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北大环线(四)

祈祷和平

<p class="ql-block"><b>• Day 13:敦煌 → 冷湖镇(7月25日)</b></p><p class="ql-block">今日从甘肃敦煌启程到青海冷湖镇,路程约三百 公里左右;按照路线规划:敦煌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国道G215<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柳格高速 <span style="font-size:18px;">G3011→国道G215→冷湖镇;途中经过几个景观之地,如敦煌丝路遗产城‌、阿克塞影视基地、大苏干湖、黑独山、</span>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当然,自驾的好处就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赏心悦目的景观就多停停看看,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什么看点的也就是路过瞧一眼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b>- 敦煌丝路遗产城</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大型的人造文旅景区,距离敦煌市只有十五公里,就在国道G215路旁南侧不远处;景区原为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影视拍摄基地,由中国长城影视集团打造,后来影视基地被废弃,转型开发为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可实际上该景区与真实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如莫高窟、锁阳城等)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也就是一些人工仿古建筑群,包括古埃及古希腊的一些复刻建筑群;这些人工景观缺乏历史纵深感和真实感,对丝路文化感兴趣的</span>游客可能会感到失望,我们连景区都没进,只在外面停留了十几分钟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b>- 阿克塞影视基地</b></p><p class="ql-block">从柳格高速阿克塞南收费站出来后,按导航沿着G215国道前行,就到了阿克塞影视基地。</p><p class="ql-block">阿克塞影视基地(也被称作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是由一个废弃的石油小镇(博罗转井镇)改造而成;该小镇建于1954年,是上世纪50~70年代青海油田的重要基地,鼎盛时期拥有十万居民,并成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所在地;随着该地区石油资源枯竭及气候环境恶劣,石油相关单位、县政府、学校、医院、居民等相继整体迁出,小镇逐渐废弃沦为荒野废墟;一直到数年后由阿克塞县阿拜哈萨克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打造成为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景区。</p> <p class="ql-block">阿克塞影视基地以其独特的废弃城镇景观和多部影视剧拍摄取景地(如英雄、新龙门客栈,九层妖塔等三十多部影视剧)而闻名,有“中国西部好莱坞” 之称;为了吸引游客,景区内特意保留了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场景,以满足游客的沉浸式拍摄体验。该景区已成为西北网红打卡地,深受年轻朋友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阿克塞影视基地毕竟是一个人造的文旅景区,我们对人造景观的感觉不大,只在景区外围转了转就匆匆离去。前方的路还很长,更美的风景也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b>- 阿克塞大苏干湖</b></p><p class="ql-block">从阿克塞影视基地出来后,沿着G215继续前行,到大苏干湖约有 100 多公里,需要翻越祁连山山脉的当金山口(海拔3800米);路况还可以,就是坡道多一些,山前山后得有几十公里,开始是长上坡,翻过当金山垭口后就是长下坡;身体在高海拔下也没什么问题,保持高度注意力,控制好车速即可。</p><p class="ql-block">G215国道两侧基本上都是戈壁荒漠,没有任何建筑物,人烟稀少,偶尔有车辆驶过,只有阿尔金山脉连绵起伏一路伴随,宽阔的视野令人感到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G215国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一片蓝色的湖面隐隐约约出现在公路的左侧,导航提示已经到了大苏干湖;道路左侧有一条岔路,一直通向湖边;但在距离湖边还剩几十米时,道路被一道铁栅栏门拦住了,两边是长长的铁丝网,周边一片荒寂,不见人烟。我们在右侧的铁丝网找到一个缺口,看样子有人由此而过到达湖边。</p><p class="ql-block">有路有门但门上锁,说明附近应该有人居住;果然,在距离湖畔不远处看到了几所房子,原来这里归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管理站所属,湖边上建有高高的瞭望塔,还分布着一些记录鸟类活动的监测仪;湖面上建有一个类似蒙古包的房子,可能是为鸟类栖息繁衍而准备的;溜达了一圈,没有发现工作人员,这几所房子也许是管理站工作人员的一个巡视据点吧。</p> <p class="ql-block">阿克塞有两个苏干湖,一个小苏干湖,水深不足一米;一个大苏干湖,水深接近三米;两湖相距也就二十公里,中间有水道相连接;小苏干湖的面积约有 10 平方公里,大苏干湖则为110平方公里;两湖形成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间断陷盆地,海拔约2800米;两湖的水源来自哈尔腾流域地表水的储集;地表水先注入小苏干湖,小苏干湖满溢后流入大苏干湖;说来也怪,小苏干湖为淡水湖,而大苏干湖却为咸水湖,这可能与大苏干湖的地下水盐渍层有关吧。不过,一咸</span>一淡,自然生成,两湖各自以不同的姿态演绎着自然的诗意。</p><p class="ql-block">苏干湖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鸟类众多,据记录有白天鹅、斑头雁、黑颈鹤、黄鸭、绿翅鸭、白鹭、遗鸥等,其中有许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从1982年起,苏干湖就被列为了甘肃省候鸟保护区。</span></p> <p class="ql-block">大苏干湖真的很美,湖水清澈透明,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颗镶嵌在荒漠中的璀璨明珠;平静的水面上时而有飞鸟掠过而泛起层层涟漪;湖对面是阿尔金山南麓,如同守护神一般护卫着大苏干湖的安宁;湖畔则是沼泽湿地,茂密的芦苇颜色苍青,在清风中肆意摇曳着,宛如舞动的柔美仙子,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大苏干湖除了秀美的山水自然风景之外,其最大的靓点就是百鸟争鸣,群鸥飞翔,简直就是高原候鸟的天堂;是的,大苏干湖鸟类众多,每年的春夏季节,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南方飞来,在这里栖息繁衍。它们或翱翔于天空,或嬉戏于湖中,给这片寂静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被称之为 “甘肃的鸟岛” 。</p><p class="ql-block">当你站在湖畔边上时,湖面上游弋的及天空中飞翔的鸟群仿佛是听到了人们的召唤一般,快速地向湖畔聚拢;我们不由地掏出面包及饼干,撕成小块轻轻地抛向空中,霎那间,鸟儿们争先恐后地扑向食物……那个场面真的是很温馨,仿佛时间都静止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着鸟群轻盈地飞舞、争抢食物,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温暖和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苏干湖畔,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便是那无边无际的水天一色的景致。湖水平静如镜,与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触动了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份柔软;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朋友升起了无人机,将这美好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我们醉了,这美好的镜头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b>- 黑独山</b></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大苏干湖玩了有一个多小时,出来后继续沿着G215国道行驶前往黑独山,也就50多公里的路程;黑独山是青海冷湖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体由黑色花岗岩覆盖,形成于亿万年的地质演变;黑独山</span>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荒凉的美景而闻名,是西北大环线上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也就行驶了二十几公里吧,路旁荒凉的戈壁上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黑色山脉,还不时地出现一排排的大风车,难道这里就是黑独山吗?可按照导航提示,刚刚走了一半路程啊;百度搜搜,原来黑独山不是一座独立的山,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祁连山脉西段支脉赛什腾山最西端的一部分,我们所行驶的G215路段所看到的山脉,正是</span>祁连山脉西段支脉赛什腾山的最西端,也就是黑独山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戈壁、黑岭、风车,相互映衬在一起,尽显苍凉和凄美;而凄美,也是一种独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从大苏干湖到黑独山的这一段路程,可以说是观赏黑独山景色的极好位置,车动山动,大大小小的黑色山包连绵不断有十几公里,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卷;目光所及之处,山脉像是被天地抻开的一幅水墨画,近处的山是苍劲的黑白色,岩层在风蚀中裸露出清晰的纹路,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岁月冲刷的痕迹;往远处望,山脉渐渐淡成了灰褐色,山包连着山包,仿佛是连成一片起伏的波浪,一波推着一波往天际线涌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次把车停在路边,相机手机并举,捕捉着大自然创造的美好瞬间;那由黑、白、灰、褐组成的黑独山的世界,也是大自然在天地间铺展成的一幅极简的画;黑色,是山的皮肤,裸露的山体像被泼了浓墨;白色,是山的肌理,岁月在黑色的山体上留下了清晰的纹路;灰色,是山的装饰,如同水墨画里晕开的淡墨,让坚硬冷酷的山体柔和了几分;褐色,是山的点缀,暗褐的岩层带着铁锈般的质感,镶嵌在黑白之间,不张扬,却悄悄透露着那份不易察觉的温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窗外,山脉的轮廓在光影里不断变幻着,白色的风车在黑褐色山岩的映衬下格外鲜明,像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行,透着荒野的苍凉;在这茫茫戈壁滩上,</span>风,是这里的主宰,它掀起戈壁的细沙吹过黑色的山岭,也吹动了山岭下的风车。这些白色的风车整齐地排列在黑独山脚下,叶片随着风势缓缓转动,在黑白的山峦间划出流动的弧线。风大时,叶片转动得急切,仿佛在追赶掠过山巅的流云;风缓时,它们又透着一种从容,与身旁轮廓分明的黑独山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黑独山。在G215国道左侧有一条岔路,路口竖着一个写有黑独山的小木牌,我们沿着这条岔路一直开了下去;也就是一公里左右吧,右侧有一个铁丝网围着的停车场,里面停了不少车,看来游客们都是奔着黑独山来的。</p><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到山脚下是一片平缓的沙地,高高低低的分布着几座山丘,要走到山脚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呢;绕过这些山丘,就是黑独山的纵深地带,一般的车不敢进去,陷进沙坑那就惨了;如果游客想进去的话,可以乘坐当地人开的越野车进去溜达一圈,当然费用也不低。</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黑独山的正面,菱角分明的黑独山峰在一众错落有致的小山的簇拥之下,给人一种孤寂冷艳的感觉;风吹过,细沙扬起,给黑色的山岩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白;从山腰到山脚,灰白色的沙面映衬着黑色的主峰,宛如一幅山水云雾的水墨画;此时,所有其他的颜色都被凝固,只有黑的冷峻、白的清冽、灰的苍茫、褐的沉稳展示在我们面前,可却又比任何斑斓绚丽的色彩更让人屏息,更让人心动……</p> <p class="ql-block">如此壮丽的景色,岂能不航拍?朋友迫不及待的升起了无人机,将黑独山景色尽收眼底;周围是广阔的苍茫戈壁,远处的祁连山脉赛什腾山露出了皑皑雪峰;一排排白色的大风车矗立在戈壁滩上,叶片在风中微微颔首,像列阵的卫兵凝望着不远处的黑独山;而黑独山则泛着被千年岁月打磨的哑光,保持着恒古不变的姿态,冷漠寂静地定格在万山丛岭之中;山后那几座粉褐色的山头是不是胭脂山呢?其实胭脂山也是黑独山的一部分,因山体富含铁锰等矿物质,经长期风化侵蚀呈现出以粉红色为主的多彩地貌,色如胭脂,故被称为胭脂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年到黑独山时,景区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山地,车可以开进去,没有门票,没有停车费,周围一片荒野大漠,只有黑白交替的山峦;而从今年的五月份开始,黑独山已经作为正式的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了,原来的那条岔路已被封闭,在靠近冷湖镇的G215国道旁开辟了新入口,游客需把车停放在路旁的停车场,然后购买往返大巴车票入园(60元/人);景区内道路有十几公里,沿途建有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到黑独山、胭脂山、黄金山、贝壳山等;景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及商业服务区等;应该说新开辟的黑独山景区功能设施上更方便了游客,看到的景观和景色也更多了一些,只要收费合理游客还是能够接受的;与原来非正规景区相比,除了向游客收费之外,可能还少了那份自然与野性……不管怎么说,黑独山都是值得去看一看的,那似水墨丹青般的意境至今还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生活中的色彩很单调,眼中最多的颜色就是黑灰白三色;穿黑、灰衣服,看黑白电影和黑白电视,拍黑白照片;那时的生活极简,可觉得生活很快乐;后来生活好一些了,升级到了彩色电视、彩色照片,穿衣更是时尚,五颜六色的,生活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可却没有了儿时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此刻,视线内的黑独山只有黑白灰三色,我们仿佛从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穿越而来,儿时的记忆又重新拾起;是啊,在人类的世界里,多一分色彩,就多一分幻想,也就会多一分欲望;而面对欲望,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分真诚。</p><p class="ql-block">戈壁的风吹起,卷着细沙掠过黑色的山岭,留下灰白色的痕迹,也留下水墨丹青般的画卷;但愿我们能保留儿时的记忆和童真,但愿我们的人类世界能收敛一些斑斓,退去一些欲望,让我们的生活简单点,快乐点;岁月静好,心亦安然。</p> <p class="ql-block"><b>- 冷湖石油基地遗址</b></p><p class="ql-block">从黑独山出来后,沿原路返回到 G215 国道,向南行驶几公里,就到了冷湖石油基地遗址(也被叫做冷湖石油小镇);这个石油基地创建于50年代初,是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冷湖地区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兴起壮大;基地内有机关、研究所、学校、幼儿园、商场、医院、影院、礼堂、歌舞厅等等,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0万。在50~80年代,这里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整个小镇也一直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而,风云突变,到了90年代,由于冷湖地区石油资源枯竭,大部分油田停产关闭,这个小镇也逐渐衰退;再后来,随着石油开采单位的整体搬迁,相关的机关、学校、医院及职工家属也随之外迁,这个小镇也被遗弃;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因石油而兴旺繁华的小镇,如今已沦为一片废墟,处处残垣断壁,满目荒凉。</span></p> <p class="ql-block">说起冷湖油田,在中国石油界那也是个传奇;曾以日喷原油 800 吨的豪气拉开了冷湖油田大开发的序幕,并以原油年产量突破30万吨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油田之一(大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冷湖油田)。但,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冷湖油田历经三十年的挖掘开采,终于枯竭耗尽,停产关闭。而冷湖石油小镇,这个曾经驻扎过近十万石油职工的繁华之地,也由于油田的关闭及人口的迁出而逐渐荒废。</p><p class="ql-block">如今,戈壁滩上的风声依旧呼啸,已沦为废墟的小镇里,一排排残垣断壁静静伫立着,那斑驳的砖墙、倾斜的石柱,就像一个个凝固的惊叹号,讲述着那一段被风沙掩埋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沿着小镇里的主干道绕了一圈,炽热的瓦砾和遗址上,青色的道路宛若一条凝固在戈壁沙漠上的长河,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无声地诉说着小镇的历史;昔日辉煌的石油小镇已化作历史尘埃,但我们从中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及沧桑的至美。</p><p class="ql-block">镇子挺大的,差不多有几个平方公里吧,可却很难找到一栋完整的房子或一面完好的墙壁,许多房屋已被黄沙掩埋;远目望去,废弃的小镇与远处阿尔金山的雪峰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可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如今,冷湖油田的遗址上,废弃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井架依旧矗立在戈壁上,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与沧桑;石油小镇内,一排排断壁残垣之下,掩埋着许多石油人魂牵梦绕的根;当年那些在这里安家立业的石油人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浇灌出的石油,早已流淌在祖国的血管里;冷湖虽冷,可他们为国奉献的青春,永远滚烫。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永远是中国石油工业文化的重要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油田枯竭井架废弃,居民搬迁小镇荒芜;但,那些深扎在戈壁滩里的脚印,那些冰封在时光里的热血,那些在狂风中飞舞过的青春,却早已和喷涌过的原油融合在一起,成为了青海冷湖这片土地上的不朽灵魂……</p> <p class="ql-block"><b>- 冷湖镇</b></p><p class="ql-block">从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出来,沿着G215国道继续前行,也就十公里,就到了冷湖镇。</p><p class="ql-block">冷湖镇位于青海和甘肃的交界地,为青海省茫崖市属下的一个直辖镇,所归属的总面积接近1.8万平方公里,比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的占地面积还大(北京 1.68万平方公里、上海市 0.63万平方公里、广州0.74万平方公里);虽然冷湖镇所属的面积很大,但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其小镇核心区域也就 5 平方公里左右。据资料显示,冷湖镇户籍人口为2万多人,常住人口才300余人,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地广人稀的乡镇。</p> <p class="ql-block">冷湖镇只有一条主街区,集中了酒店、餐馆、商铺以及一些镇机关单位等,街上冷冷清清的,相对人多的地方就是住宿和餐饮,基本上都是外地来青海旅游的人;由于有G215和G315国道从镇子里穿过,因此走西北大环线自驾旅行的人,都会选择冷湖镇作为中转站,或加油充电,或住宿吃饭,或补充给养;我们进入冷湖镇已经是七点多了,这个时刻在北京已经是天色擦黑儿接近夜晚了,可在青海,天色明亮太阳还没有下山呢。</p><p class="ql-block">今天跑的路程不算远,也就三百多公里,可游览的景点有好几个,既有景色秀美风光无限的大苏干湖、黑独山,也有满目残垣断壁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冷湖石油基地遗址;一路上玩儿心太大没觉得累,到了冷湖镇就感到疲惫了,赶紧入住网上预约的酒店,然后到街头餐厅吃饭,然后回到酒店洗漱,再然后,没有再然后了,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b>• Day 14:冷湖镇 → 茫崖(7月26日)</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计划,由冷湖镇前往茫崖,途中准备游览的景观:火星一号公路及茫崖艾肯泉。</p><p class="ql-block">早上六点多起来,洗漱完毕,收拾行装,街头餐厅吃早点,然后去给汽车加油,顺便沿着小镇的环路溜达了一圈。小镇不大,宽阔的街道整齐干净;镇子里有体育馆、电影院、图书馆、综合性商城、学校等,但都处于关闭状态;这与冷湖油田的兴衰历史有关;当年冷湖油田大会战时,青海省为了支援和服务国家石油工业建设而设立了冷湖镇,相关的地方行政机关及服务性行业不断发展完善,在繁荣时期还曾撤镇设市,常住人口曾达到十几万。但随着冷湖油田的枯竭关闭,相关的石油单位及职工的整体迁移,冷湖镇也就逐渐衰败了;目前只有镇政府的一些行政机关还留在镇里保持着冷湖镇的建制,剩下的就是一些酒店、餐厅、加油站等服务性行业了;你想想:一个镇的常住人口由曾经的十几万,到现在只剩下了 300 人左右,这个小镇经历了什么样的兴衰变化啊……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镇子里的老人们能够体味了。</p> <p class="ql-block"><b>- 火星一号公路</b></p><p class="ql-block">从冷湖镇出来后,按导航提示,沿着G215国道行驶几公里,就到了火星一号公路的北入口。</p><p class="ql-block">一座半圆形的门和立方体是火星一号公路北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这道门被称为 “ 火星之门 ” ,代表着地球与火星的连接通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内是戈壁大漠荒无人烟的类似火星表面的地貌,门外则是人们熟悉的充满生机的地球环境;踏入这道门,就意味着你将由此开启一段独特的火星探索之旅。而入口处的立方体,则具有一定的天体物理学宇宙空间的意义;在此提示着人们即将进入一个充满科学奇幻色彩的空间,暗示着前方公路沿途的雅丹地貌等景观如同火星般神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火星一号公路是一条专为旅游设计的沙石三级路面公路,全长约95公里,北起冷湖镇,南与国道G315相接;这条公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沿途可近距离观赏亿万年的地质奇观,被誉为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因此被称为火星一号公路。公路整体状况还算可以,但大部分是搓衣板,坑坑洼洼的,颠簸起伏,部分路段还有炮弹坑,而且全路段没有信号和救援;满眼望去全是荒凉,开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一辆车,仿佛身处另一个星球。</p> <p class="ql-block">火星一号公路两侧的雅丹地貌大约形成于7500万年前,其形成原因主要与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远古海床干涸以及长期风蚀作用有关;驱车驶入火星一号公路,两侧的雅丹地貌如同苍茫大海的波涛一般,带着异星的苍茫和野性,从地平线处蔓延开来;有的像高塔刺破苍穹,有的如巨兽伏卧荒原,还有的似城堡错落有致;这些雅丹体被岁月打磨得棱角分明,土黄色的岩层上留着风蚀的沟壑,整个区域荒凉无垠苍茫绵延,我们一车四人仿佛真的踏入了火星地带,听着耳旁传来的呜呜风声,望着天边的层层乌云,一种陌生而孤寂的感觉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这茫茫的戈壁荒野,雅丹地貌是大地与风共同雕刻了亿万年的奇幻诗篇,而火星一号公路则是一条被风沙擦亮的银链,在这雅丹地貌的奇幻诗篇中穿梭舞动,一会儿牵起天边的云影,一会儿又扎回到雅丹的怀抱,为这奇幻诗篇增添了灵动的韵律;行驶在公路上,就仿佛穿行在诗行里,连呼吸都染上了苍茫的诗意。</p><p class="ql-block">偶尔有风沙带着哨音掠过公路,卷起细沙在雅丹群间流转后而化为低吟,仿佛是在低声吟诵着亿万年来的雅丹故事;在这浩瀚的雅丹群中,每一块岩石都跳跃着着时光的音符,每一道沟壑都隐藏着光阴的絮语;而公路一直向前延展着,仿佛要把大漠的苍茫、雅丹的沉默及风的低语,都一并串联起来,留在未来的时光里回忆……</p> <p class="ql-block">车程已过大半,差不多走到六、七十公里处,公路两侧的雅丹群分布突然密集起来,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很是令人叹为观止;举目望去:有的像一群群鲸鱼在荒原上沉睡,仿佛下一秒就会摆动尾巴游向远方;有的像一只只巨大的乌龟趴在地上,其龟背的纹理仿佛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有些巨大的圆形土丘,寂静的坐落在戈壁大漠,如同地球上善男信女虔诚拜佛的祭坛;有的形状酷似古代的烽火台,四四方方棱角分明,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战争与烽火;还有的犹如一根根巨大的石柱矗立在荒原之上,仿佛是远古时期巨人搭建的通天立柱,它们孤独地屹立在风沙之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段的景观在火星一号公路上非常著名,那就是俄博梁雅丹景观群,也是我国最大的风蚀雅丹群,总面积高达两万多平方公里,属于青海柴达木雅丹群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座宏大的天然雅丹地貌博物馆;如果站在高处俯瞰,犹如看到了一片雅丹森林,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朋友放出了无人机,将这令人称奇的雅丹群景观囊括在镜头中;在航拍视觉下,火星一号公路与两侧的雅丹地貌相互交融呼应,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在我们的视觉中更具有了动感和韵律。</p> <p class="ql-block">火星一号公路的雅丹地貌景致,是被风雕刻了亿万年的苍凉诗行,地为纸,风为笔,沙为墨,在戈壁荒原上晕染出一场关于宇宙异星的幻梦。风穿过雅丹群之间的缝隙,呜呜咽咽地唱着,那声音里藏着亿万年的光阴,把岁月的故事吹进每一个途径旅行者的耳中。</p><p class="ql-block">正是午时,太阳把雅丹的影子压得很短,茫茫戈壁上的雅丹群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像一群沉默的远古巨人,守着戈壁的秘密。我们站在这浩瀚的戈壁中,听不见城市的喧嚣,看不到拥挤的人群,没有信号,没有补给,只有狂野的自由,只有自己的心跳与风的呼吸相融,仿佛整个宇宙都安静了下来,戈壁与雅丹苍凉地融合在一起,竟是这般惊心动魄的美,像一首无字的诗,在大漠荒原上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车继续前行,马上就要到达火星一号公路的终点了,公路两侧的雅丹群密度也稀疏了许多,驾车视野更加开阔,能够看到更远处的地平线和广袤的戈壁滩。终于,一道大门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火星一号公路的南入口,而对我们来说是火星一号公路的终点。</p><p class="ql-block">和我们来时的北入口一样,这里也设置了一道门和一个立方体,只不过门是矩形的,上面还坐在一个宇航员,仿佛刚刚通过时空之门从火星探险归来;这组雕塑的意义体现了人类对未知宇宙的向往与探索精神,是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火星一号公路的旅程到此结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边走边玩差不多走了四个小时;茫茫的戈壁滩上,风还在吹,沙还在落,可没人在意这些;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笑意,好像刚才一路上的颠簸都是为了这一刻;沿途的雅丹地貌景致令我们回味无穷,震惊里裹着兴奋,惊叹中藏着敬畏;从双脚踏上这片火星之地那一刻起,我们就被火星地貌的奇幻所震撼;同时,我们也征服了这条火星一号公路,我们毕竟顺利地完成了穿越。</span></p><p class="ql-block">留个影吧,把这难忘的旅程留在记忆里;向火星一号公路告别,开启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b>- 茫崖艾肯泉</b></p><p class="ql-block">从火星一号公路出来后,很快就上了315国道;这是一条颇具知名度的国道,因沿途穿越柴达木盆地的荒漠、雅丹地貌等独特景观而被许多旅行者熟知,被称为中国版的66号公路,也是著名的网红公路。</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茫崖市的艾肯泉,按照导航的提示,全程大约有200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315国道到茫崖市的花土沟镇约160公里,从花土沟镇下了315国道后,再走3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即可到达艾肯泉景区。</span>这条乡村公路是专门为艾肯泉景区修建的,三级柏油公路,路况良好,路上可以看到阿拉尔河及尕斯库勒湖。</p><p class="ql-block">尕斯库勒湖是青海海西州茫崖地区第一大湖,面积约有 140 平方公里,是个咸水湖,距离我们要去的艾肯泉也就十公里的路程,艾肯泉涌出的泉水就是穿过阿拉尔草原后流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尕斯库勒湖的。</span></p> <p class="ql-block">艾肯泉景区不大,方圆也就五万多平方米;景区范围大致涵盖了泉眼、硫磺沉积区以及周边用于游客参观游览的栈道、观景台等区域。景区周边是广袤的阿拉尔草原和戈壁滩,举目远望可以看到昆仑山脉的祁曼塔格山和阿尔金山脉的阿哈提山,白色的云雾在山尖缭绕,两座雪山共同构成了艾肯泉景区周边独特的地理风貌。</p> <p class="ql-block">艾肯泉景区的核心区域,无疑是以泉眼为中心的地带,泉眼直径约有十几米,深度达千米;泉眼内的泉水温度常年维持在30摄氏度左右,像沸腾的开水一样不断翻滚,喷涌高度可达半米;由于泉水中富含硫、钙、铁等矿物质,长期沉淀后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环带状沉积物,有红褐色、金黄色、深红色等,这些环带状沉淀物与泉眼神奇般地融合在一起,其轮廓宛如一只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的眼睛,有眼球,眼帘,眼眶,真是神秘而奇幻,因此被称为 “大地之眼” 。</p><p class="ql-block">是的,艾肯泉就是大地睁开的一只眼睛,亿万年来,它默默地注视着苍穹与岁月的流转,见证着地质变迁与气候更迭,<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人类传递着亿万年的故事。</span>而人类则也透过这只眼睛,得以探索大地深处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升起无人机,从空中俯瞰,这只眼睛更加神秘而诡异,就像是戈壁摊上开出的一道伤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黄相间的硫磺矿物质,浸出一圈圈狰狞的纹路,仿佛是魔鬼的爪痕;</span>而泉眼则缓缓转动着那令人惊悚的瞳仁,透着诡异的绿色之光,你望着它久了,会产生一种压迫感的惊悚,浑身散发着寒意,让你觉得这只眼睛正死死盯着你,仿佛下一刻就会从地心之中伸出无形之手,将你、将万物、将整个世界吞噬……</p><p class="ql-block">所以,艾肯泉又被称为 “恶魔之眼” ;艾肯泉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蒙古语中,艾肯为 “可怕” 之意,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肯泉水含硫量极高,具有很大的腐蚀性,生态环境十分恶劣,</span>泉眼周围飞鸟野兽不敢靠近,泉水流经之处寸草不生,形成了一片生命禁区;艾肯泉之所以被称为 “ 恶魔之眼 ” 那自然是有它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艾肯泉的泉水从泉眼涌出后,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了直径约 300 米的硫磺滩涂。那是时光熬煮的</span>矿泉,将钙质凝成流动的年轮,一圈一圈地晕染,为戈壁荒原铺上了一层闪光的金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百米的金黄钙化层便由此漫溢开来……</span></p><p class="ql-block">在漫天乌云翻滚的间隙,一缕阳光破云而出,用光束细细打磨着每一寸钙化的泉华;于是那些沉淀的矿物钙化层苏醒了,在起伏的地表铺开碎金的河面;站在它的边缘,就像站在日月交替的渡口,看着那金黄漫过脚下漫向天际;每一粒结晶都在阳光下轻颤,每一寸钙化层都化作了金的絮语;这哪里是硫磺钙化的戈壁滩啊?这分明是大地之眼把自己亿万年的眼泪流尽后,汇成的一片永远不会干枯的金色的泉华。</p> <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这喷涌了亿万年的泉华之畔,才懂得所谓的金色年华,原来是被时光酿成了琥珀,藏在我们每一次的心跳里。泉华的纹路里藏着光阴的密码,而我们眼角的细纹里,藏着一起走过的四季;<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掠过耳旁时,总觉得带着些年轻时的回忆;泉水叮咚,又像是在轻轻唱着旧时的歌:那时的我们,一起踏着夕阳跑过操场,衬衫被晚风掀起边角,说要一起去看遍世间奇景;那时的我们,总以为岁月漫长,总是把工作事业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我们金色的年华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span></p><p class="ql-block">人们都在说:不必追念过往,此刻的风、眼前的景、身边的人,才是岁月最温柔的馈赠。是的,人世间最好的浪漫,是年轻时并肩望过月亮,如今仍能一起看这泉华映日;岁月如歌,让我们珍惜今天的每一个当下,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回忆;当我们老了,走不动了,这些回忆会让我们的眼中,再次闪耀出金色年华般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从艾肯泉景区出来已近七点;驱车30公里回到茫崖市的花土沟镇住宿;茫崖市是个县级市,其行政区域面积很大(近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北京市),但城市人口数量很小,常住人口还不到两万;我们住宿的花土沟镇,是茫崖市市政府所在地及市民生活中心,集中了行政机关、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主要生活设施,对于异地旅行者来说,住宿花土沟镇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茫崖市是青海省最西边的城市,过了茫崖市就是新疆地界了;到此我们的西北旅行已经过半,明天开始走西北大环线的后半圈,这后半圈是一条充满梦幻色彩的湖泊之旅,有茫崖翡翠湖,西台吉乃尔湖,东台吉乃尔湖,大柴旦翡翠湖,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青海湖等等,想想就令人心跳不已,期待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8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