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2014年发表的文章《奇文共“欣赏”——解读日本天皇裕仁“投降诏书”》</b></p> <p class="ql-block">所谓“投降诏书”,是指日本天皇裕仁于1945年8月15日发布的《终战诏书》。</p><p class="ql-block">其实,“投降诏书”只是中国民间的说法,在这份600字左右(日文800多字)的诏书里,并没有“投降”字眼,甚至连“战败”二字都找不到,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文中则采用了模糊的表述:“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p><p class="ql-block"><b>日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反人类的侵略战争?</b></p><p class="ql-block">裕仁在“诏书”中给出的理由是:“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并辩解称:“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p><p class="ql-block">看看,他把自己亲手发动、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这场战争,竟然美化成给日本人民谋“康宁”,给东亚人民谋“安定”。</p><p class="ql-block"><b>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日本最终的失败,并被迫签订这份“投降诏书”?</b></p><p class="ql-block">裕仁认为:“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公告者也。”</p><p class="ql-block">原来,日本人始终认为,他们的“帝国梦”是被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摧毁的。</p><p class="ql-block">可笑的是,前不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居然声称,是“美日共同结束了太平洋战争”。这脑回路也真够可以的,难道投向广岛、长崎的那两颗原子弹,是日本人为了配合盟军早日结束战争,主动求你美国人去扔的?</p><p class="ql-block"><b>既然宣告失败,签订了“降书”,裕仁对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有过忏悔和歉意吗?</b></p><p class="ql-block">有。首先,他向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同盟道了歉:“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p><p class="ql-block">然后,他向日本国民道了歉:“念及帝国臣民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损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注意,不是一般的难过和悲痛,而是“五脏俱裂”。)</p><p class="ql-block">相反,对于这场战争的受害国以及数以千万计死于他们屠刀下的无辜百姓,裕仁却只字未提,没有流露出一丝悔意或歉意。这个时候,他的怜悯心和同情心又去哪儿了呢?被狗叼走了吗?</p><p class="ql-block"><b>更令人气愤的是,“诏书”顽固地蔑视中国人民。</b></p><p class="ql-block">除了由于中国是《波茨坦公告》发表国之一而不得不提及中国外,该诏书通篇没有述及中日间的战争,更没有承认“侵略”。</p><p class="ql-block">从“九·一八事变”计起,中日交战达14年。从“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计起,也达8年之久。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主战场,而日本天皇政权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这短短的4年战争,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不予理会。日本政府至今不肯承认曾侵略中国,其根据便源于此。</p><p class="ql-block">不但不认错,不道歉,不忏悔,“诏书”还把裕仁打扮成“民族”与“人类”的救世主,进一步神化自己。这篇所谓的投降“诏书”折射出裕仁一伙的真实心态:规避战败,护皇应变,粉饰侵略,轻蔑中国,推脱战争罪责,图谋军国之再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日本《终战诏书》原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