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的美篇

小桥流水

<p class="ql-block">  烽火长歌八十载 薪火永照复兴路</p><p class="ql-block"> ——从抗战苦难到复兴征程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蔡海红</p><p class="ql-block"> 2025•08•15</p> <p class="ql-block">  八十载光阴漫过历史长河,硝烟虽散,英魂未远。当岁月的风掠过卢沟桥斑驳的石狮,拂过太行山苍翠的松柏,那些用血肉铸就的丰碑,依然在时光深处闪耀着永恒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一、烽火岁月:苦难铸就的民族伤痕</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却贼喊捉贼,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着柳条湖的爆炸声响起,平静的东北大地瞬间被战争的阴霾笼罩,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自此拉开序幕。此后,日军的铁蹄如同凶猛且黑暗的潮水,疯狂地向华夏大地肆意席卷。在短短数月内,东北三省相继沦陷,无数同胞被迫沦为亡国奴,他们被驱赶着从事繁重的劳役,家园被焚毁,亲人离散。灰烬未冷,日本的刺刀又再次举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城内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展开了疯狂杀戮,刀劈、枪击、活埋、集体屠杀等暴行无所不用其极。一时间,南京城的血水汨汨流淌,染红了秦淮河,三十多万同胞的生命消逝,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变成了炼狱。在西南地区,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也未能幸免于难。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无数燃烧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重庆的夜空照成白昼,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无数房屋被摧毁,大量无辜百姓伤亡,那些在轰炸中失去家园、亲人的民众,在废墟中痛苦挣扎,其景惨不忍睹。在这漫长的十四年抗战岁月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抵抗。但战争带来的伤痛难以估量,3500万同胞用生命书写下了这段苦难历史,他们或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牺牲,或是在日军的暴行中惨遭屠戮,或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因病饿离世。这段历史是深深刻在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伤痕,是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历史之痛,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英雄史诗:星火汇聚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这段浸透血泪的历史,不仅是民族的伤痛,更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它照亮了黑暗中奋起抗争的道路,也淬炼出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灵魂。正是在这篇焦土之上,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生命与热血,将个人的抗争汇聚成照亮时代的光芒。在民族苦难的漫漫长夜中,中华儿女以热血与信念,书写出壮丽的英雄史诗,铸就不朽精神丰碑。东北林海雪原,酷寒与战火交织,杨靖宇孤身周旋于敌阵,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里,断粮多日的他,以草根、棉絮填充饥肠,却凭钢铁意志,在皑皑白雪间与日寇殊死对抗。他的身影,是信念凝成的灯塔,哪怕孤身一人,哪怕弹尽粮绝,抗击侵略者的决心从未动摇,让敌人惊惶于“支那魂”的不可征服。狼牙山巅,狂风呼啸。马宝玉等五位壮士,打完最后一颗子弹,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毅然转身,如钢铁雕塑般纵身跃下悬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以生命为笔,在天地间写下对家国最壮烈的忠诚,用热血诠释气节,让后世永远铭记这份宁死不屈的刚硬。平型关的枪林弹雨,是民族抗争的激烈战场。八路军将士们奔赴硝烟,以简陋装备硬撼侵略者的先进武器。他们穿梭于炮火间,用热血浇铸胜利曙光,让骄狂的日军尝到“钢刀”滋味。这场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民族勇气与战斗智慧的激昂迸发,为全国抗战注入强心针。1945年金秋,日本投降的消息如惊雷,震碎黑暗。山河同庆,万众欢腾,街道上是欢呼的人群,乡野间是敲响的锣鼓。这场近代以来首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军事胜利背后,更是精神觉醒。它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的脊梁,外力压不弯;华夏儿女的信念,苦难摧不毁。无数英雄的热血与牺牲,汇聚成民族精神的星火,点亮复兴征程,让后世在回望时,永远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这份永不磨灭的英雄气。</p> <p class="ql-block">三、薪火相传:精神血脉的时代延续</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这些英雄的精神,不仅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更化作民族血脉中的基因,跨越时空,在每一个需要守护的时刻,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也在新时代的战场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作为一名亲历过边疆作战的老兵,每当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的思绪总会回到老山战场,那时,我们在潮湿阴暗的猫耳洞里坚守,在枪林弹雨中冲锋,战友们常说:“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朴实的话语,凝结成“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而这,正是从抗战先辈手中接过的精神火炬。抗战时期杨靖宇以草根充饥却坚守雪原,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捍卫尊严,与老山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国土,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信念与传承。它们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长城。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改革开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化作新时代奋斗的磅礴力量。那些在抗疫前线逆行的身影,在科技攻关中拼搏的脊梁,在国际舞台上坚定的声音,都是抗战精神最生动的延续。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纪念,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开创未来。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长歌铭史•薪火承光</p><p class="ql-block"> 烽火淬骨八十载,英魂化炬照山河。</p><p class="ql-block"> 今承铁血兴邦愿,再拓华章向复兴。</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