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回眸走过的抗战印记

石头

<p class="ql-block">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回顾中国人民十四年浴血抗战历程,翻看这些年旅行走近与抗战有关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陕西、山东、云南、山西省及北京市等地方,于是整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回眸走过的抗战印记”一文。</p> <p class="ql-block">‌<b>一、走近——“9•18事变”密谋地辽阳市。</b></p><p class="ql-block">辽宁省辽阳市,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曾多次作为都城,162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在此定都,曾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之一,长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17世纪前期。‌‌</p><p class="ql-block">辽塔旅馆酿灾祸。</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前夜,时任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恒征四郎和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等人,在“满铁图书馆”旁边的“辽塔旅馆”内召开秘密会议,筹划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这是“9•18事变”最后策划实施的前沿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密谋地“辽塔旅馆”早已不存在了,现在辽阳市把“满铁图书馆旧址”作为“9·18事变”的策划地警示馆。</p> <p class="ql-block"><b>二、走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9•18事变”</b><b style="font-size:18px;">爆发地</b><b>——“北大营”。</b></p><p class="ql-block">“北大营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不顾“不抵抗”命令,奋起抵抗。‌</p><p class="ql-block">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局部抗战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b>三、走近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地——卢沟桥•宛平城。</b></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1189年,既是金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性历史见证地‌。‌</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并挑起冲突,炮击宛平城,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史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p><p class="ql-block">该事件直接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康熙重修卢沟桥碑。</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与卢沟桥相距百余米,是一座桥头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明清两代是军事专用的卫城。宛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墙高7.18米。</p><p class="ql-block">从卢沟桥上看宛平城。</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内。</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宛平城城墙。</p> <p class="ql-block"><b>四、走近记录日本侵略东北、中国屈辱的历史见证地——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宫殿,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殿。从1932年到1945年,溥仪在这里生活了十四年。</p><p class="ql-block">“伪满国”本名为“满洲国”,老百姓不愿接受亡国政权,因此称其为“伪满国”。</p> <p class="ql-block">这座黄色琉璃瓦的二层宫殿建筑——“同德殿”是日本人为溥仪建造的,集办公、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皇家宫殿。</p> <p class="ql-block">溥仪曾在这里定期会见关东军司令官等人。</p> <p class="ql-block">钢琴间。溥仪在此宣泄自己做傀儡皇帝敢怒不敢言的郁闷和不满。</p> <p class="ql-block">日本间。为表示和日本“一心一意”设立此间。溥仪曾在此会见日本人吉冈安直并共进日餐。</p> <p class="ql-block">这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是“勤民楼”,它是溥仪办公的地方。最初溥仪想要收复丢失的领土,决心为民服务,因此命名“勤民楼”。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日本人的傀儡后,便很少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勤民殿”在“勤民楼”二楼,是溥仪举行典礼、接受朝贺、会见使节及重要来宾、召见日伪高官、颁发任命的场所。溥仪傀儡生涯就是从“勤民殿”开始的,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殿”举行了一生中的第三次“登基大典”。</p> <p class="ql-block">《日满议定书》签字桌。《日满议定书》是1932年9月15日由日本国与伪满洲国签订的出卖中国东北地区主权的非法议定书。该伪议定的签订,使日本自日俄战争以来,攫取中国东北权益的企图得以实现,表明东北完全被纳入日本人的统治范围。</p> <p class="ql-block">“缉熙楼”是溥仪真正居住的地方,会客及生活起居都在这里。有卧室、书房、佛堂、理发室等一应俱全。他的后妃婉容、谭玉玲都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幸运门。1945年8月11日晚溥仪就是从这个门逃离伪满皇宫,直奔长春东站,走上逃亡之路的。</p> <p class="ql-block"><b>五、走近见证伪满洲国政权终结地——伪满皇帝溥仪最后行宫·溥仪宣诏退位旧址。</b></p><p class="ql-block">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大栗子镇的溥仪最后行宫旧址,这是一栋50米长、9个房间的日式砖瓦结构平房。旧址原为日本东边道株式会社大栗子沟铁矿技工养成所,现为‌溥仪宣诏退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前夕,溥仪携家眷及随从在日本关东军护送下,1945年8月11日晚从长春乘火车前往通化,次日午夜抵达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凌晨溥仪在此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正式终结。 ‌</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溥仪的退位诏书,伪满国旗,伪满皇帝登基礼服及大量图片说明等珍贵文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日本特务和汉奸簇拥下从沈阳到达长春,3月9日执政就任。</p> <p class="ql-block">图片介绍1945年8月18日凌晨,溥仪打开《退位诏书》,在群臣的注视下宣读了《退位诏书》,标志着伪满州国的正式终结。</p> <p class="ql-block">“伪满八位大臣”在临江时办公室环境(场景复原)。</p> <p class="ql-block"><b>六、走近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之地——哈尔滨。</b></p><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实施细菌战、人体实验等罪行的核心基地,始建于1933年。博物馆全景式展示日本进行细菌战国家犯罪的史实。</p><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华罪行远不止哈尔滨731部队,还有吉林531部队、100部队,广州8604部队,南京1644部队,华北1855部队,齐齐哈尔516部队,冈字9420部队。还有,不能不提的1943年侵华日军在山东鲁西发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细菌战,致使42.7万人死亡,1500公里土地成为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b>七、走近松花江边,听那首耳熟能详,以东北沦陷为背景的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p><p class="ql-block">“9•18事变”后,东北沦陷,3000万东北百姓流亡关内。当时,这首歌还没有出版就在民众及东北军中传唱,而且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歌曲不仅唱出3000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唱出了全国军民一触即发的抗战呼号!</p><p class="ql-block">松花江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流过。</p> <p class="ql-block"><b>八、走近日本第731部队进行大规模鼠疫实验地——吉林省农安县。</b></p><p class="ql-block">农安县是我父母的家乡,1940年日本第731部队在农安县进行了大规模鼠疫实验,我的爷爷奶奶大伯被夺走了性命,当时,村子里死了很多的人,这是日本731部队故意投放鼠疫病菌进行细菌武器实验不可磨灭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农安县城的“辽塔”是农安的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b>九、走近日本侵略铁证地——吉林丰满水电站。</b></p><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日本关东军为了达到长期占领中国的目的、保证军工厂的电力供应,在吉林市境内松花江上的丰满峡谷谷口,开工建设亚洲最大的丰满水电站。从1937年4月破土动工到1943年春发电,用了5年多时间。期间,通过欺骗、胁迫等手段从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强征劳工约11万人,近万人死于事故或虐待,遗体集中掩埋地被称为“万人坑”。</p><p class="ql-block">丰满水电站新坝。</p> <p class="ql-block">丰满水电站旧坝保留下部分坝体作为纪念遗址,供世人回望历史。</p> <p class="ql-block"><b>十、走近南京,永世不忘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b></p><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最凶残的典型事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随即展开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奸淫、纵火和劫掠,造成30万以上中国军民遇难。‌‌</span></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处以死刑。</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励志社黄浦厅大礼堂是“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旧址”,1947年,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设立于此,专门审判侵华日军要犯,审判从1946年2月持续至1948年2月,累计判案200余件,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等受到应有的惩罚。</p> <p class="ql-block"><b>十一、走近“中国抗战第一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发生地——黑龙江省。</b></p><p class="ql-block">曾四进黑龙江,这片白山黑水间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篇章,涌现出抗日英雄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马占山临危受命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1931年11月4日,他率领东北军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奋起抗击日军,指挥“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战第一枪”,也被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虽最终失利,但重创日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号角,激发</span>了全国抗日斗志持续抗战十四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天津游时,来到马占山在天津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成功打响中国农民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地方”——黑龙江桦南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桦南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南部,2019年10月去黑龙江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桦南——成功打响中国农民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地方”这块横幅,回来后查阅,1934年3月8日,当地农民在这里发动武装暴动,反抗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农民武装抗日第一枪”,这段历史当年影响很大也颇为复杂。</p> <p class="ql-block"><b>十二、走近东北抗日联军重要战场遗址——本溪老边沟。</b></p><p class="ql-block">老边沟战斗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遗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老边沟风景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边沟,因重峦叠嶂、群山连绵、层林尽染、谷壑纵横而美,因潺潺溪水而秀,是辽宁省知名的枫叶观赏地之一,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军队将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1937年11月至12月,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1军在老边沟区域与日军展开两次战斗,歼敌约10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p> <p class="ql-block"><b>十三、走近东北抗联遗址——丹东天桥沟。</b></p><p class="ql-block">天桥沟清代为皇家围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家5A级景区,</span>被誉为“中国枫叶最红最艳的地方”。在景区里现存杨靖宇战斗遗迹及四平乡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旧址(陈列馆)。</p><p class="ql-block">1934年7月,杨靖宇将军率东北抗联1军军部和1师官兵在双山子镇的林海雪原中,与日寇展开了长达4年之久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p> <p class="ql-block">墙边立有一匾: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1986年1月彭真。</p> <p class="ql-block">东北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四平乡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b>十四、走近长城抗日纪念地——喜峰口,揭秘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由来。</b></p><p class="ql-block">喜峰口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与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p><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始于1933年3月9日,结束于4月13日。这是自“9•18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中国军队以冷兵器对抗现代化日军,被日军称为是“60年来未有之侮辱”。‌</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作战前敌指挥部 ,29军司令部在此。</p> <p class="ql-block">“中华抗战第一刀”是依照当年29军大刀队使用大刀的原型,采用废旧钢铁焊接而成,有56个焊接点,寓意56个民族共同抗战。刀长29米,寓意了29军抗战,刀重19.33吨,寓意战争发生在1933年。</p> <p class="ql-block">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刀进行曲》诞生。</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披露了《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创作背景——献给29军大刀队)。</p><p class="ql-block">1933年3月9日晚,中国第29军将士,在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将领率领下,在喜峰口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惨烈搏杀,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重创敌寇。11日夜,大刀队再次出击,共砍死砍伤日军三千多人,烧毁了日军二百多辆汽车上的弹药和粮食,付出巨大牺牲,生还者仅20余人。</p><p class="ql-block">“9•18事变”<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中国军队首次大捷,青年作曲家麦新与千千万万国人们一样,欣喜若狂,倍受鼓舞,很快谱写出了饱含战斗激情的《大刀进行曲》。</span></p> <p class="ql-block"><b>十五、走近抗日同盟军出征抗日之地——张家口大境门。</b></p><p class="ql-block">长城四大关口之一“大境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万里长城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长城关口。</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受命组建抗日同盟军,并率部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征,北上抗日,抗击日寇,攻克多伦等地,成为“九•一八事变”后首次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中国军队。 ‌</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天津游时,曾去过吉鸿昌旧居,这是一座欧式红色2层小楼,也称“红楼”。1932年,吉鸿昌将军在此居住期间,将住宅改造为中共地下党联络站和秘密印刷所,出版《民族战旗》宣传抗日主张。‌‌</p> <p class="ql-block"><b>十六、走近西北抗战最前沿——潼关古城。</b></p><p class="ql-block">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地处黄河中游大拐弯处,八百里秦川的东端,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陕西的东大门,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潼关故城在潼关县北,约有1500余年历史。潼关古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承担了重要战略防御任务,是西北抗战的最前沿,日军的大炮轰了8年,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隔黄河对峙八年,未曾让日军踏进潼关一步,成功阻止日军西进,保障了大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潼关古城是重新复建的。经历抗日战争和修建三门峡水库老城搬迁,城垣、古建筑物破坏比较严重,现仅存城址。</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眺望,远处是于秦、晋、豫三省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的潼关古城,那黄河第一弯的奇伟景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十七、走近</b><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抗战史上名城——台儿庄。</b></p><p class="ql-block">1、台儿庄古城。</p><p class="ql-block">有“天下第一庄”之称的(清乾隆赐)台儿庄古城,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位于世界最长、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中心点,因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p><p class="ql-block">1938年在此发生的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前夕,古城内共有8条街道、13处码头、437个巷口、5000户人家、20000间房屋。1938年,因台儿庄大战,古城化为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古城内有53处保存完好的战争遗迹。粮包防御工事旧址,墙上依稀可见弹孔。</p> <p class="ql-block">2、台儿庄大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抗战初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修建,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离台儿庄古城西门仅一公里。</p> <p class="ql-block">参观台儿庄大战六十军史料馆展。</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在装备显著劣势的情况下,用了几倍于日军伤亡的代价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取得的最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3、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p><p class="ql-block">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宗仁说: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台儿庄,永远同我们的将士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你”。</p> <p class="ql-block"><b>十八、走近照亮中国人民抗战征程——延安抗日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陕西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建立的战略后方和政治指导中心,为敌后抗战提供了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日军铁蹄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肆意践踏,“亡国论”、“速胜论”蔓延。民族危亡之时,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中奋笔写下《论持久战》,从而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争战略,指导全国敌后战场。‌‌</p> <p class="ql-block"><b>十九、走近新四军与抗日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之地——沙家浜。</b></p><p class="ql-block">沙家浜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阳澄湖畔,1939年至1942年间,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苏南东路</span>新四军与抗日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核心区域,陈毅、叶飞等新四军领导人曾在此指挥作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四军根据地‌——</span>后方医院。</p><p class="ql-block">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西移时,数十名伤病员留在常熟阳澄湖芦苇荡里的后方医院。当时完全没有武器掩护,主要靠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p><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沙家浜》即以该地区抗日斗争为原型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东来茶馆是中共常熟县委设立的秘密交通站,为新四军与抗日群众联络的据点。现代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即以东来茶馆为原型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b>二十、走近家喻户晓的八路军抗日队伍“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b></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微山湖一带的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提到八路军,想到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纪念地,等有机会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b>二十一、走近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地道战》取景地——“冉庄地道战遗址”。</b></p><p class="ql-block">“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来的一处战争遗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护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span>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抗日村公所、抗战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当年挂钟的老槐树。据当地老人回忆,这棵古槐树颇具传奇色彩,历经千年的沧桑,当年挖地道时槐树根受损,但在1965年拍摄电影《地道战》时枝叶繁茂,电影拍完后,古槐树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枝脱叶落枯死。</p><p class="ql-block">为保存当年老槐树,现在用铁丝和水泥加固上了。</p> <p class="ql-block"><b>二十二、走近抗战丰碑——云南”畹町桥。</b></p><p class="ql-block">畹町桥,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中缅两国的界河上,畹町桥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中国的西南门户,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战略枢纽作用。</p><p class="ql-block">1938年,日军封锁中国陆路通道后,滇缅公路成为唯一陆路援华物资通道,数千名南洋华侨机工驾驶卡车穿越畹町桥,将物资运往抗日前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从畹町桥出境入缅作战,1945年日军被驱逐后,中国军队在此举行光复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南腾冲和顺是滇缅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span></p> <p class="ql-block"><b>二十三、走近太行山脉。</b></p><p class="ql-block">自驾行驶在太行山高速公路时,听听这首令人振奋的抗战老歌——《在太行山上》。</p> <p class="ql-block"><b>二十四、走近八路军“百团大战”发生地。</b></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集中105个团20余万兵力发起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p><p class="ql-block">1、百团大战狮脑山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狮脑山战斗遗址位于阳泉市狮脑山中部,1940年8月八路军769团和14团约4000人,在奇峰陡立的狮脑山上,经过七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了首功。当时,八路军总部曾连续四天发布《捷报》,向全国介绍狮脑山战斗的战况。彭德怀副总司令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总结中,高度肯定了“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都对狮脑山战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地下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五指战壕。</p> <p class="ql-block">站在阵地指挥所,山在脚下,前方一览无遗。脑海里不由的浮现出天上飞机轰鸣、耳边炮弹呼啸、手中枪声砰砰作响、眼前弹坑累累硝烟弥漫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2、百团大战纪念馆(碑)。</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阳泉市狮脑山顶峰,海拔1160米,该地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性场馆。</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纪念碑,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抗击外侮的革命精神。主碑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的八路军129师、120师、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p> <p class="ql-block"><b>二十五、走近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八路军抗战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它是山西九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个在小县城里的博物馆,它与前方的纪念碑遥遥相对。</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先后接待了习近平、刘云山、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华国锋、杨尚昆、宋平、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广场正中央是11位八路军将领组雕,从左到右依次是:徐向前、林彪、叶剑英、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贺龙、罗荣桓、左权将领。</p> <p class="ql-block"><b>二十六、走近“雁门关大捷”之地——中华第一关雁门关。</b></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现存建筑以明代遗存为主。</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建在半山腰,依据地形依势而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是长城重要关隘,以险著称,素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中华第一关”之称。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南下,企图攻占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战役的防御,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此发动雁门关伏击战,两次打击日军运输队,切断日军补给线, ‌‌取得的史称“雁门关大捷”。</p> <p class="ql-block">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眺望远方,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b>二十七、走近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中国黑龙江省东宁·虎头要塞。</b></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有5500-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战争损失达五万亿美元的数字,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刻骨铭心,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1、东宁要塞。</p><p class="ql-block">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的中俄边境一带,是侵华日军1934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东北修筑的最大军事要塞群,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1944年,原担任东宁要塞区防守的日军为3个甲种师团、1个野战重炮联队和几个野战医院,共计13万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碉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劳工棚遗址。当年四周有铁丝网,还有日本兵把守。为修筑此要塞,侵华日军强征18万中国劳工和大批战俘,完工后多数劳工被残忍杀害,它是日本关东军残暴行径的铁证,更是侵华日军罪行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2、虎头要塞。</p><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今虎林市虎头)。</p><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从1934年开始修建,到1939年的结束,日本关东军动用了10余万中国劳工和战俘,历时6年,耗资数百亿日元,被抓去的劳工都是有去无回,</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事遗址。</p> <p class="ql-block">暗堡。</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纪念园”,坐落在虎头要塞主阵地--中猛虎山山顶。纪念园位置曾是侵华日军虎头要塞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当年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之战中,战斗最惨烈、攻坚时间最长、牺牲人员和消灭日军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二十八、走近“9·18”历史博物馆——勿忘国耻,吾辈自强!</b></p><p class="ql-block">“9·18”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9·18”事变史的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p> <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田汉、聂耳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事迹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这首歌曲随着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迅速广为传唱,激励了无数国人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国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走近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p><p class="ql-block">作为反映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上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羁押和成功改造战争罪犯的监狱遗址——抚顺战犯管理所,这里曾关押改造日本战犯982名、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战犯71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战犯354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穿过监狱走廊,沉浸式感受以原貌呈现的历史场景:看守室、监舍、管教员办公室、溥仪监室、日本战犯监室、面包房、理发室、浴池、洗衣台、医务室、放映室、溥仪被特赦释放的俱乐部等30余处旧址遗迹。</p><p class="ql-block">大量的实物和照片在“改造日本战犯陈列室、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两个陈列馆展出。</p><p class="ql-block">管理所内有一个“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这是日本侵华战犯在改造期间为忏悔罪行共同捐资修建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溥仪监室(1):伪满战犯溥仪以及他的皇亲国戚刚入管理所时被关押在这个监室。在这里溥仪仍被称为“皇上”或“上边的”,过着衣食靠人照顾的生活,战犯们叫它“狱中小朝廷”。为了瓦解“狱中小朝廷”,也为了使溥仪尽快接受改造,所方将他调到了这第68号监室。</p> <p class="ql-block">溥仪监室(2):伪满战犯溥仪以及伪满大臣监室。在这里由于无人服侍,一切都要靠自己,溥仪慢慢的学会了系鞋带、补袜子、洗衣服等生活技能。</p> <p class="ql-block">日本战犯监室(蜡像):按照管理所的规定,战犯们在监所内可以进行一般性的娱乐活动,下围棋是日本战犯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左起登内三吉、井上政文、官川三郎、远间公佐久、野岐茂作正在聚精会神地下围棋。</p> <p class="ql-block">为保障战犯们的身体健康,管理所配备了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身体检查不出所,患病战犯在这里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伪满战犯张景惠(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入所后,因年老多病一直关押在这里治疗,1959年病逝,时年88岁。溥仪生病时也曾在此治疗。</p> <p class="ql-block">981号(溥仪)囚衣及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溥仪学习过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批示的小灶伙食标准。</p> <p class="ql-block">俱乐部: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这里举行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战犯大会”,溥仪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被特赦释放的。</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走出“战犯管理所旧址”,在管理所院内有一个“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这是1988年10月22日,日本“中归联”会员集资22万元人民币,经国务院批准,委托抚顺战犯管理所设计建成。碑身同基座高6.37米,由云白理石和花岗岩构成,背面雕刻的是“中归联”会员撰写的碑文。碑的四周是管理所工作人员与日本“中归联”、“继承会”会员共同栽种的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的松柏。</p> <p class="ql-block"><b>“时间,带不走永恒的伤痛;历史,抹不掉侵略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致敬先烈,吾辈自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日 于家中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