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邮政于2025年9月3日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3枚、小型张1枚,全套面值20.8元。该套邮票以14年抗战历程为主线,通过重要战役和抗战题材雕塑展现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1至13枚分别聚焦“奋起抗战”“八女投江”“全民族抗战爆发”“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刘老庄连”“论持久战”“人民战争”“中国远征军”“并肩战斗”“伟大胜利”,涵盖抗战关键节点与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首日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1)J 奋起抗战</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背景为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以及被日军炸毁的柳条湖段铁路。</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2)J 八女投江</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八女投江》雕塑;背景为黑龙江乌斯浑河河畔。</p><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是指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的历史事件。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p><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是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下是八女投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10月,西征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此时,以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战士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p><p class="ql-block">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与大部队分开,隐蔽在柳条通里。冷云果断决策,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p><p class="ql-block">敌人发现只有八名女兵后,更加猖狂地进攻。已突围的抗联1师领导人率队折回营救,但因敌人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八名女战士在冷云指挥下,与敌人激战,打退敌人多次冲锋,直至弹尽。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p><p class="ql-block">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p> <p class="ql-block"> 2025-18(13-3)J 全民族抗战爆发</p><p class="ql-block"> 为卢沟桥石狮;背景为守卫卢沟桥的第29军士兵。</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4)J 平型关大捷</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序厅主题雕塑;背景为向平型关挺进的八路军第115师。</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以八路军获胜告终,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此次大捷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2025-18(13-5)J 南京大屠杀</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遇难人数纪念墙,墙壁上使用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字样;背景为遭日军焚烧破坏后的南京城。</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当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城内军民实施了长达六周的无差别屠杀,造成30万以上中国同胞遇难。这一暴行是二战期间最惨烈的大规模屠杀事件之一,相关罪行已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判决书证实。</p> <p class="ql-block">2025-18(13-6)J 台儿庄战役</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团结抗战》浮雕;背景为战后的台儿庄城门。</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核心阵地战(1938年3月23日-4月7日)日军猛攻台儿庄,孙连仲第2集团军(池峰城第31师)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惨烈巷战。4月4日,李宗仁指挥汤恩伯第20军团完成合围,发起总反攻。至4月7日,日军濑谷支队被基本歼灭,残部溃退。</p> <p class="ql-block">2025-18(13-7)J 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百团大战纪念馆序厅《百团大战 光耀千秋》主题雕塑(局部);背景为狮垴山战斗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p><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简介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时间与背景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遏制国民党妥协倾向,向华北日军交通线和据点发起大规模进攻。当时日军在华北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封锁战略,企图困死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战役阶段 </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重点摧毁正太铁路等交通线,八路军以奇袭战术瘫痪日军交通体系,如攻克娘子关、炸毁铁路桥梁等。 </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10月上旬):扩大战果,攻占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如涞灵战役、榆辽战役等。 </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八路军以游击战、伏击战消耗日军,最终收复被占城镇。</p><p class="ql-block">参战规模与战果 </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参战兵力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民众广泛支援。 </p><p class="ql-block">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攻克据点2993处,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 </p><p class="ql-block">粉碎日军“囚笼政策”,钳制日军兵力,推迟其南进步伐。 </p><p class="ql-block">震撼全国,振奋抗战信心,打破国民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p><p class="ql-block">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人民战争的伟力。</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体现了军民团结、英勇无畏的精神,为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8)J 刘老庄连</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砥柱》雕塑;背景为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刘老庄连”连旗。</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9)J 论持久战</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背景为《论持久战》书影、延安宝塔山、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的骑兵部队。</p><p class="ql-block"> 《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5月。</p><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1938年7月1日,《论持久战》最先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伟大著作,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句话揭示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群众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p> <p class="ql-block">2025-18(13-10)J 人民战争</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山东海阳地雷战纪念馆《五虎将》雕塑;背景为母亲送儿上战场浮雕以及“好男儿武装上前线”“抗日救国”“团结”标语口号。</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11)J 中国远征军</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滇西抗战纪念馆序厅《中国远征军》雕塑(局部);背景为行进中的中国远征军。</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期间,英方在观望日军情况,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1]</p><p class="ql-block">1942年1月,远征军先头部队第六军第一部开抵滇缅边界,因英国政府心存疑虑,没有跨越国境。同时加紧了远征军的动员。</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1942年2月,英国依照协定求助远征军协防缅甸。</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16日,仰光危急,应英方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后由司令长官罗卓英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1]</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25日,蒋介石下令,入缅作战的第5军、第6军,由第5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而杜聿明则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赫顿指挥。</p><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1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至腊戍,4日到达平满纳占领阵地掩护师主力的集中。</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2025-18(13-12)J 並肩战斗</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保卫和平》雕塑;背景为飞虎队、驼峰。</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历史,中美并肩抗击法西斯,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美国“飞虎队”同中国军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铸就了两国人民血与火的友谊。80年前,中美共同为建设美好世界而努力,共同推动建立了联合国,推动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中美共同开发驼峰航线用于抗日开始于1942年4月。</p><p class="ql-block">1942年4月,驼峰航线正式开辟。此前,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香港,并进攻东南亚地区,香港与内地通道彻底被日军封锁,滇缅公路也岌岌可危,这给中国抗战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打破日军封锁、保障中国战区物资输入,中美两国决定共同开辟这条战略性空中通道。</p> <p class="ql-block">2025-18(13-13)J 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题词,以及江苏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胜利时刻》雕塑;背景为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付出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民族牺牲换来的。 这份于民族危亡之际进发的精神伟力,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前行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p> <p class="ql-block">2025-18 T小型张</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使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作为主景,主要表现“珍爱和平、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所寄首日封补画手绘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寄给上海、无锡和南通邮友的首日实寄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董朝阳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胡志辉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上海邮友周惠华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李志金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南通邮友刘浩楠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南通邮友张欣冉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南通邮友苏莉华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南通革命纪念館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邓峰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南通沙亦园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章亚魁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吴琦毕寄的首日手绘封。</p> <p class="ql-block"> 给无锡邮友顾志强寄的首日手绘封。</p><p class="ql-block"> 手绘封作者:阮海麟</p><p class="ql-block"> 部份文字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欢迎观看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