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感知

绿林少校

岳恒俊广宁<div><br></div><div>未必人人都有深刻的人生感知,尤其是生死感知。有一刻钟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感知,一定是真诚感知,况乎生死28天的感知。<br><br></div><div>“生死28天”已然成为大家熟悉的常用语,那是宋子佩将军所著《生死二十八天》战场亲身经历带来的感知。<br><br></div><div>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对越还击战28天。很幸运,我随解放军121师穿插出境到回国,打满28天,《生死二十八天》记录了我与战友们的生死经历。<br><br></div><div>28天在一年中是十二分之一,又是最短的月份,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但在战火中度过,又是最长的一月。<br></div> 我121师奉命穿插敌后,计划3天战争,携带3天粮弹,全师万余人马轻装前行。面对强敌越军,3天战争,打了28天。<br><br>3月15日,我师奉命在越境茶陵待机回援尚在敌军围困中的150师448团官兵,16日奉命回国。救战友,是军人使命,今天,我知道若回援,英雄121师又有多少战友不能马革裹尸还,包括我在内。<br><br>生死28天,弹尽粮绝,曾吃草根,喝稻田地水维生,2月天,野地是床,阴天是被,对饥寒交迫有了切身体会。一月不换衣、不洗漱,原来生命可以这样度过。<br> 生死场归来,是幸存者,没有幸运之感,换位思考,感恩生死战友为我为我们为百姓付出的一切。<br><br>很幸运,这28天战争经历通过一位身边将军之手,把这段历史再现于世人面前。<br><br>46年前那场战争,收获是国家的感知,胜败是军队的感知。一个小兵,不知道生死地去了,大难不死地回来了,因为年轻,感知还未生成。<br><br>今天的感知来自一个老兵,当年参战小兵的感知,是没有锦衣玉食与荣华富贵得与失的感知、是最接地气的感知、百姓的感知。<br><br>过了鬼门关,重新认识眼前身边事,亦是真实的感知。<br> 为保卫百姓,战场上军人随时随地都有牺牲的可能,同时艰苦度日,依旧是最可爱的人。我想,若活着回去,让每一位参战军人吃的好一点、住的好一点,应是天经地义。我不能为他们做到这些,但战友们自身努力享受生活了,欣慰。<br><br>农村籍战友,服役期满亦不愿离队,是想提干或混个志愿兵,以此改变身份、改变命运,城市兵不理解,甚至轻视。<br><br>许多有这种想法的战友参加了这场战争,有不幸者倒在枪炮下,愿望未实现。<br> 幸存者回归,大多实现留队想法,机遇好的,得到晋升。转业到城镇为国家干部,下海或掘到一两桶金。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生活,真为他们高兴。<br><br>山村贫困子弟当兵或上大学,是走出大山的重要山路,改变生活的愿望朴素、执着,值得敬重。<br><br>退役军人曾被视为服从力强与执行力强,常被安排成管与新访工作。不去打翻小贩赖以生存的摊床及挑担,可能失职;不去阻止杨乃武伸冤,也许丢差。老兵虽脱掉军装,百姓是衣食父母古训未敢忘,岂能对父母动粗。<br> 崇尚节俭与生俱来,更有生死28天艰辛经历,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与安葬陵园中及忠骸未归英烈相比,还追求什么享受。<br><br><div>穿惯了六五式军装,不为什么名牌、品牌而动。老兵讲究干净整齐,得体即可。<br><br>战友相见,一杯水酒,一盘花生米,情深意长,小店亦能平身,无须奢华。<br><br>茶叶是树叶,酒是水,烟是草,何须求其极。<br><br>粗茶淡饭,衣食住行,温饱即可,简约为好。<br><br>珍惜生命,从我做起,珍爱和平,身体力行。</div> 46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去,经历成为历史,感知却愈发深刻。<br><br>感知是人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真正的感知源于人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渐渐领悟,有瞬间开悟。正是不断的感知使人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br><br>我的感知乃渐渐领悟,而非顿悟,从经历中领会,到对生活琐事的知行,仅适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