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游苏州留园,是1986年冬季。</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初恋女友从徐州坐绿皮火车,绕安徽、经南京直奔苏州,小憩一夜第二天早饭后,朋友开车直接把我俩送入留园正门。</p><p class="ql-block"> 从万物肃杀、寒风凛冽的大苏北来到江南水乡,置身于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真的是到了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 身边的女友是仙,眼前的留园如画。走进留园大门就如同走进了艺术的殿堂。顺着五十多米长的曲折走廊,穿过金玉满堂、古木交柯,留园便慢慢地向你露出美丽、动容的面容,娓娓动听地讲述着这座名贯古今的园林的奧秘。</p><p class="ql-block"> 400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曾为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因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回到苏州。回家后不久,便修建了东、西花园,东园便是留园的现身。到了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左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恕,辞官回家后买下了逐渐荒废的东园,以故园改筑,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变更为“寒碧山庄”。可因主人姓刘,人们还是以“刘家花园”(刘园)称之。</p><p class="ql-block"> 直至同治年间,园主更换,常州人盛康再次购得,重新扩建,修葺一新。因历史的战火未及其中,一代名园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有好事者取“刘”与“留”谐音,命名为“留园”。正如著名文学家俞樾在《留园记》中写道:“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致使留园美名盛誉天下。</p> <p class="ql-block"> 近40年来,我先后多次往返于苏州的园林之中,随着年岁的增长,每次游览都对苏州园林有着进一步的认知与体验。</p><p class="ql-block"> 苏州的园林,有“城市山林”的美誉。在这座千年江南名城里,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是由建筑、假山、水池与花木组成。然而,她们的组合恰如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也。</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里,历代的造园大师们创造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的大千世界。“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这个造园的宗旨在不足两公顷的留园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部的山水,东部的建筑,北部的田园,西部的山林,在园林众多的苏州,唯有留园有如此丰富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留园的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挖池堆山,形成了“池溪为山,池中建筑”为主的布局。这黄石池湖,山水交融,湖色秀丽,色彩明快,自成一格,极富自然野趣,不愧是明代造林叠山名家周秉忠之大手笔。</p><p class="ql-block"> 从爬山廊道上去,山的最高点是可亭。可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寓意是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有这样一副吟诵可亭的对联:“园林甲天下,看吴下游人,携酒载变,日涉总称彭泽趣;潇洒满江南,自济南到此,疏泉叠石,风光合读涪翁诗。”联语将留园的山水之美和黄庭坚笔下的写景诗并称,景美诗美,相得益彰,确实可心,加之清风拂面,不禁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意味。</p><p class="ql-block"> 走过这方假山,便是雅致的“闻木樨香轩”。轩为方形,依廊而建,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因四周道植桂花而得名。从这里放眼望去,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等园林建筑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错落有致、进退起伏,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那池中的堂馆楼阁,飞檐翘角,造型活泼,灵活多变;明纹窗帘,古朴典雅;石包土山,峰恋起伏,中涵山涧;悠悠古树,澜澜碧水,山光倒影,游鱼戏水。再现了《留园记》中描绘的“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的迷人景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留园的“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胜”和古代造园大师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与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这些景致的巧夺天工,才使这座园林如此美丽、风流、动人,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五峰仙馆是园内的主厅,也是东部的主体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因园主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取李自《望五老峰》之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意境而得名。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清代建筑,因为梁柱、家具都用楠木制作,故又称楠木厅。精美的装修,典雅的陈设,较之紫禁城内皇家宫殿,别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园林建筑家的围绕“楠木厅”为中心,创造出了一个特色各异的庭院大作。</p><p class="ql-block"> 在东部的园林中,还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庭院,别看它不露声色,其中妙趣都耐人寻味。院中的几块太湖石峰像有面带微笑之感,几乎在向你行拱手礼,欢迎你的到来。这就是取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而命名的“揖峰轩”。这里不仅环境幽雅、秀美如画,而且更是好友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重重门户,深深小院,是留园中的一大亮点,只要一迈上路石便见佳境。</p><p class="ql-block"> 在走过有鹤所、石林小院、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等一组庭院群后,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留园三峰中的冠云峰。</p><p class="ql-block"> 冠云居中,瑞云、岫云分立左右。据说当年刘恕惜爱湖石,辛苦积得十二峰置于园中。然而,盛康并不满足,花了二十年建了“瑞云”、“冠云”、“岫云”三峰,又以“冠云”为最。因为它身材修长,形貌潇洒,玲珑剔迹,四展如画,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故名冠云峰。漂亮的导游小姐姐说是为宋代花石纲之遗物,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正因如此,无论我从那个角度去观赏,都觉得气度非凡、精美绝伦,不愧为太湖石中的佳品。</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其中,便会真正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绝美境界。</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留园是一幅立体山水画,我说留园中的每一处、每一座建筑和每一个景点,都像一本大书,看了又想看,辗转多时不愿离去,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园中的“三宝”是留园的最妙之处。三宝是指大理石座屏,冠云峰和鱼化石。站在大理石座屏前,有种“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它石质好,石纹细,尺寸大。临近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一身。冠云峰的峰顶,如一只雄鹰屹立,它是留园现存最高的名峰假山。鱼化石在冠云峰下的北墙上,呈薄片状,像云母般层层剥出,上面的小鱼栩栩如生,头骨、脊椎骨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园中的“六扇漏窗”是留园的最巧妙之处。透过不同花样的窗格,我会感觉到随着步子的慢慢移动,隐隐可见山水之景,景色在变,画面不同,相映成趣,恰似“移步换景、一步一景”,进入世外桃源之感。</p><p class="ql-block"> 留园,一个个庭院小品,窗景独门;一座座殿堂楼阁,湖光山色;一棵棵古树名木,奇花异卉;一处处石景灯,花景铺地……这样的美景,谁人不向往!</p> <p class="ql-block"> 经常有人拿留园与个园相比较。几十年来,我曾先后多次游览苏州留园与扬州个园,她们一南一北、面积相当,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园林,在我心中它们风格迥异,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留园以精妙的空间序列著称,通过曲折回廊、漏窗借景、庭院分隔,营造“步移景异”的深远意境,宛如展开的山水长卷,体现文人隐逸、含蓄的审美。她清雅、疏朗、书卷气浓,是江南文人园林典范。</p><p class="ql-block">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遐迩,运用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等不同石料与植物配置,模拟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构思奇特,匠心独运。它构思奇巧、富丽大气,体现了盐商财富与追求新奇、寓意的审美情趣,更具世俗生活气息与象征意味。</p><p class="ql-block"> 留园胜在空间意境的流动与含蓄隽永;个园奇在四季假山的具象象征与独特创意。一为文人水墨,一为商贾重彩。</p><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