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昆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坐落于昆曲的发祥地江苏省苏州市古城区平江路中张家巷全晋会馆内。全晋会馆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有苏州地区最精美的古戏台。它经国家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立项批准,于2003年11月正式挂牌对外免费开放。中国昆曲博物馆以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古老的昆曲艺术为宗旨,以展演、陈列、收藏、研究、传承为主要工作内容,每星期有昆曲星期专场演出。</p> <p class="ql-block">全晋会馆系在苏的山西客商集资兴建、用于山西商人集会、庆典、娱乐、交流、存货、寄宿的场所。全晋会馆建于清代,占地6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鼓楼、戏台和大殿等。2003年在此挂牌成立了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 2006年全晋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典戏台是整个全晋会馆的精华所在,戏楼两层,低层为仪门及两廊,楼层由北伸出式戏台、横列五开间的后台和左右各纵联五间的厢楼组合而成。古戏台上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楹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台上雕有双凤对翔、二龙戏珠,金狮倒垂台柱,蝙蝠静伏裙壁。</p> <p class="ql-block">古典戏台是戏台区整个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特别是戏台上的穹窿一藻井项,大红底色,镶黑泳金,顶壁花板雕刻精巧,18条324只黑编妈浅雕相间着18条306颗金黄色舌头圆雕,盘旋向上凝聚在穹窿藻井顶端铜镜片上。这不仅体现出搞起的古典建筑艺术,而且显示了科学地运用声学原理使之能产生余音绕梁音响效果的绝妙构思。</p> <p class="ql-block">其后台按照《扬州画舫录》所记载,恢复昆曲古戏台后台的布置原貌,对昆曲舞台艺术来说,极具研究价值,亦有可看性,是昆曲表演艺术的一种延伸。</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 - “宝和堂”堂名灯担(国家二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苏州清音班 “宝和堂” 使用的乐舆。“宝和堂”堂名灯担由一百多块红木雕板组合而成,镂雕着松梅竹鸟;顶层镶有玛瑙、玉石、珍珠、珊瑚;四周悬挂十余盏莲花玻璃彩灯;下部正面左右设门,供堂名艺人出入。担内可放桌椅,可容八人围坐,可置弦索、箫管、鼓板等乐器。原系苏州苏剧艺人崔水生祖上家传,在国内已属罕见。他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以“宝和堂女子昆曲”名闻苏城。此灯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崔水生捐赠给了苏州戏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和视频展示当初拼装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酚发的铜版证书</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p class="ql-block">这个古戏台是座北朝南的、戏台在二层,演员就在此就演,而观众席都是石制的桌椅,可以变喝茶边抬头看戏!</p><p class="ql-block">看着庭院中空空落落的古戏台,耳边仿若传来咿咿呀呀的唱腔。恍惚间仿佛看见数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也曾在此驻足,为这一曲清音沉醉。</p> <p class="ql-block">因为那时苏州有头有脸经商的商人都在此楼商议各种事议,必须坐南朝北。他们就在此看戏听曲,那么戏台只能造就了座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一进展览大厅看到了一个用木头雕刻的人物 ,他就是昆曲之祖魏良辅,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距离现在已有600多年了。他改革了流行在江南一带的海盐腔,以昆山话作为一个新的基础,才诞生了今天的昆曲。</p> <p class="ql-block">东庑廊内展示了《浣纱记》《南西厢》</p><p class="ql-block">《牡丹亭》均为其代表名作。</p> <p class="ql-block">西庑廊则可试听《长生殿》《桃花扇》</p><p class="ql-block">《十五贯》名作。</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侧陈列着著名戏剧中的演员古老的戏服,水袖轻扬,仿佛还能听见伶人婉转的唱腔。介绍旦生末净丑各色服饰。</p> <p class="ql-block">介绍各种乐器,并伴有注释。</p> <p class="ql-block">昆曲博物馆巧妙地借用了原建筑中的主戏台和内戏厅,还设置了昆史厅和作品厅。昆史厅全面展示了昆曲的发展史; 作品厅则收藏了大量昆曲的演出脚本,包括木刻、石印本、抄本等,其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p> <p class="ql-block">长生殿剧照</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剧照</p> <p class="ql-block">玉簪记剧照</p> <p class="ql-block">中国现存各剧种中昆剧最为古老。如果将南戏昆山腔算作起点, 它已经是个六百岁的“老人”了。即便从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算起,昆剧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经历代先贤的智慧奉献, 昆曲最终成为了一门融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舞台综合艺术。昆曲集中国传统美学与文艺之大成,是世界东方美学品格和人文艺术的杰出代表,更因其丰富、严谨、完整、精深的戏剧艺术体系, 哺育和滋养了后世的中国戏曲被尊为“百戏之师”。</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数字展厅。站在全息投影前,杜丽娘的身影翩然而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词在耳边萦绕。触摸屏上,可以亲手为虚拟人物上妆,从描眉到点唇,感受昆曲妆容的精妙。戴上VR设备,瞬间置身于古典园林,看《游园惊梦》在眼前真实上演。</p> <p class="ql-block">演出谢幕,最后一声智响演员离场,舞合空空荡荡、身处其中的观众幡然醒悟,扼脑叹县想再抓住点什么却不可得之时、欣喜发现观众席中有一台摄像机还在吱嘎作响、地上还有几摞拍好的录像带记录了这场精彩大戏、就像楼兰遗址中的一座刚刚落成的建筑一样在沙土中等待开启、所有的影像都留存在那一年至今已有40年。</p> <p class="ql-block">院内环境特别美,是苏州园林下雅致的景色,小桥流水、郁郁葱葱,很适合拍照和游览!</p> <p class="ql-block">苏州新展|剧透——来自1986年的剧本</p><p class="ql-block">在苏州昆曲博物馆,因为该馆《正好寻梦2025——〈牡丹亭〉主题展》这个展的布展很精彩,所以《剧透》我也要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昆曲博物馆文创商店,你可以选购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苏州昆曲博物馆,被其独特而丰富的展品深深吸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精美的戏曲服饰、古老的乐谱和手稿、细致的舞台道具,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昆曲悠久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特别惊叹于那些古色古香的家具和戏台,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戏曲盛会。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更让人感受到昆曲艺术的无穷魅力。离开博物馆时,余音绕梁的昆曲唱腔仍在耳畔回荡。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昆曲文化的殿堂,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昆曲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