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堰影

李焰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我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大脑里没有形成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这次借去青城山看望二哥,尽管天气爆热,我们还是顶着热浪走进都江堰和青城山,又一次感受都江堰、青城山的魅力,努力地读懂“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内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道两家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就改称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家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着“青城天下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路边好心人的诱导下,艰难地来到了立有青城后山牌坊的前山,虽然我们都是免门票,但登瓦屋山后双脚的酸痛还未退尽,望着高高青城山,我们只能望而却步。于是,我们选择了都江堰。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堤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份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驱车临近南桥时,又有不少好心人劝我们走截径。这次我们态度坚决,十元钱座专车到秦堰楼。从秦堰楼拾级而下,青石板路依山势蜿蜒,脚下是岷江隐约的涛声,抬头可见对岸玉垒山层林叠翠。行至半山腰,红墙黛瓦的二王庙便藏在绿荫里,朱门内古枯苍劲,李冰父子的塑像端坐殿中,匾额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题字,道尽了都江堰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企图炸毁都江堰以水淹没成都以达到破坏抗战大后方的目的。都江堰因巧妙融入自然环境,大坝并非突兀的人工建筑,而是与山川河道浑然一体。日军飞机多次侦察,均未能识别出大坝位置,始终找不到轰炸目标,最终无功而返。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独特构造,在战时意外成为了自我保护的屏障,守护着天府之国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过庙宇后门,一座精巧的廊桥横跨内江,便是爰情桥,桥上的游人很多,人挤人,根本不可有谈情说爰的地方。再往下走,视野豁然开朗,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如青绸入渠,外江奔涌向东。顺着内江前行,飞沙堰如一道天然屏障,将泥沙轻轻推向外江。到了宝瓶口,两岸山岩对峙,江水从窄口外奔腾而出,滋养着万亩良田,站在此处回望,秦堰楼、二王庙隐于山林,这千年水利工程的智慧,在山水间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踏上了前往都江堰熊猫谷的旅程。一进谷,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的翠绿瞬间将我们包围,不但没有热感,反而有些凉意。沿着规划好的小径前行,只见一只胖乎乎的大熊猫睡在一根木桩上,再往前走,是两只大熊猫抱着竹子吃得津津有味,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实在让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那熊猫,每咬一口竹子,它的腮帮子便鼓起来,随后又慢悠悠地咀嚼,仿佛在细细品味这世间美味,完全沉浸在自已的美食世界里,对周围的游客视而不见。不远处,又一只大熊猫在睡觉,睡的那叫一个香。偶尔,它还会翻个身,继续做它的美梦,任由游客们在一旁拍照、惊叹,它都不为所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虽然没能看到熊猫们活蹦乱跳、嬉戏玩耍的场景,也未能近距离地见到小熊猫,但看到大熊猫们吃睡的模样,还别有一番情趣,看来这些熊猫们早把“吃”和“睡”当成了人生大事,确实活得通透。在这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熊猫谷里,我感受到了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也收获了一段难忘而治愈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返程的路上,车过眠江,又看见了那道熟悉的水。想起都江堰的江,是“活”的,带着古人智慧奔流不息;熊猫谷的竹,是“静”的,托着毛茸茸的慵懒。我们双脚还在隐隐发沉,但内心却很轻快。心里总是在想,没在上青城山又何妨?这两日的水与竹,已经足够让人记忆好久好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