为夫妻。二人住在伊甸园中,本应享受与上帝同在的生活,但他们受蛇诱惑,吃了上帝禁止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从而违背了上帝的命令。结果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人类从此有了罪,也要面对劳苦和死亡。</p>  <p class="ql-block">进去参观之前,我们先来解析一下每个门户的雕塑。</p><p class="ql-block">中央门是最后的审判门户。最后审判之门描绘了上帝的审判, 根据圣经,被诅咒的人受到惩罚,而有福的人被欢迎进入永生。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图像中,它代表了当死者的灵魂复活时上帝的审判。根据圣经,上帝会审判活人和死人。</p>  <p class="ql-block">最后审判之门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楣</span>上方有三排雕塑。</p><p class="ql-block">在较低的一排:死者复活并从他们的坟墓中出现。天使吹响号角。这些人物包括教皇、国王、妇女、战士和非洲男子。</p><p class="ql-block">往上的第二排:大天使米迦勒称量灵魂,而两个恶魔则试图改变天平。选民被带到天堂(在基督的右边),而被诅咒、被锁链和恐惧的人被其他恶魔带入地狱。</p><p class="ql-block">往上的第三排:基督威严地坐在荣耀中,显示他手上和侧面的伤口。两位天使拿着十字架刑罚的工具:一个是长矛和钉子,另一个是十字架。玛丽亚和约翰跪在两侧。与其他门户一样,天庭在拱门的左侧,有天使、族长、先知、教会医生、殉道者和童贞女。地狱在拱门的右侧。聪明的童贞女(在上帝的右边)象征着获得天堂的希望,因为她们拿着点燃的灯,而愚蠢的童贞女则熄灭了灯。</p>  <p class="ql-block">在门户的中央,在两扇门之间,基督站在一个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两扇门之间基督站在上面的基座。</p>  <p class="ql-block">中央门户的门框两侧是耶稣的12个使徒,一侧各六位。</p><p class="ql-block">左边是巴多罗买、西门、小雅各、安德烈、约翰和彼得。</p>  <p class="ql-block">这12个使徒,除了保罗外,其他11个都是耶稣身前的门徒,出卖耶稣的犹大没列入,所以是11个门徒加使徒保罗。保罗是在耶稣升天后向他显灵的事件后才成为耶稣的使徒开始传福音。</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保罗、大雅各、多马、腓力、犹大(雅各的儿子)和马太。</p>  <p class="ql-block">中央门户的左边门户是圣母之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献给玛利亚的门户。巴黎圣母院是献给玛丽的,这个门户特别献给她。</span></p>  <p class="ql-block">根据天主教教会传统,圣母之门描绘了玛丽亚的死亡、她升天以及她加冕为天后的时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子在</span>两扇门之间,践踏着蛇,蛇象征着撒旦。</p><p class="ql-block">在下方的浅浮雕描绘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或人间天堂)、亚当的诱惑和原罪(魔鬼是一个长着长蛇尾巴的诱人女人),以及第一批人类被驱逐出伊甸园。亚当与夏娃是人类的始祖,记载在《圣经·创世纪》。</p>  <p class="ql-block">圣母门户两扇门的上方。</p><p class="ql-block">在门楣上较低一排:左边是三位先知,右边是三位以色列国王,手里拿着刻有圣经文本的卷轴。天上的耶路撒冷被安置在华盖下。箱子象征着约柜,体现了上帝对他的子民的承诺。</p><p class="ql-block">门楣上的第二排:描绘了马利亚在耶稣和十二使徒的包围下死亡,保罗在无花果树下,约翰在橄榄树下。两位天使掀起玛丽亚的裹尸布,将她带到天堂(大概是根据天主教所信)。</p><p class="ql-block">在圣母之门的最上一排:玛利亚在天堂,由一位天使加冕。耶稣祝福她,把权杖赐给她。她被加冕为天后,坐在她的儿子旁边(大概是根据天主教所信)。</p><p class="ql-block">拱门内围的四排<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雕塑:</span>天使、族长、国王和先知组成了一个天庭。</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门户的两扇门的两侧,矗立着八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徒</span>雕像。左边是君士坦丁大帝、天使、圣但尼和另一位天使。</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施洗者圣约翰、圣司提凡、圣吉纳维芙和教皇圣西尔维斯特。</p><p class="ql-block">圣但尼、圣吉纳维芙和圣马塞尔是巴黎的守护圣徒。他们出现在大教堂入口处,是对进入大教堂的人进行保护。这些雕像于1793 年法国大革命后被毁,于 19 世纪重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门户之间都有雕塑,这是</span>圣母之门和最后审判之门之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门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安妮之门在中央门户的右侧。</span>罗马式风格,是三个门户中最古老的一个。它描绘了基督童年的情节。</p><p class="ql-block">安妮是玛利亚的母亲,这个门户是献给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的。</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门户的门楣上方中央是圣母子,两侧是法国国王和巴黎主教,证明了皇室与基督教之间的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就像中世纪的女王一样,圣母子坐在华盖下的宝座上,拥有皇室属性:王冠和权杖。她把儿子耶稣抱在腿上。</p><p class="ql-block">上方周围:天庭(天使、国王、先知和启示录的长老)歌颂着上帝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门楣上方的下部描绘了约阿希姆和安妮(玛丽亚的父母)的婚姻,以及玛丽亚和约瑟夫(耶稣的父母)的婚姻。</p><p class="ql-block">上半部分叙述了基督生平的场景:天使报喜(加百列向玛丽宣布)、探访、耶稣诞生(基督在伯利恒诞生)和主显节(贤士的崇拜)。具体故事情节下面会介绍。</p><p class="ql-block">两扇门之间的中央是四世纪的巴黎主教圣马塞尔。他脚踩着了一条龙,龙象征着折磨他的教区的瘟疫。原来的雕像在革命期间被毁坏,在 19 世纪重建。</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两扇门两侧的八尊雕像也是在 19世纪重做。左侧是一位国王、示巴女王、所罗门王和圣彼得。人物介绍在图下方。</p>  <p class="ql-block">上图人物介绍:</p><p class="ql-block">所罗门是旧约圣经中以色列王国的第三任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闻名。</p><p class="ql-block">他继位后使国家达到鼎盛时期,建造了宏伟的耶路撒冷圣殿,并发展外交与贸易。圣经记载他曾向上帝求智慧而非财富,因此获得了智慧、财富和尊荣。他还留下了许多箴言与诗歌。晚年因娶外邦女子、引入偶像崇拜而被上帝责备,王国在他死后分裂为南北两国。</p><p class="ql-block">示巴女王是《圣经》中的女王,统治着古代南阿拉伯或非洲的示巴王国。圣经旧约《列王纪上》10:1–13记载示巴女王听闻所罗门的智慧与国力,带着许多黄金、香料和宝石来到耶路撒冷,用难题试探所罗门。所罗门都能解答,她对他的智慧与宫廷的繁荣感到惊叹,双方互赠礼物。</p><p class="ql-block">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门户右边是圣保罗、大卫王、拔示巴和另一位国王。</p><p class="ql-block">人物介绍在下图的下方。</p>  <p class="ql-block">上图人物介绍</p><p class="ql-block">大卫王是旧约圣经中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被视为犹太民族最伟大的君王之一。他年轻时以投石击败巨人歌利亚而成名,后来统一以色列各支派,定耶路撒冷为首都,并将约柜迎入城中。大卫勇敢善战,也精通诗歌,圣经《诗篇》里许多是他的诗。他的一生既有忠于上帝的时刻,也有因犯罪(如拔示巴事件)而受责备,但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p><p class="ql-block">拔示巴原是赫人乌利亚的妻子,大卫在与她通奸并安排乌利亚阵亡后,娶她为妻(撒母耳记下 11 章)。所罗门是大卫王和拔士巴之子。</p><p class="ql-block">保罗原名扫罗,生于大数,是受过严格犹太律法教育的法利赛人。他早期迫害基督徒,但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经历耶稣显现而悔改归信,成为热心的传道人。此后他多次出行宣教,将福音传遍小亚细亚和欧洲,并写下多封书信,这些书信后来收入新约,成为基督教重要的神学基础。保罗最终在罗马殉道,被尊为“外邦人的使徒”。</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庄严宏伟的殿堂修复清洗后更加明亮美观。</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侧面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的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艺术的杰作之一。彩色玻璃艺术是中世纪建筑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玫瑰窗的构图和图像排列成四个圆圈,数字象征性地排列成 4、12 和 24。十二使徒分布在两个圈子里,其中也有在法国经常受到尊敬的圣人和殉道者。第三个和第四个圆圈描绘了新约和旧约中的场景,例如逃往埃及、治愈瘫痪者、所罗门的审判和天使报喜。这些事件都真实地记载在圣经里。</p>  <p class="ql-block">玫瑰窗每片玻璃均为各个故事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各种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玫瑰窗。</p>  <p class="ql-block">14世纪的圣母和圣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和圣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殿堂中央有唱诗班围场,两边是14世纪的雕刻墙,各组雕塑群描绘了基督生平的场景。雕刻墙把唱诗班坐席与回廊分开。</p><p class="ql-block">北墙描绘了基督童年时期的场景:圣母访亲、天使报喜、耶稣降生、三博士朝拜、屠杀无辜者、逃往埃及、献主耶稣、耶稣与师傅们同在、圣约翰在约旦河为基督施洗、迦拿婚礼、进入耶路撒冷、最后的晚餐、洗脚、基督在橄榄园。这些历史事件都真实地记载在圣经里。在下面分段介绍。</p>  <p class="ql-block">雕刻墙比较长,从这个北墙的视频能看到整体。</p>  <p class="ql-block">我把这面墙拍摄了分段图来解析每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下图有四个场景:</p><p class="ql-block">从左边的第一个场景:《探访》。<span style="font-size:18px;">玛利亚探访她的表妹</span>伊利沙伯。他们分别怀着耶稣和施洗约翰。</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场景:《天使报喜》。天使加百列奉神差遣向童贞女玛利亚显现,称她是“蒙大恩的女子”,告诉她将因圣灵怀孕,生一个儿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为至高者的儿子,永远作王,国度没有穷尽。天使向玛利亚报喜的记载在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章26至38节。</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场景:《耶稣降生》玛利亚和约瑟在旅途中去伯利恒,玛利亚的产期到了,在那里生下了耶稣,把耶稣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雕塑展示牛羊陪伴着圣婴。出自圣经新约<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加福音》2章4至7节。</span></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场景:《贤士朝拜圣婴》东方的几个贤士知道圣婴将是犹太人的王,并在东方看到了圣婴的星,就来朝拜圣婴。记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经新约《</span>马太福音》2章1至12节。</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场景:《屠杀无辜小孩》,希律王听见东方贤士说,新生的“犹太人的王”已经诞生,心中惧怕,让东方贤士朝拜后回来告诉他这新生婴儿在哪里,他也好去朝拜。这几个贤士按天使指示他们的,就没回去见希律王,他就大怒,下令将伯利恒及附近所有两岁内的男孩杀尽,企图除掉圣婴耶稣。<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载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章16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边</span>的场景:《逃往埃及》,上帝让天使在约瑟的梦中显现,让他带着马丽亚和婴孩逃亡埃及,等待吩咐,因为希律王必找到孩子,并要除掉他。记载在《马太福音》2章13至14节。</p>  <p class="ql-block">左边场景:《耶稣献给上帝》约瑟和玛利亚把耶稣带到圣殿献给上帝。</p><p class="ql-block">当中场景:耶稣与师傅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右边场景:圣约翰在约旦河为基督施洗。</p>  <p class="ql-block">左边场景:《迦拿的婚礼》描绘了约翰福音中的一个圣经故事,耶稣在其中行了他的第一个奇迹。故事讲述了耶稣、他的母亲玛丽亚和他的门徒参加加利利迦拿的一场婚宴,酒用尽了,耶稣吩咐仆人把水倒进石缸,然后水就变成了酒。故事出自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2章1至11节。</p><p class="ql-block">右边场景:《进入耶路撒冷》耶稣在逾越节前,骑着一匹小驴驹进入耶路撒冷,群众在路上铺下衣服和棕榈枝,高声喊着“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以王者的礼仪欢迎祂进城。这个事件象征耶稣以和平之王的身份进入圣城,也开启了祂受难前的最后一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故事出现在新约圣经四福音书中(马太21、马可11、路加19、约翰12)。</p>  <p class="ql-block">左边场景:《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发生在耶稣被捕前一晚,记载于四福音书(尤其是马太26、马可14、路加22、约翰13)。耶稣与十二门徒在逾越节晚餐中同席,祂掰开饼、分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又递上杯,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以赦罪”,设立了圣餐。席间,祂预告有人会出卖祂(指犹大),也预言彼得将三次不认祂。这个晚餐成为基督教圣餐礼的起源,并象征耶稣为人舍命立下的新约。</p><p class="ql-block">当中场景:《洗脚》在最后的晚餐后,耶稣脱下外衣,用毛巾束腰,拿水为门徒一一洗脚,并擦干。耶稣这样做,是要教导门徒彼此谦卑服事,“你们也当彼此洗脚”,表明在祂的国度里,真正的伟大在于服侍他人而不是被人服侍。记载在圣经新约<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翰福音》第13章。</span></p><p class="ql-block">右边场景:《基督在橄榄园》最后的晚餐后,耶稣带着门徒来到耶路撒冷城外的橄榄山下“客西马尼园”祷告。祂心中极其忧伤,三次独自祈求天父,若可行,就让这苦杯离开祂,但仍愿遵行神的旨意。祷告时,祂的门徒却屡次打盹,没有与祂一同警醒。随后,加略人犹大带着兵丁前来,用亲吻作为暗号将耶稣出卖,耶稣于是被捕,开启受难的过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督在橄榄园的故事见于《马太福音》26章、《马可福音》14章、《路加福音》22章。</span></p>  <p class="ql-block">唱诗班围场的南墙雕塑描绘了耶稣基督死后复活在不同场合的显灵。</p><p class="ql-block">左边场景:显示了基督在坟墓附近的花园里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这一段描写马利亚要去用油膏耶稣的尸体,却发现坟墓里空的,就在空坟墓外哭泣,看见两位天使,然后遇见复活的耶稣,但起初以为是园丁,直到耶稣呼唤她的名字,她才认出祂。<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载在 《约翰福音》20章11–18节。</span></p><p class="ql-block">右边场景:耶稣向几个妇女显现。</p>  <p class="ql-block">下图的两个场景描绘了耶稣向门徒显现,第二个场景向以马忤斯的门徒显现。</p><p class="ql-block">记载在约翰福音20章19至23节,路加福音24章13至30节。</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场景:耶稣向他的门徒显现,第二个场景:向多马显现,让多马摸耶稣肋骨上的伤疤,因为耶稣第一次向门徒显现时多马不在场,多马不相信耶稣复活,说除非他亲自摸到耶稣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图:门徒在各种场合聚集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耶稣向他们</span>显现。</p>  <p class="ql-block">这些耶稣显现的历史事件也都真实地记载在《圣经新约》里。</p>  <p class="ql-block">回廊的两侧陈列着许多油画作品,我拍摄了几张经典作品,这些历史事件均记载在新约圣经里。还有几张油画没找到,尤其是保罗皈依那张,因为人太多,不想在水泄不通的人群里再绕一圈。大多数油画是陈列在两侧的小纪念堂里,不让人进去,我只能在外面拍摄照片,所以有的图片是斜的。</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用他的影子治愈病人》画家:Laurent de La Hyre (1635)</p><p class="ql-block">主借着使徒们在百姓中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医治了许多病人,人们甚至把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垫子上,希望彼得路过时的影子可以落在病人身上,病人能得到医治。</p><p class="ql-block">记载在新约圣经《使徒行传》第5章,第12-16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脚下的百夫长哥尼流》 <span style="font-size:18px;">The Centurion Cornelius at the Feet of Saint Peter </span>描绘了彼得到达凯撒利亚与哥尼流见面的那一刻。百夫长哥尼流俯伏在地拜彼得,彼得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画家:Aubin Vouet <span style="font-size:18px;">1639</span>。故事出自圣经,新约使徒行传第10章1-6节,24-26节。</p><p class="ql-block">画家选择突出故事的最后一节:“你起来。我也是人”。在中间右侧,使徒彼得拉起百夫长。哥尼流的家人位于左边。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指向彼得。正如经文中提到的,约帕的弟兄们站在他旁边。</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在耶路撒冷的布道》The Preaching of Saint Peter in Jerusalem</p><p class="ql-block">描绘了圣彼得在耶路撒冷的布道。根据圣路加在《使徒行传》中的说法,彼得宣告说:“你们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徒行传》,第 2 章,第 40 节。</span></p><p class="ql-block">使徒彼得是耶稣最早的门徒之一。在基督受审判和钉十字架之后,对耶稣的追随者的迫害仍在继续,在他们中间灌输了恐惧和怀疑。五旬节,即被钉十字架后的 50 天,标志着使徒们对信仰的重新承诺。彼得是第一个发声的人,开始传播基督的教义,这是他在耶路撒冷讲道的主题。</p><p class="ql-block">这个场景描绘了第 40 节,彼得对他的听众说:“你们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画家巧妙地暗示了“弯曲的一代”,画中有扭曲的 S 形古董柱子和一个恐惧的男人紧紧抓住一根柱子,扭曲着自己。位于构图中央的圣彼得举起双臂。他身着象征希望的黄色衣服,用左手指向天空,而右手似乎以保护为人群祝福。在右侧的前景中,一位躺在地上的妇女抱着她的孩子。她似乎被神圣的光芒所触动,象征着上帝对母子的保护。她的蓝色服装传统上代表当时玛丽亚衣服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受难》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画家:Sébastien Bourdon (1643)。</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圣彼得的殉难,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倒挂在十字架上。西门彼得是耶稣最早的门徒之一。由于他的基督教信仰而受到迫害,总督阿格里帕在罗马判处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要求被倒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殉道的地方与梵蒂冈的尼禄花园有关。在基督教传统中,彼得被认为是罗马的第一任主教和天主教会的元首。</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将受难场景主要放在画作的中心。在构图中使用斜线营造出混乱的印象,反映了当时罗马的动荡气氛。同样,摇摇欲坠的古董雕像强调了这种混乱,罗马帝国的衰落。人物的姿势和态度也传达了一种不平衡感。聚焦在彼得和右侧刽子手身上的强大灯光增强了场景的戏剧性和戏剧性效果。在左下角,彼得的门徒马塞尔或阿普莱乌斯穿着像教规一样的衣服,与彼得交谈并安慰他使命的连续性。此外,天空中的天使会戴上花冠。这顶皇冠与圣彼得的脸对齐,象征着天地之间信仰的精神联系。</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烈受难》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Andrew,画家:Charles Le Brun (1647)。</p><p class="ql-block">安德烈与他的兄弟彼得一起是耶稣的第一批门徒之一,在公元 60 年左右被总督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在加利利海捕鱼时,他们决定跟随耶稣。安德烈以前是施洗约翰的门徒,是第一个在约旦河畔遇见耶稣的人。耶稣死后,他主要在黑海周围传道。在尼禄统治期间,他使总督埃吉亚斯的妻子皈依,这导致他被定罪。他后来在希腊去世,被钉在 X 形十字架上。</p><p class="ql-block">画家以两个音域描绘了这个场景。在顶部,总督埃吉亚斯坐在他的法庭上,刚刚下令处死安德烈,他的脚和手被绑在十字架上。刽子手剥去他的衣服,为他的磨难做准备,而士兵则驱散了抗议的人群。安德烈被钉在一个 X 形十字架上,画家描绘了圣安德烈以崇高的姿势,圣安德烈张开胳膊和双腿,让人想起他殉道时的 X 形十字架。他呼唤天堂,那里有一个小天使展示着象征荣耀的棕榈树,从天上向他致敬。</p>  <p class="ql-block">《圣司提凡被石头砸死》The Stoning of Saint Stephen,画家:Charles Le Brun (1651)。</p><p class="ql-block">作品描绘了《使徒行传》中描述的圣斯提反的殉道。在《使徒行传》的第六章中,路加将司提反描述为一个皈依基督教的希腊化犹太人。被使徒拣选的司提凡充满了神的恩典和能力,在人民中行了大奇事和神迹。</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捕捉了斯提反被拖出耶路撒冷城的那一刻。据信,他的殉难发生在大马士革门。他躺在地上,张开双臂,被刽子手用石头砸死,而另一群人则在一旁观看。年轻的扫罗,后来成为保罗,也在场,指的是大数的扫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归信,在天空中,天使们背着圣父和基督,基督背着他的十字架,向凝视着他的年轻殉道者伸出手来。</p><p class="ql-block">司提凡殉道记载在圣经新约<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徒行传》第七章54-60节。</span></p>  <p class="ql-block">《探访》The Visitation,画家:Jean Jouvenet (1716)。</p><p class="ql-block">这个场景描绘了玛丽亚拜访她的表妹伊丽莎白,他们分别怀着耶稣和施洗约翰。为了这次会面,玛利亚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前往犹太的希伯伦。玛利亚在约瑟夫的陪伴下,右边描绘了他们的驴子。左边是伊丽莎白的丈夫撒迦利亚。这个场景传统上象征着施洗约翰的预言,连接着旧世界和新世界。伊丽莎白以一位老妇人的形象出现。Jouvenet 的作品并没有描绘玛丽亚和伊丽莎白的传统会面,而是描绘了更罕见的情节。马利亚在荣耀中举手望天,沐浴在光明中。画家将两位女性放在中央的台阶上,其他人物围成一圈,以突出荣耀。</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回廊两侧还有一些雕塑作品,纪念法国历史上的英雄、宗教领袖及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于 1412 年左右出生于多姆雷米 (Domrémy),是法英百年战争的关键人物。13 岁时,她声称收到了圣徒(圣凯瑟琳、圣米迦勒和圣玛格丽特)的幻象,他们指示她解放法国并在兰斯为查理王储加冕。</p><p class="ql-block">1429 年,她带领法国军队在奥尔良围城战中取得胜利,并在兰斯大教堂见证了查理七世的加冕。她于 1430 年被勃艮第人俘虏,被卖给英国人,并以异端罪受审。她于 1431 年在鲁昂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并于 1456 年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新审判中被追授平反。</p><p class="ql-block">她于 1920 年被封为圣徒。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守护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达库尔伯爵陵墓The Mausoleum of Count d’Harcourt</p><p class="ql-block">由Jean-Baptiste Pigalle雕刻的Harcourt伯爵的墓冢展示了伯爵夫人对她已故丈夫的致敬。</p><p class="ql-block">Henri-Claude d'Harcourt是法国元帅Harcourt公爵亨利的第六个儿子,他于1718年去世。他曾是国王军队的伯爵和中将。他去世后,他的遗孀希望向他致敬。她的财富能使她有钱委托一位著名艺术家:雕塑家Jean-Baptiste Pigalle 。</p><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夫妻团聚》。</p><p class="ql-block">石棺的一端是上述哈考特伯爵的守护天使,他看到上述哈考特伯爵夫人走近,会用一只手抬起墓石,另一只手拿着海门火炬;伯爵先生在火炬的温暖下似乎暂时恢复了生命,然后会挣脱裹尸布,向妻子伸出他那无力的双臂……伯爵先生身后是死神,他手里拿着沙漏,告诉伯爵夫人她的死期到了。伯爵夫人站在石棺的底部,用她的姿势表达她渴望与丈夫团聚;看到他们重逢,守护天使会熄灭海门火炬。</p>  <p class="ql-block">殿堂两侧有许多小礼拜堂或小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圣马塞尔小礼拜堂(Chapelle Saint-Marcel) 内的纪念雕像群,是为了纪念 让-巴蒂斯特·德·贝洛伊(Jean-Baptiste de Belloy)枢机而设立的陵墓或座像。</p>  <p class="ql-block">让-巴蒂斯特·德·贝洛伊(Jean-Baptiste de Belloy)是拿破仑时期被提拔为巴黎总主教并被授予枢机身份的高阶教士。他曾主持圣母院的改革与恢复工作,并于1808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宗教贡献,拿破仑命令由雕塑家 皮埃尔·德辛(Pierre Désenê) 于1818年制作此次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路易小祭坛(Chapelle Saint-Louis) 。</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是纪念 路易-安托万·德·诺艾斯枢机,表达的是他作为巴黎总主教与枢机的宗教荣耀与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出来后,本想到河的另一端拍一张圣母院的侧面照,侧面照应该比正面更漂亮,但侧面仍在维修之中。虽然我40年前来圣母院时已经留过影,但今天还是想再留一张影。</p>  <p class="ql-block">圣母院的许多圣经人物装饰是为了让当时无法阅读圣经的信徒通过雕塑图像了解福音和基督教的历史事件,我也希望没读过圣经的读者看完以上带注解的雕塑和油画图片后能对圣经有一点了解。</p>  <p class="ql-block">图片:摄于法国巴黎圣母院2025年5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