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设在世博会博物馆的“希腊人”展是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十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多地成功展出。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多数为希腊本土考古发掘成果,以物证的形式呈现出一部全景式的古希腊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本次展览以“人”为主角,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诠释古希腊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每当您步入一个历史单元,都将“遇见”一群希腊人。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耕者,也是爱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和第一个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话中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也是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请记住这些希腊人的名字,聆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因为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现代西方文明几乎所有要素与特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篇的文字基本上都录自展览的文字说明)</span></p> <b>公元前6800年左右,希腊步入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持续了三千多年。</b>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可以制作那些更为精细的器具,因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逐渐告别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农人。希腊是欧洲最早的农业中心,在整个希腊,特别是中部地区人们建立起稳定的居民点,在那里建房,耕种土地,同时祈求神灵的庇佑。</p> <h3>《女人像》公元前5300-前4800年,灰白软石,发现于埃伊纳岛的埃洛内斯山谷地表。</h3> <h3>《罐》公元前5800-前5300年,陶,出土自弗西奥斯州的利亚诺克拉季。</h3> <h3>《护身符》公元前4800-前3200年,深绿色滑石,出土于色萨利大区的季米尼。</h3> <b>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爱琴海中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希腊最早的青铜文明出现了。</b> 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开始建造大型宫殿,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形成中央集权机制。米诺斯人与周边海域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希腊本土南部。<br><br> <h3>《屈臂的女人像》公元前2800-2300年,白色大理石,出土于阿莫尔戈斯岛。这种双手交叉与胸前的造型,是基克拉斯文明早期最常见的造型。</h3> <h3>《“烤盘”形器》公元前2800-2300年,棕云母陶器含杂质,出土于锡罗斯岛。</h3> <h3>《油灯形罐》公元前3200-前2800年,白色大理石,出土于帕洛斯岛。</h3> <h3>《灯具模型》公元前2800-2300年,白色大理石,出土于纳克索斯岛和阿默尔戈斯岛。</h3> <h3>《碗 / 盘 / 带流碗》公元前2800-2300年,白色大理石,出土于纳克索斯岛和阿默尔戈斯岛。</h3> <h3>《矛头》公元前2800-前2300年,青铜,出土于阿莫尔戈斯岛。</h3> <h3>《扬臂女神陶像》约公元前1250-前1150年,陶,出土于克里特岛的加齐。</h3> <h3>《扬臂女神陶像》公元前1375-前1200年,陶,出土于克克诺索斯双刃斧神殿。</h3> <h3>《双刃斧》约公元前1700-前1600年,青铜,出土于阿卡洛豪里洞穴。</h3> <h3>卡马雷西风格是米偌斯文明中期最典型的陶器风格;其特征是利用排列好的图案行程辐射运动感,同时通过白、红、黄、橙等色构图增强视觉效果,并常有海洋生物图案。这种风格的陶器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地与塞浦路斯都有发现,甚至更远的埃及等地都有出现。</h3> <h3>《卡玛雷西风格双耳瓶》公元前1750-前1700年,陶,出土于费斯托斯第一宫殿西翼。</h3> <h3>《卡玛雷西风格陶盘》公元前1750-前1700年,陶,出土于费斯托斯第一宫大废墟西厅。</h3> <h3>《卡玛雷西风格陶罐》公元前1750-前1700年,陶,出土于费斯托斯第一宫殿西翼。</h3> <h3>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兴起一系列王国,其中势力最大的王国是迈锡尼。考古证据表明,在青铜时代末期,迈锡尼人可能参与了一场或一系列发生在特洛伊地区的战争,而传说中就是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率领希腊联军,以木马计贡献了特洛伊城;这场战争后来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希腊神话最著名的故事就取材于它,尽管它的历史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h3> <h3><p>《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 原件: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金,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的5号墓。</p><p>面具由厚金箔制成,其形制在史前希腊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以其覆盖面部死者的实际样貌。面具真正的主人后经证实是另有他人,比传说中的阿伽门农的时代要早三百年。</p></h3> <h3>《带状头饰》《章鱼排饰》《昆虫牌饰》等</h3> <h3>《杯》《带盖容器》等 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金,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h3> <h3>《提水罐》 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青铜,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的4号墓。</h3> 《杯》红褐色陶,《圣餐杯》白雪花石膏,《贮酒罐》红褐色陶 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的5号和6号墓。 《罐》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粗粒陶,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的6号墓。 《双耳罐》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带有杂质的抛光陶,出土自迈锡尼卫城墓圈A的6号墓。 <h3>《野猪獠牙制作的头盔》公元前13世纪,野猪牙,出土于阿提卡大区位于斯帕塔的墓室。</h3> <h3>当时要想拥有一顶这样的头盔,需要猎杀大约50头野猪,因此头盔彰显了主人的勇气和力量。</h3> <h3>《剑,矛头,单刃匕首》 公元前1400-前1375年,青铜、金,出土于尼亚市库克拉基地35号墓。</h3> <h3><b>宙斯、赫拉、波塞冬、赫尔墨斯等神明的名字在迈锡尼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些神明后来被并入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中。但迈锡尼人信仰的主神波特尼亚(意为女主人)却没能延续下来。</b></h3> <h3>《波特尼娅印章石》红玛瑙,《狮鹫印章石》玛瑙,《印章戒指》金;公元前15世纪,出土于迈锡尼遗址,干尼亚市库克拉基地,阿尔戈利斯州丹德拉地区。</h3> <h3>公元前11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崩溃。从迈锡尼文明衰落到公元前8世纪有文献记载之前,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不为人知。<br>然而,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他们的神话与传说就是他们的早期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成型于公元前8世纪后期至前7世纪初期,被视作反映希腊早期社会的史料,然而对于它到底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描绘与记录的正是迈锡尼文明衰落后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br></h3> <h3>《几何纹双耳瓶》公元前740-前735年,陶,<br>器身上描绘的市人们在葬礼上向逝者告别的场面;罐的提手上有象征冥界的蛇形浮雕,表示此件为丧葬用品。当时的贵族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和巩固他们的社会地位。</h3> <h3>《几何纹双耳杯》公元前690-670年,陶,出土于底比斯。<br>器身上描绘的是拳击比赛,参赛者两边是佩着剑、牵着马的观众;据荷马史诗记载,拳击比赛是希腊历史最悠久、最受欢迎的比赛之一。</h3> <h3>《几何纹双耳瓶》约公元前720年,陶,出土于雅典凯拉美科斯地区。<br>器身上描绘了人们在葬礼上举行战车比赛的场景。</h3> <h3>观展的小朋友,看的很认真。</h3> <h3>《黑绘陶瓶》公元前6世纪,陶,出土于埃雷特里亚、雅典、提洛岛、塞斯佩斯。<br>黑绘(彩)陶器原产于公元前7世纪早期的科林斯,一个世代之后,传至阿提卡。斯巴达、雅典和希腊的东部地区,也有黑绘陶器。雅典的花瓶由富含铁的白色粘土制造,烧后会变成红橙色;科林斯的则是奶油白色。</h3> 《荷马头像》公元2世纪中期,大理石,现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div>荷马被称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史诗诗人。公元前8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初,荷马创作了“荷马史诗”,不过更多人相信“荷马史诗”是一代代游吟诗人集体口头创作的结果。</div> <h3>希腊神话并非从一开始就如今天这般谱西分明,它原本也是多地区、多民族神话的融合体。以荷马与赫西俄德为代表的游吟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消除了混乱,为希腊众神确立了谱系。</h3><h3>公元前8世纪,赫西俄德创作了长诗“神谱”,“神谱”讲述了作者赫西俄德受到缪斯女神眷顾,成为了能言说“真理”的诗人,他用希腊社会里一个重要的组织结构——家族谱系来编列众神,向世人呈现出一个系列化了的希腊神话。</h3> 这个《古希腊众神家谱(简化版)》得到现场才能看清。👌 <p class="ql-block">《赫尔墨斯头像》公元前3世纪或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1885年发现于基克拉泽斯群岛得提洛岛议事厅遗址。</p><p class="ql-block">赫尔墨斯是信使之神,传达着宙斯得神谕。他也帮助行人和旅行者,因此常被视为道路之神的化身。</p> <h3><p>《黑绘双耳瓶》公元前510-前500年,粉黄色陶,出土自埃伊那岛。</p><p>这件陶器上描绘了忒修斯手握利剑,而牛头怪则半跪求饶;在希腊神话中,雅典被迫进献童男童女供牛头怪米诺陶洛斯吞噬,英雄忒修斯斩杀牛头怪并逃出米诺斯迷宫。</p></h3> <h3>《红绘陶瓶》公元前450-前440年,陶,<br>陶瓶描绘了一个祭坛,祭坛左侧是阿波罗,他一手持七弦琴,另一手拿着酒具正在祭酒;祭坛右侧得女性将酒倒入阿波罗得就剧中,推测她可能是阿波罗得母亲勒托或姐姐阿尔忒弥斯。</h3> <h3>《红绘带盖圆盒》公元前470-前460年,陶,来自艾伊那岛。<br>盒身上描绘了波塞冬劫持海洋女神安菲特里忒为妻这一希腊神话故事中得场景。<br>红绘风格诞生于公元前 6 世纪末的雅典,这种技术突破使艺术家能通过细腻的线条刻画人物动态与表情。至公元前 5 世纪,红绘逐渐取代黑绘成为主流,雅典成为生产中心,产品通过贸易远销意大利、北非等地。</h3> <h3>《宙斯雕像》公元前480-前470年,青铜,发现与多多纳宙斯神殿遗址。<br>宙斯以雷电为武器,维护着世间的秩序与平衡,雷电元素象征着它的存在与权威。</h3> 阿佛洛狄特雕像(右-爱与美之神)、熟睡的厄洛斯雕像(左-年幼的爱神),公元前4世纪,陶,发现于培拉东部墓葬群。 《阿波罗头像》公园世纪中期,大理石,1932年在塞萨洛尼基瓦尔达里乌广场发现。 《厄洛斯雕像》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陶,发现于培拉的众神之母与阿佛洛狄特神庙。 <h3><p>《赫拉克勒斯雕像》公元前350-前525年,大理石,1885年发现于雅典。</p><p>赫拉克勒斯为宙斯与凡人所生,他在完成十二功业的过程中展示出超凡的力量和才智,最终成为神;它的雕塑竖立在古代体育场等多处地点。</p></h3> <h3>展览的中庭</h3> <h3><p><b>古风时代</b>(约公元前800—前480年)</p><p>古风时代,城邦在希腊各地兴起,城邦制度随之形成和确立。尽管在希腊化时代到来之前,希腊从未形成过统一的国家,但是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和宗教崇拜,以及共同的在城邦里生活的方式,让身处各地的城邦居民都毫无疑问地确认自己是希腊人。</p><div><b></b></div></h3> <h3>公元前8至前7世纪,泛希腊的神明崇拜中心开始陆续出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奥林匹亚的宙斯崇拜圣地和德尔斐的阿波罗崇拜中心。希腊人定期在这些圣地举行盛大祭神仪式,包括各种竞技活动,最早的奥运会就由此诞生。希腊人通过这些泛希腊的崇拜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认同。</h3> <h3>《红绘陶器》公元前4世纪早期,陶,<br>器身上描绘了体育场内的一幕场景。画面中三名青年头戴花环,中间的青年手持油瓶,为左侧的同伴倾倒护理油,右侧的青年手中拿着刮汗器。</h3> <h3>《黑陶涂油瓶》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陶,</h3> <h3>《刮汗器》公元前5-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早期,青铜,出土于埃雷特里亚和维奥蒂亚的普拉泰埃。</h3> 《铁饼》公元前6-前5世纪,公元前490-前380年,青铜,出土于奥林匹亚议事厅以西与赫拉神庙遗址。<div>掷铁饼这项运动是古希腊人的发明,“荷马史诗”中就有提及。饼最初是石制的,后来采用青铜与红铜制作。</div> <h3>《红绘双耳杯》公元前500-460年,橙红色陶,<br>两个杯的器身上描绘了准备投掷标枪、脱衣和涂油,两组热内之间的搏斗场景。</h3> <h3>《战车比赛胜利者纪念碑基座》公元前400-前350年,大理石,来自阿提卡大区。</h3> <h3>《持矛着还愿浮雕》公元前4世纪初,大理石,发现于伯罗奔尼撒大区的阿尔戈斯。</h3> <h3>《“训练场景”墓碑石雕》公元前400-前375年,大理石,发现于比雷埃弗斯港。</h3> <h3>《库罗斯》与《科莱》公元前520-510年,大理石,发现于维奥蒂亚州普同山的阿波罗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以西。<br>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雕塑家开始尝试用更自然的手法表现人体的比例和姿态。库罗斯(kouros)指的是裸体的青年男子雕像,科莱(kore)指的是身着华服、佩戴珠宝的青年女子雕像。它们是古风时期最重要的雕塑类型,标志着希腊雕塑家对人体结构的初步探索,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h3> <h3>从迈锡尼文明衰落到公元前7世纪初,土地贵族凭借土地、牲畜掠夺和交易积累逐渐崛起巨额财富;随后<b>城邦</b>应运而生。</h3> <h3>城邦里贵族们使用过的饰品;</h3> <h3>城邦里贵族们使用过的各种器具和随葬品;</h3> <h3>铁质的桌、椅模型和三足架。</h3> <h3>《青铜头盔与金覆口》公元前550-前525年,青铜、金,出土于阿尔孔提科西部墓群。<br>头盔为马其顿式的青铜头盔;覆口呈菱形,中央刻有16瓣玫瑰花形浮雕,周围饰以线性装饰,与头盔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头部防护装置。</h3> <b>古典时代 公元前480-前323年</b><div>古典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冲突的时代。首先是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希波战争,随后是以雅典与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军事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事几乎席卷了古希腊的所有城邦;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古希腊迎来了政治与文化的空前发展。斯巴达以寡头军事体制著称,全民皆兵。</div> <h3>《温泉关战场的箭镞和矛头》公元前6世纪晚期-前5世纪早期,青铜、铁,出土于温泉关南端通路的克诺索斯山。</h3>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头像》公元2世纪,大理石。1931年发现于雅典。这尊雕像也是古罗马雕塑家对古希腊雕像的仿制;这件原作推测是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在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p><p class="ql-block">雅典娜是雅典城邦的守护神,雅典以她的名字命名。</p> 公元前479年击败波斯入侵者后,雅典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城邦,人们则通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了早期民主制度,男性公民通过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决策,公民身份是雅典人认可的首要身份。 <h3>《德摩斯梯尼头像》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1849年发现于雅典国家花园。<br>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他是雅典自由的坚定支持者,反对马其顿的统治者腓力二世,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h3> <h3>《授予列奥尼德斯荣誉公民的法令》公元前440-前427年,大理石,发现于罗马神庙和奥古斯都神庙地基上。<br>神庙上的文字显示,列奥尼德斯是城邦间的外交官,在城邦间的公共事务中为雅典的利益服务,石碑上刻有两项荣誉条文。</h3> <h3><p>“陶片放逐法”中使用的带有被放逐的人名字的陶片,公元前482和484年,陶,出土于雅典广场。</p><p>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487至前416年执行的一种制度,旨在保护雅典城邦免受危险政治人物的威胁。公民们把自己希望逐出城邦十年的人的名字刻在一个陶片上,得票最多的人将遭到放逐。</p></h3> <h3>《有罪选票和无罪选票》公元前4世纪晚期和希腊化时代,青铜,出土于雅典广场公民法庭遗址区域。<br>空心选票代表有罪,实心选票代表无罪。选票上刻有持有者所属部落,投票时要握住选票,隐藏自己的选择。</h3> <h3>《法庭代币和工资代币》希腊化时代或更晚,出土于雅典广场公民法庭遗址区域。</h3> <h3>《抽签器》和《青铜身份牌》公元前4世纪,出土于公民法庭遗址区域。<br>抽签是古希腊雅典防止腐败、维护民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审判当天,刻有陪审员姓名的身份牌白随机插入抽签器的插槽内。抽签器一侧右管道来投放黑白两种小球,当白球第一个落下就代表位于抽签器第一排的身份牌被选中,若黑球则代表落选;每排以此类推。</h3> <h3>《水钟(复制品)》公元前5世纪,陶,出土于雅典广场废墟区域。<br>水钟有两个这样的容器组成,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样的水钟用在法庭上的陈述、总结的计时,以此来维护当事各方的平等的发言时间。</h3> <h3>《线形文字A泥板》约公元前1450年。黏土,出土于干尼亚老城卡特利山卡特利街10号泥板档案库。<br>线形文字A是米偌斯人书写的一种文字,至今尚未被完全破译,并非希腊语。</h3> <h3>《古希腊语铭文底座》公元前510-前500年,大理石,出土于雅典卫城北坡。<br><b>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包含了元音的字母表。现今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以及西里尔字母都源自希腊字母。</b></h3> <h3>《古希腊语铭文底座》约公元前500年,大理石,发现于雅典卫城。铭文采用公元6世纪末的典型字体书写。</h3> <h3>公允前480年,波斯军队攻占雅典,纵火焚烧卫城诸神庙。公元前448年,希腊联军击溃入侵者波斯。在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主持下,雅典人决议重建卫城,由此开始了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希腊历史上最恢弘的建筑篇章。</h3> 《帕特农神庙西侧8号浮雕带(复制品)》原件:公元前442-前438年,大理石,来自雅典卫城。<div>帕特农神庙西侧的16块浮雕刻画了准备参加雅典娜节的骑手们。</div> <h3>这三种来源于古希腊的柱式至今仍随处可见,它们自上而下为最早出现的多力克式(Doric Order),爱奥尼式(Ionic Order),科林斯式(Corinthian Order)。</h3> <h3>《带铭文的石柱》公元前510-前500年,灰白色大理石,出土于雅典卫城。<br>圆柱的凹槽内以爱奥尼亚和阿提卡文字混合的形式,镌刻了两行铭文。</h3> <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半身像》公元前380-前360年,陶,</p><p class="ql-block">此雕像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酒神与醉酒、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关系密切,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常常归功于他。</p> <h3>《斯芬克斯青铜像》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青铜,发现于奥林匹亚考古遗址。</h3> <p class="ql-block">喜剧(左)面具石雕,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大理石,发现于雅典阿塔洛斯柱廊以西区域。</p><p class="ql-block">悲剧(右)面具石雕,公元前3世纪,大理石,发现于阿提卡大区。</p> <h3>《红绘戏剧场景调酒坛》公元前400年-前375年,陶,出土于培拉东部墓地。<br>调酒坛正面图案没描绘的可能是阿佛洛狄特女神自洞穴中走出的场面,画面两侧式四位挥舞着斧子的森林之神。</h3> <p class="ql-block">在雅典公民的范畴里不包括女性,女性也不能独立拥有财产或继承土地。她们的日常生活几乎局限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从事纺织、编织等活计。只有在重大的宗教节日等重大活动才会公开露面。</p> <p class="ql-block">《红绘细颈瓶》与《白地细颈瓶》公允前480-前440年,陶,出土于埃雷特里亚。</p><p class="ql-block">瓶身上都描绘了女性闺房内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红绘提水罐》约公元前430年,陶,出土于阿提卡大区马尔科普洛的墓葬。</p><p class="ql-block">罐身描绘的是女性在家庭中举行音乐聚会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墓碑石雕》约公元前400年,大理石,发现于雅典阿吉奥斯-康斯坦丁诺斯教堂附近。</p><p class="ql-block">这种握手礼的场景在古典墓葬艺术中颇为常见,它象征着已故儿子与父亲的深情告别。</p> <p class="ql-block">《还愿浮雕》公元前375-前350年,大理石,可能来自伯罗奔尼撒大区。</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央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依靠在手杖上,手杖上缠绕着一条象征着治愈与重生的蛇。其身后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背景的浅浮雕可能是他的妻子或女儿。左侧比例较小的人像呈现前来还愿的凡人。</p> <p class="ql-block"><b>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23-前31年</b></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希腊的艰难时期。当时的马其顿王国既要应对希腊城邦间的纷争,又要抵御外族的入侵。当22岁的<b>腓力二世</b>继位时,马其顿已摇摇欲坠,但这位年轻的国王兼具军事天才与政治智慧,在位二十四年,通过大力改革扭转了局势,使原本地处边远的马其顿王朝一举成为希腊北部强国。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被推选为全希腊人的领袖和远征波斯的同盟统帅。然而,战役尚未打响,腓力二世却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接任。亚历山大大帝,不仅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击溃波斯帝国,更率军东征十年,横扫小亚细亚、埃及,直抵印度河流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将统治范围扩展至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统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年仅33岁,但其建立的庞大帝国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p> <h5></h5><h3>《投石》和《弓弩箭镞》公元前4世纪中期,铅和青铜,发现于奥林托斯的五彩屋遗址和北山房址。<br>投石的两面所雕刻的字母共同组成了“腓力”的拼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铅质的投石在希腊被广泛使用。<br>这枚箭镞刻有“腓力”的名字。</h3><div><br></div> <h3>《葬于腓力二世墓的弓匣(复制品)》原件:公元前350-前340年,银与金,发现于腓力二世墓。</h3> <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斯纪念章》约公元225-150年,金,来自埃及阿布基尔。</p><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斯是腓力二世的母亲,这枚纪念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描绘她的形象。纪念章的背面可能描绘的是海洋女神忒提斯送给他儿子阿基琉斯新铠甲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金骨灰盒(复制品)》原件:公元前350-前336年,金,发现于腓力二世墓。</p><p class="ql-block">原件用24K黄金制成,盒子正面和侧面都有花纹图案装饰,四条器腿的末端呈狮爪状。一同安葬的还有意见黄金橡树叶形花冠。</p> <p class="ql-block">《金花冠》公元前350-前325年,金,出土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p><p class="ql-block">此花冠为桃金娘式金花冠。在马其顿地区,金花冠被视为尊贵身份的标志,安放在逝者的墓葬中,作为他们个人荣耀的一种独特标志。</p> <p class="ql-block">《矛尖》和《刀》公元前350-前300年,铁,青铜,出土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p><p class="ql-block">经对矛尖大小和形状的分析,这些矛尖很可能属于萨里沙长矛系列,由腓力二世发明。</p> <h3>《青铜罐》公元前350-前300年,青铜,出土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h3> <h3>《杯》公元前300-前280年,银,出土于代尔韦尼古代莱泰墓葬群。杯的底部有一个山林之神希勒诺斯的面具。<br>《花萼形杯》公元前350-前325年,银、部分镀金,出土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杯的底部有一个银制镀金的女性头像。</h3> <h3>各种银制、部分镀金的器皿,公元前350-325年,出土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h3> <p class="ql-block">《授予阿斯克勒庇奥多罗斯荣誉的法令石碑》公元前323-前322年,大理石,发现于雅典卫城。</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地去世,消息传到雅典,雅典派出阿斯克勒庇奥多罗斯为使节与福西亚人谈判,组成了希腊联军反抗马其顿。这件石碑就是授予他荣誉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与文化的革命。他改变了自古典时代以来希腊与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格局,采取各种举措革除东西方旧有藩篱,催生出融合东西方特征的希腊化文明。持续了三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深刻影响了欧亚大陆文明演进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神像头像》公元2世纪,大理石,发现于塞萨洛尼基圣殿遗址靠近塞皮拉斯神庙。</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神像很常见,请确定其身份并不容易。由于这件头像发现于塞萨洛尼基圣殿遗址的塞皮拉斯神庙附近,推测可能为塞皮拉斯神。</p> 各种金饰品,公元前350-前280年。 <p class="ql-block">雅典的民主改革后,具有象征意义的雅典娜/猫头鹰图案成为雅典钱币的规范范式,并一直持续了5个世纪之久。雅典货币在古代世界非常流行,相当于一种通用的世界货币。</p><p class="ql-block">钱币分别为:1奥波尔,3奥波尔银币;1德拉克马银币,4德拉克马银币,左面那枚正面为雅典娜头像,反面为猫头鹰图案。公元前550-前350年,银,出土于雅典古代广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执政期间对马其顿币进行改革,这一时期的钱币以赫拉克勒头像做图案,因为马其顿人认为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是马其顿王室的祖先;钱币背面会有骑马者的形象,有观点认为它是腓力二世本人,纪念他参加奥林匹亚赛会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钱币分别为:1/4金标币,1和2德拉克马银币,4/5德拉克马银币,4德拉克马银币。公元前359-千15年,金、银。</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式钱币的特征是钱币上是国王的头像,这一做法始于亚历山大大帝。</p><p class="ql-block">钱币分别为:金标币和1/4金标币,印有雅典娜头像;1奥波尔银币,印有宙斯的武器雷电;4德拉克马银币,印有赫拉克勒头像;吕西马科斯发行的4德拉克马银币,印有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放大了的4德拉克马银币,钱币上亚历山大大帝的头上有羊角,寓意他是阿蒙神与宙斯的结合。</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部落都以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自居,将其神化,发行带有他头像的钱币成了抬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大展的开始部分展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历史年代的对照,说明这个大展所示的古代希腊的“希腊化时代”对应于古代中国的西汉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大展的结语中这说“公元前138年,正值希腊化时代,在距离古希腊万里之遥的中国,一个名叫张骞的人从长安启程,一路向西跋涉。他穿越河西走廊,历经十载艰辛,终于抵达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西汉称大夏,位于今阿富汗一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