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燕呢喃</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5103245</p><p class="ql-block">【课文名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 class="ql-block">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保圣寺西侧,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建在他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简称“五高”)旧址。今年3月我和先生到甪直古镇游玩,特地来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院落中的几幢建筑,都是经过整修后的校舍。我们首先走进大门右侧的建筑,新建的一排7间平房(叶圣陶纪念馆),来了解叶老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在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张中行(燕园三老之一)写到:“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圣陶在甪直“五高”教书的时间不算长,但他在这里开始从事教育改革和新文学创作,对他后来的思想、作品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叶老称甪直为他的“第二故乡”,他说:“我真正的教育生涯是从甪直开始的。” 著名短篇《多收了三五斗》、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等,其中不少素材和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都来源于甪直。</span>我知晓叶老,就是因为课文《多收了三五斗》。</p> <p class="ql-block">在院落中我在两处看到“未厌”二字,看了叶老先生《未厌集》前言才明白其含义了。</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 叶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长达六十多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出版社,叶圣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创始人,他主持编辑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教材(1951年人教版)。叶至善说父亲叶圣陶:“根据各科教学提纲制定选题,编写或组织稿件,审读,修改,定稿,设计版式,直接校对付印,检查成品,他都事必躬亲。有人以为他只管语文,其实不然,数理化他也管,也参与定选题,改稿件,看校样,尤其是生物课本,花的力气不小。”</p> <p class="ql-block">叶老对待编辑出版工作事必躬亲,在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也有提及:“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左边、正对着院落大门,是一幢南北四开间的两层楼房,这里是原来五高的“女子部楼”,楼上是教室和办公室,楼下是礼堂、音乐教室。现二楼为吴中政协文史馆。</p> <p class="ql-block">1919年7月,叶老的夫人胡墨林应“五高”之聘,任女子部教师,曾在此执教,叶老也曾为夫人代课,讲述童话故事。我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中的一些故事,就是在这里与最早的“读者”见面的。</p> <p class="ql-block">在看《叶圣陶先生家风展》时,我又想到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p> <p class="ql-block">叶老一生辗转多地,甪直时间虽短但是他事业起飞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叶老一直住在北京东四八条的家,近四十年,北京是他事业有成的地方,他曾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等众多要职。</p> <p class="ql-block">叶老一生平易近人、宽厚待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写到:“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p> <p class="ql-block">叶老的墨宝: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以“得失塞翁马”的豁达心态看待人生起落,不计个人荣辱;以“襟怀孺子牛”的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与文学事业,甘于奉献,心系大众,叶老的品格正如对联所言。</p> <p class="ql-block">女子楼前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座小厅,</span>外似方亭,圆柱矮墙,四面环通,亭内门墙间隔,取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面厅</span>。这里是当年“五高”的博览室,经常存放中外名著及进步刊物,供学生阅读。</p> <p class="ql-block">四面厅一侧是鸳鸯厅。外看一屋一脊,内侧分成南北两厅:南厅的粱、柱、椽子均为方木,北厅为圆木结构,故为“鸳鸯”厅。这里是当年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校长吴宾若以及叶圣陶、王伯祥等均在这里居住和办公。</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院落,外面是一个花园,一角是叶先生在五高时创办的“生生农场”的旧址。花园另一角是叶圣陶先生的墓地。墓前甬道上,新建一座六角形的“未厌亭”。</p> <p class="ql-block">这株千年银杏,腹中又生榆木一株,似“怀中抱子”奇景妙趣,实属罕见,为宝圣寺内古木 “三绝”之一。小说《倪焕之》第一章写到的“高高的银杏树”,应该就是这颗树吧。</p> <p class="ql-block">在花园一隅,我们还意外发现了陆龟蒙墓园。只见一墓、一池、一亭、双桥,在一枝千年银杏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庄穆。陆龟蒙和叶老同为苏州人。当年叶老和学生都来祭扫过陆龟蒙墓。</p> <p class="ql-block">清风亭是唐代陆龟蒙所建,沿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当年陆龟蒙因看不惯晚唐时期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而辞官隐居甪直,他在屋前裁下银杏树,建斗鸭池,盖清风亭,亲自下田务农,中耕锄草从不间断。闲暇时则带着书籍、茶壶、文具、钓具等往来于江湖之上,当时人又称他为“江湖散人”、“天随子”。</p> <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配合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美篇游学圈组织了“跟着课本去游学”佳作征集活动,要求本次征文中的“课本”,主要以部编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为主,其它版本为辅。以前国家推行的是三级教材: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乡土教材,语文课本以前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教材,如冀教版、沪教版、鄂教版、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河大版等等。2016年开始,中小学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简称为“部编教材”。</p><p class="ql-block">提到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材版本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叶圣陶先生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圣陶先生二三事》。</span>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重新审视和借鉴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我于是整理《游叶圣陶纪念馆》一文以示对叶老先生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2025.03.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