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芷江受降

传东视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今天是2025年8月15日, 80年前的今天,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正式结束,也意味着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最终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据传芷江因屈原《楚辞》中的佳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长的风雨桥——龙津风雨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等文化遗址及景点。芷江侗族自治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举行地,是中国魅力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及国际和平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芷江最后一战,即“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或“芷江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后一次由日军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也是中国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以中国军队的全面胜利告终,并直接促成1945年8月21日的“芷江受降”,使芷江成为日本向中国乞降的首个地点,成为日本侵华战争走向终结的重要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里是1945年日本投降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它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受降纪念坊:</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建受降纪念坊,被誉为“中国凯旋门”,与罗马、柏林、巴黎等地的凯旋门齐名,是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纪念坊由四柱三门组成,柱粗1.16米见方,通高8米,中拱门高4.5米。坊宽10.64米,进深1.5米。石料、青砖砌成,外涂水泥砂浆。中拱门上有横额“受降纪念坊”,两面刻有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当时军政要人的题词。纪念坊铭文略述日本侵略军投降之梗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受降旧址:</b><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木结构平房组成。为40年代典型兵营式建筑,纯木结构,抬梁木架,鱼鳞板壁,四面斜坡顶,盖小青瓦,面积338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8月21~2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并接受投降命令备忘录。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节点。何应钦在这里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1945年8月21日至23日的芷江洽降过程中,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向今井武夫递交了五份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备忘录第1号:规定中国战区内日军投降的总体原则,要求日军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并等待中国军队接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备忘录第2号:详细划分了中国战区的受降区域及受降主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备忘录第3号:要求日军保持现有武器装备,不得破坏或转移,等待中国军队接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备忘录第4号:规定日军需向中国军队提供详细的兵力部署、装备清单及军事设施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备忘录第5号:明确了中国军队进入南京、上海、北平等地的具体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井武夫在备忘录上签字,并承诺转交冈村宁次执行。这些文件构成了日军正式投降前的关键法律依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之珍贵,资料之齐全,内涵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离开机场,前往指定住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战区受降代表、侵华日军投降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芷江受降时签署的中字1号备忘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签字的中文、日文版“受取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在新六军押送下垂头丧气走出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受降典礼结束后,中美高级将领在陆军总司令部前尽兴畅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全面部署中国各战区侵华日军受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降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冈村宁次代表日本中国派遣军向何应钦递交了《降书》,全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述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政府机关代表接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在中华民国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芷江受降纪念坊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芷江受降纪念坊记碑文:我国崛起东亚,巍然五千年矣!立国精神,原在大同。睦邻柔远,扶弱继绝,斯为帜志。清季甲午以还,东邻日本,肆蚕食野心,强偂我台湾、琉球,而东北数省亦浸假受锉见告。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肇衅,我最高统帅国府主席蒋公曾宣示: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忍让为国,于兹可觌。然敌未悔祸,骄逞其兵,以三月即可亡我。我为所迫,遂起全面抗战,顾敌侈志,欲争霸环球,微仅在我一国已也。既美英苏各友帮与我同盟,德意瓦解,敌又以湘西之战失利,本土为美弹所震,乃袒服请降。 时中华民国三十四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摄影、编辑:宋传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