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15|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年8月15日,这个被时光镌刻的日子,总会唤起中国人心中深沉的集体记忆。这一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迎来曙光的时刻,更是提醒我们“不忘来路,方知去向”的精神路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是要直面那段山河泣血的岁月。从卢沟桥的烽火燃起,到南京城的悲怆回响,从无数家庭的骨肉分离,到千万志士的浴血抗争,这段历史里有民族的伤痕,更有不屈的风骨。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以草根棉絮充饥,至死未向敌人低头;赵一曼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用遗书诉说对民族的赤诚;无数无名战士倒在冲锋的路上,用生命铺就胜利的征程。这些不是泛黄的史料,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忘记这段历史,就等于辜负先烈的牺牲,等于丢失民族的精神根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更要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智慧。近代中国的屈辱,让我们深刻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也让“救亡图存”的呐喊成为时代强音。从洋务运动的器物革新,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从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的革命道路,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民族复兴从来不是空谈,而是建立在自强自立的基石上。今天回望过去,是要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清醒与奋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吾辈自强”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代代相传的行动接力。抗战时期,青年们投笔从戎,用热血守护山河;建设年代,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用智慧填补技术空白;新时代的青年,在航天发射场、在抗疫一线、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续写着自强的故事。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到高铁奔驰在祖国大地,从5G技术的突破,到空间站的建成,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奋斗诠释着对民族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今天的和平年代,纪念8·15更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但和平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实力捍卫的。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欺凌的弱国,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意识不能松懈。我们要将历史的记忆转化为实干的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精进不休,让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8·15这个特殊的日子,像一座灯塔,照亮过去,也指引未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吾辈自强,不是为了炫耀力量,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与尊严。让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记忆,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用奋斗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章,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直,让先辈的期盼终成现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