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 称:高山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9255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生于奉天(今沈阳)海城。这个“马胡子”出身的草莽英雄,从绿林起家,最终成为掌控东北的北洋末代“东北王“。他精通权术,周旋于日俄两大势力之间,既借助外力壮大自己,又以“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拒绝签署卖国条约。主政东北期间,他整顿军队、发展农业、修建铁路,却因脾气暴躁、不愿受人摆布的性格招来杀身之祸。1928年皇姑屯的爆炸,终结了这位土匪出身的军阀充满矛盾的传奇人生——日本关东军谋害了他,而他儿子张学良随后宣布东北易帜,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张作霖的一生,既有叱咤风云的豪气,也有大起大落的坎坷,可谓演绎了乱世中的大是大非。后人有诗评价:身处乱世志难休,纵横东北据诸侯。虽非儒将亦豪客,敢向山河展眼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误伤人命逃离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家境贫寒,父亲是小商贩,经营杂货铺,后染上赌博恶习,在赌场遭仇家报复丧命。年仅十四五岁的张作霖和二哥张作孚为父报仇,拿着土枪翻墙进入仇人王姓人家。被王家女佣发现,当遇土匪而喊叫,他俩兄弟在慌乱中枪走火,女佣毙命,致报仇不成,慌忙出逃。事后,官府判定,开枪杀人的是张作霖,对其进行悬赏通缉,在老家待不住,逃往辽宁黑山外婆家躲避。寄人篱下的生活终不好过,不久他只身闯荡江湖,以做小生意为生,卖过包子、做过烧饼、学过木工,还参与了赌博。为逃赌债不得不再次流浪。到营口高坎镇高坎村,在一家路边的大车店给人打杂。大车店住的都是南来北往的各色客商,一般都骑马或赶大车,所以既需照顾客人,也要看护牲口。看牲口还得有兽医常识,这期间他特意向店里兽医学到了一些治疗牲口的方法。后脑袋瓜好使的他自己开了一家兽医店,治好了不少马匹牛羊,在周围小有名气。当时东北地区土匪横行,且他们大多以马匹代步,战马病了也得治疗。因此,张作霖的兽医店也常有土匪出没,他也乐于和他们结交。在这过程中,他了解了许多“黑道”掌故,对土匪这个行当有了一定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走投无路投清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学得手艺,一时生意不错,生活基本稳定。然而此时的张老板进入了当地官员的视线,都把他当作肥羊,常遇被敲诈勒索之事。不久本小利微的兽医店倒闭,他再次沦为无业游民,温饱成了问题。就在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屡战屡败的清政府为拱卫东北,便在关外招兵,给走投无路的他带来了转机,投入清军当了一名普通的骑兵,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他作战勇敢,很快得到重用,当班长,升排长。然而随着清军在旅顺与日作战的全线崩溃,招募来的新兵一哄而散,他也逃回了家。到家不久就结婚,过上了夫唱妇随的小日子,但他们的蜜月还没结束,就被人到官府告发他的逃兵行为,并遭到通缉。无奈,张作霖再次逃亡到岳父家所在地赵家庙。当时东北地区社会管理混乱,散兵游勇、土匪胡子横行,当地百姓为自保,自发成立民团,赵家庙也成立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民团,但缺乏军事人才,更缺乏一个合格的头领。张作霖的到来,恰逢其时,他在正规军当过排长的经历,很快也成了赵家庙民团的头目。在他的精心训导下,民团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多次打败了前来骚扰的小股土匪,名声大振,队伍扩充,却也带来了麻烦。在一次清剿一悍匪组织时,打死了对方数名骨干,受到对方的偷袭报复。由于众寡悬殊,赵家庙民团惨败。他携家带口率众突围,踏上了第三次逃亡之路。在途中,他身怀六甲的夫人赵氏在马车上坐盆,得一男孩,就是后来的少帅张学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突破包围后,打算去台安县找朋友帮忙,回赵家庙报仇。谁料,路经集镇八角台时,当地土匪头子仰慕张作霖的为人,把自己的全部人马都交给了他。这样,张作霖意外地在八角台站住脚,妥妥的开始了土匪生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趁势而起受招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2年,义和团运动刚失败,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几乎名存实亡,各种地方武装力量纷纷涌现,割据一方,张作霖的队伍也不例外。当时张作霖在八角台已有两年,手下有500多人。他将队伍由土匪改称为“保险队”,对周边的村庄提供保护,并定期收取费用。期间,张作霖多次与各种土匪发生争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与依仗辽西巨匪杜立三做靠山的海沙子土匪的战斗,真乃惊心动魄。此海沙子土匪势力远超张作霖,真拼不能,只能智取。张作霖凭多年练成的智勇双全,提出双方单对单地决斗。决斗时两人同时开枪,赢的人统领双方的队伍。终是张作霖手臂中弹,海沙子头部中弹毙命,张赢得双方队伍的统领权。兼并海沙子后,张的队伍迅速壮大,成了辽西四大土匪中的“北霸天”。力量壮大后的张作霖,也厌倦了土匪或保险队的生活,一心想要“漂白”,成为名正言顺的正规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值东北地区鱼龙混杂,土匪横行,清政府剿匪军力顾此失彼之际。有人为清政府剿匪支招——收编土匪来打击土匪,并较快地在东北地区实行“招安”政策。张作霖不失时机,经办理相关手续,带领数百手下,任清军巡防马步游击队管带(营长)长,开始了他的正规军生涯,在剿匪中建功受到上司的青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剿匪有功威名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4~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殖民利益,开展了“日俄战争”。在这大规模战争让东北大乱之际,张作霖看到了机会,他长袖善舞,先暗助俄国获利,但被日军俘虏,险丧性命。后他见风使舵、因势利导为日军探查俄军情,从日俄双方捞得好处。至日俄战争结束时,张作霖的队伍已扩充为马步五营,他为统领,相当于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5年底,被日俄“外国主子”搞得找不到北的清政府,见家门口的战争结束,便再次下令剿灭肆虐东北的土匪武装。张作霖本是土匪出身,熟悉土匪活动生态,故被委以重任。立功心切,急于表忠的他也确实没有让上峰失望。他先是击溃了辽西巨匪田玉本,将其手下千余人收编。然后又计擒东北最大的土匪杜立三。他面对这个积年惯匪,没有正面强攻,而是引诱其接受招安,谋正经的出身,终把其剿灭。将沙俄和日本人花费数年都没有解决的杜立三匪帮一举歼灭。辽西的土匪被肃清后,朝庭又将它调往郑家屯(今双辽市),对付辽宁西北部被沙俄收买的蒙古近三千叛匪。经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将其全歼。张作霖由于剿匪有功,被升任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乱世谋权成军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东北革命党人张溶和蓝天蔚等新军将领响应。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为压制新军,急调巡防营等旧军守卫奉天。张作霖闻令而动,率部日夜兼程赶到奉天为赵尔巽助威解困。为便于开展镇压活动,张作霖部得到了大量的军货与人员补充,还被任命为军政部副部长、巡防营务处总办,加官又晋爵。作为对上峰的回报,张作霖诱杀和挤走了新军将领张溶和蓝天蔚,帮肋保皇势力暂稳了东北残局。1912年,张作霖通过人脉财物关系及不俗的“战绩”,投靠了北洋军阀首脑、“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同年9月,被任命为陆军第27师师长,成为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阀武装。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张作霖趁机把“政敌”挤走。当年6月,由黎元洪、段祺瑞掌控的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地方军政大权终落他一人之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成一方诸侯,没有像其它军阀那样迅速腐败,而是效法历代新朝初建的治理之道,励精图治,积极进行地方建设。军事上进行正规化改编;民生上进行财政改革;经济上大力开厂开矿;交通上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教育上修建初等高等学校。当时,张作霖虽是一个军阀,但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如铁路等基础性的建设,较有前瞻性。1919年,张作霖以武力夺取了吉林、黑龙江的控制权,将整个东北三省纳入其势力范围。奉系自此和直系、皖系形成三足鼎立的军阀势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受清廷招安后的张作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权利之争结怨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有了东北三省作基地,权欲不断膨胀。1920年,直系和皖系北洋军阀间爆发战争,张作霖作为奉系选择与直系联手,大败皖系,分得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地的战利品分。不久,直奉之间为地盘划分产生矛盾,1922年爆发战争。由于奉系兵员素质和装备精良不如直系,张作霖大败。为和直系控制的中央政府对抗,张作霖卧薪尝胆,枕戈以待,备战再战。强化队伍训练,扩建奉军军校——东北讲武堂;重金购买武器,意大利飞机,法国坦克,日本重炮,建立了陆海空三军,成了当时国内装备最好的正规部队。1924年9月,张作霖采用军事进攻和政治伐交的策略,打响了北洋军阀直奉第二次战争。他与广州的护法军政府和下野的皖系首脑段祺瑞,结成反直同盟,并秘密策反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终于战胜吴佩孚控制的直系。奉系的地盘扩展到鲁苏皖等省份,成为北洋军阀中最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张作霖踌躇满志之时,出现了一场惊人的意外。1925年11月24日,奉军“五虎将”中的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谴责张作霖穷兵黩武,表示拥戴张学良为东北之王,誓师反奉。郭反张作霖拥张学良是奉系内部派系争斗的产物。由于郭是奉军中的精锐,起兵后势不可挡,主力直逼奉天。当时张作霖部在奉天一线兵力虽与郭部相当,但士气低落,阻档无力,张作霖本人也准备逃去大连。就在此关键时刻,日本关东军趁机想在东北地区捞取更大的侵略权益,作为交换手段,日本出兵武力解决郭松龄。终是郭部战败,其本人被俘后就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5年,穿“洪宪”朝服的张作霖</p> <p class="ql-block">↓出任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枭雄算尽终噬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松龄的反奉举动,较大的削弱了张作霖部的实力,严重挫伤并动摇了他武力统一中国的野心。那时北洋军阀的时代也将过去。1926年,广东革命军举兵北伐,致新老、大小北洋军阀屡战屡败,奉系成了他们的最后救命稻草。这年11月,张作霖在天津会议上被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登上了北洋军阀总盟主的座椅。随后大肆镇压北方革命运动,包括李大钊等革命领袖被害,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华北。然而,此时的奉系也已是外强中干。1928年,蒋介石再度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国民党的蒋、冯、阎、桂四大集团联合进攻奉系军,奉军败北。张作霖深感回天乏术,将部队撤回关外。令他意外的是,日本人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蓄谋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在东北得势时,日本人已将触角伸到我国东北,欲在那地物色、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而张作霖在日俄战争时候就和日本人有接触,深知其凶狠与贪婪,但他想独霸东北,又离不开日本人的支持。便与日本人展开了表面上的合作,骨子里的抵抗。合作他得到了日本人经济贷款和军火物资,为他打内战抢地盘提供帮助。抵抗,他针对当时日本控制着旅顺、大连两个港口和南满铁路,几乎垄断东北交通运输的状况,下令建设营口港和计划建一条和南满铁路并行的铁路,从而削弱日本对东北交通的控制。这被日本人认为是对日在满蒙权益的“挑衅”而极为愤怒,认为张作霖是他们在中国东北获利的障碍,必致他于死地不可。便有了1928年6月4日凌晨五时,张作霖的专列在奉天西郊的皇姑屯车站被日本关东军爆炸而亡的事件。就此,从绿林起家,统治东北三省近二十年,巅峰期政令可行半个中国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结束了他复杂而传奇的一生,终年五十有四。</p> <p class="ql-block">↓出任东北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语</span>:张作霖是草莽中的猛虎,从马匪到督军,靠铁血与权谋在乱世劈出一条血路;他是东北的土皇帝,治辽河、修铁路、兴实业,也给奉系烙下军阀的残暴与专制。他算计过同僚,周旋过日俄,最终却逃不过“枭雄悖论”——用背叛他人登顶的人,终被背叛的子弹击穿命运。张作霖的一生,是野心与生存的教科书:能忍辱负重,也能翻云覆雨;能护一方百姓,也能为权嗜血。他的传奇证明:乱世的成王败寇,从没有单纯的英雄或恶魔,只有时代漩涡里的复杂与多维。千秋功罪,任凭后人评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篇终说明:笔者对清末民初的历史知之尚浅,故虽年届古稀仍勉力补阙。文中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不吝赐教指正。承蒙关注浏览,谨致谢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8.15</p><p class="ql-block">(注:篇中图自网络,文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