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在一起

彩云追月

<p class="ql-block"><b>  这段时间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我发现自己更有耐心了。听妈妈唠唠叨叨的讲过去的故事,不再制止和反驳,因为你制止不制止,还会出现第二遍,第三遍……认真的听着,听了六十多年,还听到了以前从未听过的有趣的故事与俗语。</b></p> <p class="ql-block"><b>  妈妈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听妈妈说我的姥爷曾开过私塾,写了一手好字,是十里八乡的有名的文化人,从小受家人宠爱,一步步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当时很出名的安国师范,并在建国初期成为了一个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到现在,我还为是老师的孩子而感到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和妈妈在一起,絮絮叨叨的听着我小时候的事,我不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从妈妈嘴里我是一个不爱说话,有点内向还有点拧的人。唯一夸我的地方就是一句憋股子能,就像今日我给她理了一个满意的发型,就是用一句,你真是憋股子能来赞美我的。也许我就是一个从小能到老了的人吧。</b></p> <p class="ql-block"><b>  也许,等到老了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时候。她养我们大,我们养她老是天经地义,在妈妈心中,儿女的家永远不是自己的家。这几天,妈妈总是说,你们对我太好了,不落忍。老伴接送她还给了100元小费,让人感到温暖也感到心酸。岁月给妈妈带来忧愁和磨难,在心里刻着永远抹不掉的痕迹,认知出现了偏差,但她对我们的爱却永远存在。只有妈妈相伴左右,我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b></p> <p class="ql-block"><b>  老妈妈,外孙女,一起玩耍也更有趣,老小孩碰上小小孩,碰撞出同频不同道的火花,老妈说,我小时候背三字经是这样背过的,“人之初,性本善,急得老子跳猪圈,猪圈没有底,摔了老子的腿”,这些有趣的顺口溜,孩子学会了,那一定是现代的校园传诵语。外孙女说太姥,你听说过“大笔兜子”是啥意思不,老妈说,知道,大烟袋锅子。其实我也才知道,就是网红语,”大耳刮子“的代名词。笑点不同但笑声悦耳,两人简直是在九十多年间的穿越。</b></p> <p class="ql-block"><b>  和妈妈在一起,我会用我的小电车带着她去兜风,把她放在能看到我跳舞的长条椅上看我跳舞,她一定看我很美,见人就问,我家闺女是不是和我长得很像?虽然我们老的已分不出丑俊,但是心里感觉很美。人们见了面总是招呼着,“阿姨”,”老师”,你教育的闺女多好,聪明又伶俐。我感觉我是沾了妈妈的光。</b></p> <p class="ql-block"><b>  和妈妈在一起,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新的有老的。家庭理短,老故事新说,老理道讲不完。认准了的理用三匹马都拉不回现实。</b></p><p class="ql-block"><b> 有时唠出从未听过的歌谣。“荞麦仁,不纳粮,养了闺女养不了娘”,听着就能感受出旧时民间重男轻女的无奈,是多么恰如其分的比喻。像”大花猫,有材料,吃不了,还埋了。”“刀子扎在腿肚子上,离心还远呢!”的调侃,充满了讽刺与智慧。</b></p><p class="ql-block"><b> 还有很多语一语双关的句子,“感冒了,擦鼻子上一边歇着吧”,“哪凉快哪待着去吧”,我满脑子都在记忆,搞得都不知在什么场合恰当的使用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俗语更是耐人寻味。</b></p> <p class="ql-block"><b>  妈妈简直是家里的检查官,时刻关注着各个室内灯的开关,关注着厨房的剩菜剩饭。并告诫大家,“人齐开饭,人走关灯。”“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但电视遥控器把在自己的手里,除了睡觉,一天循环播放着戏曲,哇呀呀,我家就像一个大剧院。老还小一点都不假。</b></p> <p class="ql-block"><b> 和妈妈在一起,真正的感受到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十几年的功夫,印象中,妈妈从三尺讲台的峥嵘岁月,育人无数,到爱唱歌,爱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生活,弹指一挥间。看着老妈一粒一粒的吃着我剥在碗里的玉米,感叹人生就是一步一步,坎坎坷坷,有苦有乐的旅程。</b></p><p class="ql-block"><b> 人生安得是童颜,只做婴儿涕母前。最真实的幸福是当我给九十多岁妈妈洗澡时,妈妈还要给我搓背。楼下的萱草花开了,在楼上就能看到一大片,妈妈说还能开一个月,我们要去看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