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历史上,隋朝和秦朝一样,刚开始时都是强大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二世手里却转瞬即亡。《隋书》上说:“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陨于匹夫。原始要终,若合符契矣。”这两个王朝迅速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接班人所择非人。然而细究起来,这其中是有些差别的。秦朝是因为秦始皇死得太急,太子不在身边,被赵高和李斯做了手脚,立了一个只会胡作非为的胡亥,“死后是非谁管得”,秦朝的二世而亡是不能多责怪始皇的;而隋朝就不一样了,隋文帝废了并无多大过错的原太子杨勇,转而立了惯于狡诈伪饰欺世盗名的杨广,可以说,是隋文帝义不容辞地亲自充当了大隋江山的掘墓人,隋之二世而亡隋文帝难辞其咎。而隋文帝之所以废太子立杨广,同他的结发妻子独孤皇后大有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隋文帝能统一中国当上开国皇帝,独孤皇后功不可没;而隋帝国由“其兴也勃焉”转至“其亡也忽焉”,其中独孤皇后更是贡献甚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独孤皇后名叫独孤伽罗,是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后,她最大的能耐是控制皇帝丈夫杨坚,使他言听计从,贵为帝王却不能有三宫六院,甚至在立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也完全按照她的主张办。独孤后的驭夫功夫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实为古今罕有。当然这得益于独孤后自身条件的不错。她不但聪明、美丽,而且有一个发达的政治头脑和一付老辣的政治手腕,丈夫能当上皇帝,她于其中所助的一臂之力非同小可。她个人修养也不错,尽管史称她“多嫉”,其实有一半是出于偏见(尤其是在废太子之前),只因她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对男人宠妾忘妻,其女权主义的行为过早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自然在男权社会中要引起大肆的攻击。诚然,独孤后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如早年的女权思想到了晚年竟发展成偏狭执拗、溺爱不明,竟然受了次子杨广的蒙蔽,让这个历史上少有的伪君子继承了帝位,最后促成了杨隋基业的迅速败亡。让后人为之生发无穷的感慨:真是成也独孤妇败也独孤妇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557年,北周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明帝宇文毓做了皇帝,二是京城长安里一桩朝野关注的婚事:官拜柱国大将军的杨忠,为长子杨坚聘取了独孤信的幼女独孤伽罗为妻。两家都是北周开国勋臣,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杨忠是汉代名相杨震的后裔,他助宇文泰起兵,屡建战功,爵封隋国公,食邑万户。长子杨坚年方十七岁,因父亲的功勋,已被拜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将军开府置官属,指一种待遇),又进而封为大兴郡公。独孤信也是随宇文泰起兵的大将,官拜上柱国(北周时最高官衔,共八柱国,每人统二大将军,分别统率府兵),爵封魏国公,他更是权势隆盛,因为他的长女还是当今皇帝宇文毓的皇后。独孤信之所以在众多的公子王孙里选中了杨坚,主要是爱杨坚长相奇特,气度不凡,也爱杨坚少年英武,韬略过人。婚后的生活非常美满,独孤氏虽然生长于权贵之家,但谦卑自守,柔和恭孝,家教、修养均属上乘。她不仅是一个漂亮女子,身材修长,肌肤雪白,凤眼桃腮,眼波如水,柔情无限,更重要的是,她还通晓书史,对古今兴亡之事颇有些独到的见地,因而深得杨坚的宠爱与敬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王们在发迹之后,为了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就让一些马屁虫们设法造出点迥异于常人的奇异传说来。杨坚也概莫能例外。他的相貌奇特,引起了时人的传说,说他有帝王之相。当时朝中有个大臣叫赵昭,非常善于替人看相,实际是一个高级马屁精。他在仔细察看杨坚的面相后,不由大惊,当即就决心投靠杨坚以谋求将来的富贵腾达。他告诉杨坚道:“你这相,五百年也难得一见,额广,中央突起,直贯入顶,相法上称为‘玉柱贯顶 ’,此相当为天下之君”。还嘱咐杨坚,执掌朝权的大冢宰(丞相的代称)宇文护忌贤害能,要深自韬晦,等待时机。杨坚当时装出害怕极了的样子,极力掩饰了过去,但回去后还是高兴地把赵昭的话告诉了妻子。独孤氏听后十分高兴,凭着她对时势的了解,她相信丈夫有可能取代北周而君临天下,何况丈夫还有天子之相呢。那么自己将来就能当上皇后,这可是作为一个妇人一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但出于女人的本心,她又担心起来,做皇帝的人,那个不是三宫六院,佳丽成群,到那时,丈夫对自己还能保持像现在这样的恩爱吗?她把这层心事说了出来,杨坚向她作了保证,“将来无论大富大贵,我都担保不会背弃于你!” 独孤氏还是不放心,她说:夫妻之间只有真诚相爱,始终如一,才有幸福可言。但是古往今来那一个男人都把娶妻休妻看作穿一件衣服那样随便,总是三妻四妾,朝秦暮楚,更不要说帝王之家了。“我希望你能始终只爱我一个人,不纳妾,不乱爱。”她充满希望和深情地对杨坚提出了要求。杨坚答应了下来,为表示他对妻子的忠心, 还立下了誓言:“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在全体中国男人正从一夫多妻制中受益无穷时,杨坚能和独孤氏上演这样一出经典爱情剧,确实感人至深,即便把它放到二十一世纪奉行爱情至上欲把爱情进行到底的红男绿女中间,也足以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孤氏不但风情万种,给予丈夫无数的柔情蜜意,而且在杨坚的政治活动中,她始终是个积极的支持者和幕后策划者。她熟谙朝政和时局,表现得很有头脑很有识见,因而得到杨坚的信任和器重,成为他建立隋室帝业中不可须臾缺少的左右手。当时朝中大权掌握在宇文护的手中,连明帝宇文毓也是其掌中玩物。宇文护猜忌前朝重臣,设法逼独孤信自尽,又想下手害死杨坚,由于杨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一次均能逃过劫数。不久,杨忠死,杨坚袭爵为隋国公。为躲避宇文护的迫害,杨坚听从独孤氏的建议,主动要求外放去任隋州刺史,另一方面又暗中积极交结朝臣中的智士能人,结为同党,以期将来共同谋事。事后证明,独孤氏的这一见解实为高明至极,它使杨坚避开了政治漩涡,以免沉沦其中,一边韬光养晦,一边暗中积蓄实力,一旦天下有变,就可乘时出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北周政坛诡谲波折,充满了惊涛骇浪。明帝不甘心受宇文护的挟制,很想除掉他,不幸却被这个权臣毒死。临死前,他口授遗诏把皇位传给英明有为的四弟宇文邕,这就是即位以后的周武帝。他没有辜负皇兄的重托,表现得相当深沉老练,用了长达十一年的时间去行韬晦之计,才除去了宇文护。此后,又重用杨坚,让其南征北战,消灭了雄据中原的强敌北齐,统一了北中国。杨坚得到武帝的信任,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在皇太子宇文赟十六岁那年,武帝又择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以进一步笼络杨坚。即便这样,宇文氏的一些亲王和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时时劝武帝对杨坚及早防备,设法除之。武帝不愧为一代明主,表现得很有气度,“如果天命如此,我们又何必强求呢!”这些话传到杨坚耳里,引起他深深的恐惧,于是他对武帝格外小心恭谨,惟恐引起猜忌。<b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