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柏林(3-1)

<p class="ql-block">没想到时隔一年,为参加2025年柏林森林音乐会再次来到这座城市,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第1️⃣站 柏林墙东边画廊,仍是游人如织,夕阳西下,这些涂鸦更加绚烂夺目。</p> <p class="ql-block">《兄弟之吻》</p> <p class="ql-block">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前民主德国最高领导人昂纳克的亲吻照片(摄于1979年民主德国成立30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这种“亲吻礼仪”主要有以下背景和原因:</p><p class="ql-block">文化传统因素:从文化角度来看,它有东正教传统习俗的影子,与斯拉夫人热情奔放的民族特性相匹配。在东正教相关习俗中,存在一些亲吻礼的元素,并且在斯拉夫民族的社交中,也会有较为亲密的肢体接触来表达情感,这种文化因素为“兄弟之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显示关系亲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苏联与东德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这种亲吻礼仪意在显示苏联和东德之间“兄弟般的友情”以及战略合作关系,是一种体现双方亲密无间的象征,向外界展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p><p class="ql-block">维持联盟秩序:在苏联领导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兄弟之吻”是一种制度化的身体语言,是一种外交的规范化程式。东德在经济和军事上严重依赖苏联的保护,昂纳克接受勃列日涅夫的亲吻,象征着对苏联的忠诚确认,是一种被动的政治姿态表达,旨在维持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盟秩序。</p> <p class="ql-block">墙的背面刷了大白</p> <p class="ql-block">墙的东边是施普雷河</p> <p class="ql-block">透过墙上的铁栅栏就能看到河面</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萨哈罗夫头像(苏联氢弹之父,1975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p> <p class="ql-block">穿过马路,墙的对面有一家小小的礼品商店。去年就是在这里,陈立老师和夫人帮我“抢”到了一只可爱的柏林熊,至今心存感激💝!(这次又带回一只小的,那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三只Buddy Bear,最右边还有一只迷你版。这些独具特色、不断推陈出新的巴迪熊图案,均由不同的艺术家设计,每一只均为手工绘制,就连迷你版也是独一无二的原创作品 。</p><p class="ql-block">‍自2002年“联合巴迪熊”展览开始,它们在全球巡回展出,向世界传达着和平、理解、宽容的理念,成为了柏林生动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看,这里就有一只,逮到第一只了!</p> <p class="ql-block">途经1953年人民起义广场(Platz des Volksaufstandes von 1953),柱廊内的建筑外墙上是一组壁画。1953 年 6 月 17 日,东德发生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提高工作定额却不增加工资等政策,这一事件被称为“六一七事件”,后来此地建立了相关纪念广场,用于铭记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逮到第二只了!</p> <p class="ql-block">雨中即景</p> <p class="ql-block">清晨醒来,忽然想去酒店附近的街道散散步。</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的小物件</p> <p class="ql-block">哈哈,逮到第三只了!</p> <p class="ql-block">Ku'damm 101,临时的家😻</p> <p class="ql-block">早餐</p> <p class="ql-block">今天前往博物馆岛</p> <p class="ql-block">路过老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2️⃣站 柏林大教堂,这次有时间入内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作为霍亨索伦王朝的家族教堂,也是其陵墓所在地,弗里德里希三世、弗里德里希一世、索菲·夏洛特王后等众多王室成员的棺椁都安置于此。经过防腐处理等一系列传统丧葬流程,这些王室成员的遗体被放入棺椁 ,长眠于大教堂的墓室之中。</p><p class="ql-block">‍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KÖNIG FRIEDRICH I. 1657 1713)</p> <p class="ql-block">王后索菲·夏洛特的陵墓</p><p class="ql-block">‍(KÖNIGIN SOPHIE CHARLOTTE</p><p class="ql-block">‍Gemahlin Friedrichs I. 1668 1705)</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的墓室中没有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棺椁。1941年6月5 日,被迫退位后逃亡荷兰的威廉二世在荷兰多伦病逝,死后被葬于多伦庄园,没有回到柏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威廉二世生前留下遗言,要求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并且他的遗体在王朝复辟之前不能被运回德国安葬。不过,纳粹德国希特勒违背了他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的遗愿,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但尊重了他遗体暂不运回德国的遗愿。而德意志王朝至今没有复辟,所以其遗体一直葬于荷兰多伦庄园。</p> <p class="ql-block">登顶</p> <p class="ql-block">柏林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柏林洪堡论坛</p> <p class="ql-block">洪堡论坛北面立着一座“牌楼”,那是印度桑奇门的复制品,桑奇门所在的桑奇大塔是印度最古老、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桑奇门与洪堡论坛的巴洛克式建筑外观形成对比,为柏林的城市景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也体现了洪堡论坛理念,旨在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印度桑奇大塔与桑奇门</p> <p class="ql-block">第3️⃣站 马克思 - 恩格斯广场,不远处是柏林市政厅(红色市政厅)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在马恩雕像的两边各有一块黑色浮雕,正反两面都雕有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马恩雕像的背后还有一面白色浮雕墙,展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柏林电视塔&柏林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街边小憩</p> <p class="ql-block">椴树花。椵树(Linde)是德国城市里常见的行道树,在德国文化中拥有特殊地位,被视为“国树”之一,象征着吉祥、安宁与团结。每年6-7月,椴树会开出小巧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花朵,簇拥在绿叶间,散发出清甜柔和的香气。到了傍晚,香气更加浓郁,吸吮着花香散步其间,一切都美好了😻!</p> <p class="ql-block">下雨了🌧️,正好钻进波茨坦广场附近的德国特色餐厅(Lindenbräu am Potsdamer Platz)享用午餐。席间电闪雷鸣,灯光摇曳,真以为是外边大雨滂沱,原来是小酒馆里的特效,虚惊一场😂。</p> <p class="ql-block">柏林人皮尔森啤酒杯垫,背面写着:</p><p class="ql-block">‍25 Jahre Lindenbräu – ein Grund zum Anstoßen!(25 年林登布鲁啤酒馆—— 一个干杯的理由!)就这么自信🍻🤩!但不得不说德国啤酒就是好喝🥳😋!</p> <p class="ql-block">一顿饭的功夫,雨过天晴。</p> <p class="ql-block">第4️⃣站 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er Philharmonie),对于柏林爱乐乐团的粉丝来说,这里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必须前来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去年5月我曾随陈立老师在此观看了一场Lunch Concert,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卡拉扬对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有着极高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今天因有活动全部清场,无法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演出宣传海报上见到了熟悉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外小广场上有一道矮墙,上面镶嵌着一组黑白照片,展示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时刻提醒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p> <p class="ql-block">毒气室&被害者的个人物品</p> <p class="ql-block">一名叫威廉明娜·豪布纳(Wilhelmine Haußner 1927 - 1942)的小女孩小时候患过脑膜炎,智力发展落后于同龄人。1932年,她被父母送入天主教的舍恩布伦养老院。1941年,又被送入埃格丁 - 哈尔机构,并被安排进“儿童护理病房”。1942年11月7日,她表面上死于肺炎,实际上是被用镇静剂谋杀。</p> <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往屋里瞥了一眼,又逮到了第四只!</p> <p class="ql-block">第5️⃣站 御林广场&柏林音乐厅&法国🇫🇷大教堂&德国🇩🇪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御林广场(Gendarmenmarkt),又称“宪兵广场”,位于柏林米特区,是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688年,最初名为“菩提树广场”,1736 - 1782年间因被骑兵用作哨岗和马厩,故而得名御林广场。1950年,为纪念位于广场旁边的柏林 - 勃兰登堡科学院成立250周年,广场改名为“学院广场”,1991年又恢复“御林广场”原名。</p><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御林广场遭到严重损毁,战后进行了多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①柏林音乐厅(Konzerthaus Berlin)</p><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西侧,新古典主义风格。其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末,最初的国家剧院由勃兰登堡门的设计师卡尔·戈特哈德·朗汉斯设计,于1802年启用,1817年毁于火灾。后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负责设计建造了新的皇家剧院,于1821年启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遭受严重破坏,1977年重建工程启动,1984年完成重建并改建为音乐厅重新开放,1994年正式更名为“柏林音乐厅”。</p><p class="ql-block">‍见证的重要演出: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曾在此全球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帕格尼尼、李斯特等著名艺术家曾在此登台表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此举行柏林首演,瓦格纳曾在这里亲自指挥过《飞行的荷兰人》。</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前是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的雕像。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p> <p class="ql-block">席勒的代表作品:戏剧方面有《强盗》《阴谋与爱情》《华伦斯坦》三部曲、《威廉·退尔》等;诗歌有《欢乐颂》《希腊的群神》等;史学著作有《尼德兰离叛史》《三十年战争史》;美学著作有《美育书简》。其中,《欢乐颂》被贝多芬谱曲后,成为了《第九交响曲》的终章, 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外台阶旁有两座大型雕塑,是丘比特骑在狮子和黑豹上演奏音乐的形象。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装饰,也与音乐厅的音乐主题相呼应,寓意着音乐带来的愉悦和魅力,仿佛在欢迎人们进入音乐的神圣殿堂。</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内部</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前厅</p> <p class="ql-block">前厅的四座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随手翻看一本2025/2026演出季宣传册,这一对折页刚好是柏林爱乐厅(红色)和柏林音乐厅(蓝色)的Logo以及座位区域图,恰好是刚刚走访的这两座音乐厅,简直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打开对折页,里面是两家音乐厅的演出季音乐会日程表,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②法国大教堂,位于广场北侧</p> <p class="ql-block">③德国大教堂,位于广场南侧</p> <p class="ql-block">前往参观洪堡论坛,再次途经柏林老国家艺术画廊。</p> <p class="ql-block">柱廊庭院(Kolonnadenhof)</p><p class="ql-block">‍位于旧博物馆(Altes Museum)和新博物馆(Neues Museum)之间,是旧博物馆的附属建筑,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是博物馆岛建筑群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柱廊以其宏伟的爱奥尼式立柱为特色,不仅起到连接周边建筑的实用功能,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在漫步中欣赏建筑美学与周边景观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柏林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柏林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