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祖国东极行(7)珲春,一眼望三国

拂尘

<p class="ql-block">离开绥芬河,沿331国道向南,4个多小时后到达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这是一个县级市。</p> <p class="ql-block">珲春市区欧洲风情街。</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在珲春汽车站附近,这里有前往海参崴的长途汽车。</p> <p class="ql-block">珲春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是防川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距离珲春市区65公里的敬信镇防川村,与朝鲜、俄罗斯两国交界,一眼望三国。</p> <p class="ql-block">防川村是中国最东端的村庄,号称“东方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距离防川风景区11公里处,有一个“洋馆坪路堤”石碑。防川村,包夹在俄罗斯和朝鲜两国领土之间,是中国的一块“飞地”。洋馆坪路堤宽8米,长880米,是防川村与祖国母亲的脐带。</span></p> <p class="ql-block">说来话长。19世纪中期,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外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行割走,吉林失去了漫长的海岸线,防川村被俄朝两国包围,成为一块“飞地”。</p> <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防川村通往祖国只有一条小道。1957 年,小道被一场洪水无情冲毁。在之后的数十年里,防川村村民若是想“回国”,只能通过朝鲜或苏联绕道。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朝鲜严格的边境管制,防川村村民几乎“孤悬海外”。直到1983年,我国政府斥资500万元,在图们江畔修建了一条宽8米、长880米的大堤。这就是洋馆坪路堤,表面上看是一段公路,实际上是图们江的江堤。</p> <p class="ql-block">洋馆坪路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防川风景区内,中俄边境线上有一座“土字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字牌花岗岩质,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中方一侧竖向刻“土字牌”三个大字,左竖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方一侧刻有“T”字。</span></p> <p class="ql-block">小小“土字碑”,承载厚重历史。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受命不远万里来到边疆。他通过现场勘察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的边境线应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是1861年俄国立的界碑俄国却在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吴大澂据理力争,将沙俄偷立于现洋馆坪大堤处的界碑“土”字牌移至现址,使中国边界线前移了14公里。</p> <p class="ql-block">吴大澂雕像</p> <p class="ql-block">1993年中俄谈判,确定边境线。</p> <p class="ql-block">龙虎阁,防川风景区的核心建筑。旁边墙上,五个大字赫然在目,“一眼望三国”。</p> <p class="ql-block">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龙虎阁大门口,“龙虎石刻”原件。</p> <p class="ql-block">碑文记载“龙虎石刻”的故事,褒奖吴大澂为国夺回被沙俄侵占领土。</p> <p class="ql-block">可以登上龙虎阁远眺。</p> <p class="ql-block">龙虎阁顶层观景台,摆放的国旗表示,在这里可以看见这些国家的领土。</p> <p class="ql-block">在龙虎阁观景台远眺,图们江,俄朝铁路大桥,远处是俄罗斯哈桑镇包德哥尔那亚城、濒海平原和湖泊沼泽。</p> <p class="ql-block">龙虎阁广场,地面篆书“龙”和“虎”两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中国边防哨所,称“东方第一哨所”,守护国家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