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晓露著、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连载36</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天兴厂主要生产军品,我在检验处工作,经常听到领导在会上讲一个钢珠的故事,教育职工要牢固树立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故事大意是:天兴厂生产的军品中要安装两颗细小的钢珠,只有芝蔴粒大小的钢珠。有一次,一批军品装配到最后一发产品时,发现差了一颗钢珠,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装配工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她虽急得要哭,但也不敢隐瞒不报。问题报上去了,惊动了总装车间的全体职工,惊动了检验处领导,惊动了厂领导,还惊动了军代表。所有的重要人物都集中到了总装车间,指示必须把这颗钢珠找出来,否则整批产品就必须返工,一发一发地拆开检查,检查是否有一发产品多装了一颗钢珠。</p> <p class="ql-block">军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装配时,每500发产品为一批,配料时,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按500发产品的用量配发的,一批产品装配完,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刚好用完,既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如果一批产品装配完了,发现某种零件少一个或者多一个,这批产品就不能出厂,就要全部返工查找原因,到底是某发产品上多装了一个零件或者是少装了一个零件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必须把原因搞清楚才行。领导常说,军工产品人命关天,万一在战场上产品出了故障,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军工产品质量就是生命,绝对不能马虎大意。</p> <p class="ql-block">找,一定要把这颗钢珠找出来!如果找不到这颗钢珠,就会造成整批产品返批,影响进度不说,产品拆卸后很多零件都会报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有关人员都会受到处分,因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质量事故。</p><p class="ql-block">于是整条生产线都停工了,大家都在忙着寻找那颗钢珠。桌面上找,桌子缝里找,所有的盒子都翻来覆去地找,抽屉里找,衣服口袋翻开找,趴在地上找,用放大镜找,用磁铁来吸,将扫把伸到桌子底下去扫,总之,能够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p><p class="ql-block">谢天谢地,最后在钢珠装配工的桌子底下找到了这颗钢珠,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钢珠的故事已经过去40年了,当我想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打听到我的两位女同学曾经装配过钢珠。于是,利用一次聚会的机会,我向这两位女同学了解当年少装一颗钢珠的具体情况。两位女同学不愧是老兵工,她们听到我说的问题时都非常敏感,马上矢口否认,说她们装配钢珠的工序是在火工车间,她们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这个事故是后面的机装车间装配工序发生的。</p><p class="ql-block">两位同学向我介绍了她们是如何控制产品质量的。她们的工序是在产品上装配一颗直径只有2.5毫米的钢珠及相关的零件。之前是两个生了孩子的年轻妈妈负责这道工序,因车间担心年轻妈妈家里有小孩子杂念多,工作容易出错,就安排她们两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子将那两个孩子妈妈换下来的,因为我这两个同学当时都是小姑娘,心地单纯,手脚麻利,不容易出错。</p> <p class="ql-block">她们领材料时,是按每100发产品组的小批,钢珠每次只发一盒,每一盒就是100颗。每一颗钢珠装在纸盒子里的底板上,底板上有100个小窝窝,每个小窝窝都装满了就是100颗。领料时,库管员都会把纸盒子打开让她们确认签字了才能拿走,所以领料时是绝对不会出错的。她们装配钢珠的工序是在一间密闭的玻璃小屋,外人不允许进去。她们从来没有发生过钢珠丢失的质量事故。</p><p class="ql-block">事情已经过去40年了,很多天兴人都还记得这件事,这说明在军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军工产品真正是质量第一。</p> <p class="ql-block">晓露著、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世人了解新中国历史上那段波澜壮阔却又高度保密的三线建设史,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42年的三线建设史,讲述三线企业的发展史,讲述三线人的故事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并引用专家的文章,分析三线建设的起因、过程和得失。作品真实感人,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文笔优美,插入130幅照片,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作者谨以此书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献给三线建设决策六十周年,献给曾经奋斗在崇山峻岭中的三线建设者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