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 大夫噫气撼青冥,余韵萧骚入户庭。递到高山流水意,不知谁解眼中听。《松风度曲》是宋代诗僧释惟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释惟一为法眼之孙,神宗时期曾主持嘉禾天宁寺。全诗以“大夫噫气撼青冥”起笔,描绘松风撼动天地的气势;“余韵萧骚入户庭”转写风声渐入庭院的幽邃余韵。后两句通过“高山流水”的典故联结自然之声与琴曲意境,以“不知谁解眼中听”抒写知音难遇的深层慨叹。作品以听觉感受为线索,通过松风声韵的空间变化传递抽象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这首《松风度曲》以松风为核心意象,将自然之景与禅意感悟相融,展现出诗僧独特的观物视角。</p><p class="ql-block">以声写势,开篇见奇:首句“大夫噫气撼青冥”,以“大夫”喻松(古有“松为百木长,犹公侯也”之说),用“噫气”拟松风之声,“撼青冥”则夸张地写出松风的磅礴气势,仿佛能撼动青天,既显松树的苍劲,又突出风声的雄浑。</p><p class="ql-block">余韵渐入,由外及内:次句“余韵萧骚入户庭”,从“撼青冥”的宏大转为“入户庭”的切近,“萧骚”一词既写风声的清越,又带几分萧瑟感,让松风从天地间的壮阔逐渐渗入居所,拉近了自然与人心的距离。</p><p class="ql-block">化典寄情,意涉知音:第三句“递到高山流水意”化用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将松风比作能传递心意的乐曲,赋予自然之声以人文情怀,暗示松风之中蕴含着如琴音般的深邃意趣。</p><p class="ql-block">以问作结,留白见禅:末句“不知谁解眼中听”以反问收束,“眼中听”是通感手法,将视觉与听觉交融,既写松风可“见”其形、“闻”其声,又暗指能真正领会这份自然意趣的“知音”难觅。这一问带着淡淡的孤寂,却也契合禅僧对“悟”的追求——万物有灵,能解者自会于无声处得之,不必强求。</p><p class="ql-block">全诗由景入情,由声入意,将松风的气势、韵味与禅者的感悟结合,既有画面的壮阔,又有哲思的空灵,体现了宋代诗僧以禅观物、物我相融的独特境界。</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男,重庆市人。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