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游学感悟(十)

郏县 姚青晓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学从银川出发直接来到了甘肃省武威市,正式步入了俩孩子心心念念向往的河西走廊,武威属于河西走廊的东段,我们的目标是从这里启程,一路向西,直至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探寻这条古老通道上流传千年的故事。为了走好这一段路,我们在银川休整了几天,调整好身心,积蓄好能量为深度探索河西走廊。</p>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是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p><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亲切又神秘的地方,因为在这之前我们看过至少三遍的纪录片《河西走廊》,走在这里,这个在纪录片中被反复描绘的地名,此刻变得生动而具体。纪录片中的影像浮现眼前,诞生背景、历史事件与英雄豪杰,几千年来,这里各民族融合,不同文化的融合,使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学习,才知道甘肃省的地名由来也和河西走廊有关,在汉朝时期这里设立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唐朝时期,张掖改为甘州,酒泉改为肃州,到西夏时期,这一地区改名为甘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武威,看到城市标语“天马行空,自在武威”,这八字彰显着古城的历史底蕴与豪迈气概,让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有一种宁静和自在,可能正是这里的文化底蕴才会有这样的自信吧!</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把这里命名武威。</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先到博物馆了解武威历史,走进博物馆,一股浓厚的历史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是出土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的地方,这里的文物见证了武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关于汉唐盛世的传说、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这里展示着所经历的繁荣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之前所知道的张骞岀使西域面临的困难挑战、霍去病打败匈奴的历史意义、什么是丝绸之路,这些很遥远的历史知识概念,在这里都清晰具体化了,这个学习过程总能注入自己灵魂一些东西。</p> <p class="ql-block">  顺着在博物馆学习的线索,我们前往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这两处遗址不仅是古代宗教的信仰,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其实不仅这两座石窟,在河西走廊上至今还保存着很多这样的石窟,这里也被称为“丝路石窟走廊”,这些石窟最早始建于北凉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的续建与修缮,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石窟群。</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对佛教文化没有任何概念,一无所知,只是有一种遥远和模糊的存在,甚至还有误解,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经过这两个多月的游学实践探索,慢慢的才明白,佛教文化不是一种迷信或是传说,真切体会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意义与非凡价值。它是实实在在经过无数代人经历千难万险所传承和发展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值得尊重和敬畏的一种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午赶到马蹄寺石窟,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地。把车停在停车场,看着这里被周围的大山包围着,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踏实感,我们决定晚上就住在这大山的怀抱当中。停下来学习这里的有关纪录片才知道,纪录片《河西走廊》里面提到的林松薤谷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林松薤谷就是我们在看纪录片时感觉神秘又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代表儒学文化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师徒传承的悲壮故事,有儒学文人的气节,他们不为名利,只为儒学文化根脉能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在十六国乱世时期,文人郭荷来到林松薤谷隐居教学,成为河西儒学的奠基者。郭瑀师从郭荷,郭荷去世后,郭瑀为师守墓三年,并带领弟子开凿石窟在这里讲学,他又传承于刘炳,刘炳所传授的弟子在北魏时期,也为统一汉化做了很多贡献,这里的石窟就是“九间石房”。就这样三代人在九间石房凿窟、著书、授业,在世乱中坚守学术独立,河西走廊奠定了儒学复兴。我们决定明天一定要到“九间石房”去感受当年的教学场所。</p> <p class="ql-block">  当天是农历的十六,我们晚上住在车上,朦朦胧胧睡到十一点多,被一缕月光照亮,我打开车门到外面看看,大山深处的夜晚是如此的静谧,被一股股微凉的山风吹的没有睡意,抬头望着天空,月光是如此的皎洁透亮,几颗星星都被照的不那么亮了,拿出手机想拍下这美好,可是怎么都拍不出当时深夜的美,就这样静静的看着……</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安静使自己不由陷入了深沉回忆和思念中,回忆这前半生所经历的事,思念所遇到的人,此时的身心是暖暖的,这时想到一句话:太阳补身阳,月亮补心阳,大自然的能量无处不在啊!</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窟都是开凿在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上,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大工程,我们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虔诚之心,才能完成的伟大工程,每一座石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座雕像华丽庄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邃的信仰,我看不懂里面的壁画和雕像,但是走在这里,内心就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平和与宁静,在这里见天见地见自己,此时对慈悲也有一种更真切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从石窟出来,我们看到有一条通往海拔两千多米的观景台,台阶陡峭也要爬上去,只有站在山顶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山路很窄,这里种植了很多云杉和水杉,随着阵阵微风,能闻到淡淡的松木香味,这时儿子浩宇说:“妈,您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林松薤谷吗?”我不知道。“这里的松树成林,而且还是长在山谷里的,您看这里长的蓝紫色的花,它就是薤,所以叫林松薤谷!”</p> <p class="ql-block">  走到山顶往下看,大片的松林覆盖这山谷,绿意盎然,这时又看到通往山下的路,是沿着山脊往下修的,这时想起前些天我们登过的宁夏父亲山——贺兰山,我对儿子说:“什么是父亲山?为什么把父爱比喻为父爱如山?”此时我们就像站在父亲的肩上一样安全,再想想贺兰山,正是因为山的走势和雄伟高大,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冷风和沙漠,才使宁夏这个城市有条件成为了“塞上江南”,所以,父爱是一种无声的存在,他屹立在那里承担了所有,但从不言语!他们似懂非懂的点头。</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往大山深处走去,找寻“九间石房”,向几位工作人员打听,最后得知通往那里的路被水冲毁,目前正在维修无法通行,我们就坐在这谷里休息,俩孩子看到有一条小溪,兴奋不已,此时若大山谷,只有我们母子三人独享这份宁静,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嬉戏,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幸福,这次虽然没有走进“九间石房”,但这意外的收获也更加珍贵。</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山已是下午五点多了,直接开车来到七彩丹霞地貌,期待近距离看看这自然奇观,晚上就近住下,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赶过去看丹霞地貌的日出,看着太阳一点点从东方升起,太阳光照在层层叠叠的山丘上,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壮观的画面真的就像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每一座山峰都是一件艺术品,丹霞地貌的纹理就像大地的脉络清晰可见,此时除了赞叹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酒泉市,首先来到西汉酒泉圣迹公园,探访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圣泉。相传,那是当年霍去病打败匈奴后,汉武帝赏赐的酒,霍去病把酒倒进这口泉里,众将士共饮这泉水,虽然是传说,但我们更相信此场景是真的,当时那豪情壮志已经融入这泉水当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酒泉博物馆学习,酒泉从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见证着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汇聚和交融。到现代的航天事业,陈列的航天器模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都展现着酒泉的探索与贡献。在这里不仅增长知识,也见识到汉唐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航天文化的魅力,直到下午博物馆闭馆,我们才意犹未尽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向西行,走进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古城堡,这里不仅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承载着千年的风霜故事。走进关内,看到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字迹苍劲有力,登上城楼看着那茫茫戈壁,看着古代军事防御建筑,才体会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里的天气三十多度,我们仍然走在天下第一雄关的古城堡上,走在悬壁长城上,有人为不留遗憾而来,有人为拍照打卡而来,我们不纯粹是为走而走,这是近距离接触大西北独有的自然风光,是对身体耐力的考验,也是对心理毅力的磨练!真正克服一切走过了,又是身心的一次升级!</p> <p class="ql-block">  此次河西走廊之行,我们不仅穿越了地理上的河西走廊,更是在心灵上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这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博大深邃。这些游学的经历定会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