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谢宴

艳阳天

<p class="ql-block">  广州的最后一日,天色微阴,空气里浮动着潮湿的暖意。我们在街角的一家客家菜馆订了位子,邀请姑姑来吃饭。她是孩子病中最坚实的依靠,从联系名医到陪伴导引,事无巨细地操持着。如今病愈返家,这顿饭,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朴素的感谢。 </p> <p class="ql-block">  馆子不大,却透着家常的暖意。木桌木椅,墙上挂着客家围屋的照片,角落里一盆绿萝垂着藤蔓,像是无声的欢迎。6点姑姑匆忙赶到了,身着一套素雅国风的衣裳,眉眼间带着熟悉的温柔笑意。我们围坐一桌,孩子立刻黏在她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这几日的见闻。</p> <p class="ql-block">  菜一道道上来——十年陈皮叉烧黑猪肉,红亮油润,陈皮的甘香渗进肉里,咬下去酥软多汁;蜜汁卤鹅,皮脆肉嫩,甜咸交织,姑姑夹了一块给孩子,笑着说:"多吃点,长身体。椒香鲈鱼,鲜嫩滑口,青红椒的微辣衬得鱼肉更显清甜;鱿鱼丝瓜筒,清爽鲜美,瓜肉吸足了海鲜的鲜味;丰田豆腐,嫩得几乎入口即化,豆香浓郁。</p> <p class="ql-block">  饭桌上,大家说说笑笑,姑姑与我们分享她的业务爱好,我们则回忆着在广州求医时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曾经沉重的日子,如今在饭桌上竟成了带着笑意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饭后,姑姑执意要请我们喝咖啡。街角的咖啡馆里,她点了拿铁,奶泡上拉出一片小小的叶子。"就当是为广州的小时光画个句号吧,"她笑着说。孩子好奇地啜了一口,皱着脸说苦,逗得大家直笑。</p> <p class="ql-block">  窗外,广州的夜色渐渐深沉,灯火一盏盏亮起。我们捧着咖啡,谁也没急着离开。这一刻的温暖,像极了那些被姑姑照亮的艰难日子——无论多苦,总有一份甜在等着。</p> <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3日于广州城市之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