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青愿旅行之二:七彩丹霞

章旭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时在手机上刷到七彩丹霞那绚丽的景色,有这么好看吗?不免向往。车到塞外张掖,窗外的戈壁渐次染上瑰丽的色彩,这是谁在苍茫大地上挥洒涂抹?导游说:“这是丹霞在等你们了。”大家的心瞬间对这片传说中“上帝打翻的调色盘”充满了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北的午后也同样干燥暑热,中餐后我们先观看《回道张掖》的沙秀演出。剧场内暗场初歇时,400立方仿真沙在舞台上流转,瞬间勾勒出河西走廊的苍茫轮廓。《天赐丹霞》一幕开启,沙粒随灯光变幻,时而化作层叠的山峦,时而聚成奔腾的河流,仿佛看见远古的风沙如何在亿万年里雕琢出丹霞的雏形。当霍去病西征的铁骑踏沙而过,沙幕上扬起的尘烟与真实的舞台机械特效交织,让人恍惚穿越到两千年前的河西战场。最动人的是《邦国会盟》一幕,河西宝卷的念唱声悠悠响起,苍老的唱腔里藏着张掖作为丝路重镇的繁华过往,非遗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的碰撞,让历史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演出结束时已是下午四点,热呀,太阳高照耀眼,阳光炽烈肆意。我们赶往七彩丹霞景区西门,远远望见连绵的山峦如燃烧的火焰,在跳动着红黄相间的光。景区入口处游人如织,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坐上景交车穿行在山谷间,车窗外的风景逐渐变得浓烈起来——裸露的山体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却以最直白的色彩冲击着视线,红的似火,黄的如金,青的像黛,黑的若墨,层层叠叠如大地的肌肤,在阳光下泛着五颜六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站是七彩仙缘台,刚下车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脚下的观景台仿佛悬在半空,下方是绵延数百米的“七彩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顺着山势铺展,像一幅巨大的油画被风吹得微微起伏。仔细看去,岩层的纹理如波浪般涌动,说明牌显示这是亿万年沉积的砂砾岩在地质运动中形成的褶皱,每一道纹路都是时光的年轮。山脚下有几株倔强的骆驼刺,在干旱的岩壁间开出细碎的黄花,为这片刚硬的土地添了一丝柔情。天空不时传来直升机的嗡鸣,望着天空的直升机不能好奇,原来这是游客在体验空中飞行。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大师,将它最动人最灿烂最绚丽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七彩丹霞就是这大自然的神奇作品,它将七彩泼洒,让我们看到的丹霞地貌绚丽多彩,它坚刚它莽莽苍苍它连绵不绝,将游人心中的那一抹赞叹全部勾连出来,被这丹霞震撼的无法形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了观景台,乘景交车前往第二站,景区的电动观光车一辆接一辆,井然有序,游客可以非常快地前往下一站。到了七彩云海台,阳光越发刺眼。这里的丹霞以“波浪谷”地貌著称,岩层像被巨手揉皱的彩绸,在山间起伏蜿蜒。站在观景台最高处眺望,沟壑纵横的山体间仿佛藏着无数秘密,有的岩层呈水平状整齐排列,像一本摊开的厚重史书;有的则扭曲成奇特的螺旋形,如同大地的血脉在奔流。同行的老人指着一处暗红色的山体说:“这颜色是铁元素氧化的痕迹,大自然的化工术可比人类高明多了。”热风穿过山谷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是在诉说这片土地亿万年的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站是最负盛名的七彩虹霞台,此时太阳西斜,光线变得柔和,为丹霞披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轻纱。这里的山体色彩最为丰富,近看时能清晰分辨出十余种过渡色,从顶端的绯红到山脚的鹅黄,层次分明又交融自然。那赤壁长城连绵不断,红红的颜色上面好像有烽火台。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却总觉得镜头装不下眼前的壮阔。有位摄影爱好者架着三脚架耐心等待,他说:“夕阳西下时,这里的山峰会变成粉红色,那才是七彩丹霞最美的时刻。”山腰间有栈道蜿蜒,几个游客正沿着栈道缓缓下行,身影在彩色山峦间成了流动的点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站是锦绣台,此时已近六点半,由于时差,这里比我们家乡的时间晚一个半小时以上。这里的丹霞以“众僧拜佛”的造型闻名,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形似匍匐朝拜的僧人,在暮色中透着庄严神圣。山脚下的谷地间积着一汪浅水,倒映着天空的流云和岸边的彩山,山水相映的画面竟有了几分江南的柔美。这让我想起曾去过的江西龙虎山和广东丹霞山,南方的丹霞因水而灵秀,林木葱郁间见奇山异石;而张掖的丹霞却以赤裸的姿态展现着西北的苍茫与豪迈,两者虽各具风情,却都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返程的景交车上,夕阳正将最后一缕金光洒在丹霞山上。窗外的山峦渐渐隐入暮色,唯有最高处的山尖还燃着橘红色的余温。同行的人都累得靠在座椅上,却没人舍得闭上眼,生怕错过这稍纵即逝的美景。我望着窗外飞逝的色彩,忽然明白为何《回道张掖》的沙秀要以“天赐丹霞”开篇——这片土地的传奇,本就是从这七彩山峦开始书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景区返回西门,天气依旧很热很干燥,出门正好有冰镇西瓜卖,赶紧买了一盒,吃到嘴里,凉到心头,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舒爽过似的!回望七彩丹霞,夜色中的山峦褪去了斑斓色彩,只留下沉默的剪影,却比白日里更显厚重。那些在阳光下耀眼的红与黄,终究会沉淀在地质岩层里,成为地球的记忆;而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的惊叹与赞叹,也会化作旅途中最珍贵的收藏。张掖的七彩丹霞,不仅是大自然的神奇作品,更是一部用色彩书写的大地史诗,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光阴的密码,每一抹色彩都写满了岁月的馈赠。这场与丹霞的相遇,让我读懂了西北大地的苍莽与刚强,也让我在色彩的盛宴中,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