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口气看完夏朝400多年的历史。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司马迁记载,夏氏姒姓12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尧、舜时期逐步强大,鲧治水治了九年失败,被流放到羽山,而后死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鲧子禹,姒姓 夏后氏,名文命,继承父业,并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于公元前2070年,得到了舜帝的禅让,并得到众多部落首领的支持拥护,成为诸夏族最高领导者,逐步建立了夏族王权,定国号为夏,史称夏朝,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即位后丈量神州大地,规划九州,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使国力繁荣。</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60年,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禹去世后其子启得到民众的支持,击败伯益,继夏朝王位,启是禹和涂山氏族女子之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禹死启继,“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夏朝的国号是大禹建立的,但是“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却是夏启开创的,所以大禹和夏启,都可以称之为夏朝的开国之君,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如有扈氏起兵,率领部族联盟向启都讨伐,与启军大战于甘,史称甘之战,启拥有中原民众的支持,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大优势,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夏氏族原型姒,但从起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同时启不再使用伯这个称号而改用后,即“夏后启”,其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祭祀上天众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会盟诸侯,宣扬赫赫战功,展示了夏王朝的强大势力,真正确立了夏启的共主地位,史称君台之享,同时启荒于音乐和饮食,其在位晚期发生了幼子武观之乱,以致政局动荡。公元前2019年,在位39年的夏启病逝,其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享年约78岁,启去世前直接把皇位传给其子太康,从大禹到启,再从启到太康,祖孙三代人的传承,彻底终结了儒家学者们推崇备至的理想政治制度——禅让制,并为后世开启了一个新的制度——世袭制。</p> <p class="ql-block">夏太康,姒姓,夏后氏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在争夺统治者的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勘鄩,太康自小娇生惯养,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的生活更加腐败,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有次前往洛水以南狩猎数月不归;公元前2017年,东夷有穷时首领,后羿乘人民不满,乘机起兵发动战争攻占夏都斟鄩,“因夏民以代夏政”,拒太康于洛水,羿成为夏后的实质统治者,史称“太康失国”。太康被羿流亡至戈地。</p> <p class="ql-block">夏仲康,姒姓,夏后氏,夏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在位七年。羿拥立太康的四弟仲康即位称后,羿仍然是夏后的实际统治者,仲康答应夏王朝不但免除有穷国赋税,而且每年将有穷国提供双倍赋税,后羿便率领有穷军队携带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仲康即位以后,派人前往阳夏迎请帝太康回国,并声称愿将王位还给太康,太康认为这是弟弟仲康对他的羞辱,坚决不肯回国,太康不归正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便派军队护送太康的妃子和儿女往阳夏与他团聚,仲康元年任命胤侯为大司马,掌管六师,有穷国的入侵给仲康上了很好的一课,他认识到若想保住政权,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他命令胤侯主管军队,在国中征青壮年入伍,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仲康七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夏王朝军队逐渐强大起来,仲康认为已有能力与有穷国相抗衡,便宣布不再向有穷国纳贡,并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其交纳税赋,仲康单方撕毁和约的行为激怒后羿,后羿再次率领军队入侵夏朝,有穷军作战10分骁勇,夏朝军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在有穷军队打到夏都斟鄩前,仲康惊惧而亡,其子相即位。</p> <p class="ql-block">夏相,姒姓 夏后氏,夏朝第五代君主,仲康之子,少康之父仲康病逝后,羿拥立其即位称后,羿仍然是夏后的实际统治者,一年后即公元前1982年,羿认为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并决心取代夏后,有穷迁都斟鄩,史称“后羿代夏”,后羿执政八年,公元前1974年被部下寒浞所杀,寒浞迁都定陶后,征伐夏朝余部,于夏相28年,杀掉夏后相。后羿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代有穷氏首领,在仲康死后,推其子相继位,不久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后羿在位时热衷田猎,将政事交与寒浞打理,寒浞与后羿妃纯狐合谋,陆续害死后羿的亲信大臣,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成了寒浞的死党,寒浞认为时机成熟,并打算趁机除掉后羿,不久他与纯狐通奸时,被酒醉后的后羿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欲杀死寒浞,反被寒浞所杀,寒浞随即升殿宣布了后羿的罪状,然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妃为正妃,寒浞,妘姓,名浞,夏朝时期的篡位君主,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寒浞元年,此时寒浞年仅21岁,寒浞为后羿义子,后羿执政八年不修民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大权,于公元前1946年,寒浞灭相,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有穷国和夏朝二分天下的割据局面,寒浞59年,少康命长子抒领兵攻打弋邑,击杀寒浞次子韩戏,收复弋邑,寒浞60年,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寒浞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老巢鄩都城,此时寒浞已年近80,无力征战厮杀,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少康生擒寒浞,杀寒浞恢复了夏朝政权,寒浞用了20年的时间,使得寒国达到了全盛。</p> <p class="ql-block">少康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少康,姒姓,夏相之子,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伯祖太康在后羿叛乱下失国,父亲相被寒浞所杀,少康是相的遗腹子,长大后于有仍氏任牧政,寒浞儿子寒浇派人来有仍氏搜捕少康,少康逃至虞国任庖政,虞国君主虞思将女许配与少康,还给他一块方圆十里叫纶的土地和兵士伍百,帮助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他派女艾(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姓将军,也是第一位间谍,其后人以艾为姓;女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少康励精图治,使夏朝国力大大增强,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877年,少康驾崩,时年61岁,其子抒即位,姒姓,夏后氏,夏朝第七任君主,他曾参加父亲少康领导的恢复夏朝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在位期间为攻打东夷,改革军事装备,发明用兽皮制作甲,他征伐并降服东夷各部落,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除了东夷,抒打败了渤海,黄海,东海边的多个部落,使东夷及海滨各部落进一步融入夏朝,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857年,在位17年的姒抒驾崩,其子夏槐即位,夏槐,夏朝第八位君主,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九夷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夏朝最辉煌的时代来临,此时九姨来潮,槐树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槐又名芬,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槐名号告诉我们,它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913年,在位44年的夏槐驾崩,其子夏芒即位,夏芒,姒姓 夏朝第九任君主,在位期间,延续了父亲的事业,并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这就是沉祭,这个仪式一直延续了数千年。</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795年,在位18年的夏芒去世,其子夏泄即位,夏泄,姒姓,夏朝第十位君主,夏王泄,继承夏先王抒、槐、芒的王业,封赏顺从夏朝的方国部落,开启了诸侯制度的篇章,在位期间发生的著名的“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商部落首领王亥到有易氏部落交易时,被有易氏首领谋害,王亥之弟王恒继承首领之位,接受了有意识的礼物,因此没有为兄长报仇,但王亥之子上甲微调查了父亲的死因,并借来军队向有易氏发起复仇之战,即伐有易氏之战,上甲微在战争中胜利后,夺取了商部落的首领之位,商部落的国家形态形成。</p> <p class="ql-block">元前1774年,在位24年的夏泄去世,其子夏不降即位,夏不降姓姒,夏朝第十一任君主,19岁登基,在位59年,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自即位以来,仍实行其父泄制定的基本国策,对内努力发展生产,对周边的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在其在位期间,夏朝在总体上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夏王不降六年,平定了九苑的叛乱,在他统治的59年里,夏朝版图达到最大,不降一共有十几个儿子,但是晚年的他认为所有儿子都才能平庸,而弟弟扃博学多才,能力出众,更具备治国才能,因此他着力培养扃,不但任命军为相,总揽朝政,还在其在位的第59年把王位内禅于扃,自己退居二线,从旁监国为扃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715年不降去世,夏扃即位,夏扃,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在位期间以勤政贤能闻名,在夏朝遭受天灾时,主动减免灾区供赋,并动员富裕的诸侯国援助灾区,从而避免了部分地区因天灾引起的动乱和恐慌,同时和其父姒泄四方的征战不同,其在位期间,并没有史书记载发生大规模战争,夏朝的国势一直平稳。</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97年,在位18年的夏扃去世,其子廑即位,夏廑,夏朝第十三任君主,夏扃之子,原名胤甲,夏廑的得名来自他当政时,发生天下大热的异常气候,人民热渴难耐,而廑却宜居皇室别墅避暑,故被人民讥讽为“廑”。</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89年,在位八年的廑因病去世,他的堂兄孔甲继承王位,夏廑性格稳重,在其治理下,国势依然很强盛。夏孔甲,不降之子,扃的侄子,廑的堂兄,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性情怪癖,其父不降,孔甲当政时期,夏朝国势急剧衰薄,其喜好信奉鬼神,而且肆意淫乱,沉缅于歌舞美酒之中,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史称“孔甲乱政”。</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80年,夏孔甲在位九年去世,其子皋继位,夏皋姒姓,夏朝第十五任君主,生于不降59年,非常得不降的喜爱,希望他成为像皋陶一样的圣人,所以为他起名为皋,孔甲即位后被立为太子,协理朝政,因此国家大体上还能平稳运行,在孔甲死后继承王位,迁都渑池,一直试图挽回其父孔甲造成的颓势,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试图平缓内外矛盾,延续夏朝统治,但成效甚微,且实际在位时间不长,是一位守城的明君,史记称赞其曰,皋居储位31年,天下恩受其赐。</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69年,在位11年的夏高皋去世,儿子发继位,夏发姒姓,夏朝第十六任君主,是一位有识人之名的明君,他认为乡有遗贤,因此会主动走到民间,寻访贤士来辅佐自己,在位的17年里施以仁政,爱护并重用贤臣良将,如关龙逄,使夏朝更加繁荣。</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52年,夏发去世,其子桀即位,夏桀,姒姓 名癸,桀是其嗜谥好号,史称夏桀,夏朝第十七任君主在位时,内政不休,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下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性暴虐,咾酒好声色,伐有施氏,得美女妹喜宠之,殚百姓之财,建倾宫,修瑶台,民不堪其苦,会诸侯于友仍,有缗氏叛,随即攻灭之,以后诸侯叛者更多,大臣关龙逄,太史终古劝谏,他杀关龙逄,终古奔商。商汤乘机伐夏,于公元前1600年战于鸣条,夏桀败走,被放逐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而死,史称“鸣条之战”。</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直接导致夏王朝灭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