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孙秀玲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写在抗战胜利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我总会想起父亲生前展现着军功章讲述的往事。作为山东单县这片红色热土上成长起来的革命后代,抗战胜利的日子对我们家族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父亲1930年9月24日生于山东省单县马楼公社孙楼,194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时只有15岁,在湖西军分区司令部任通讯员。当年单县的土城墙外还盘踞着日寇的炮楼。他常说起乡亲们为八路军送军粮的独轮车队如何在青纱帐里穿梭,说起湖西抗日根据地的识字班,说起战友们怎样在油灯下缝补军装,那些被焚毁的祠堂、生命永远停留在十八、九、二十岁的战友……,这些血与火的记忆通过父亲的讲述,让我懂得教科书上"十四年抗战"六个字里浸透的血泪。</p><p class="ql-block">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湖西那年,父亲说单县城里的鞭炮屑铺满了路面,但欢庆的人群里总夹杂着压抑的哭声。因为胜利的代价太沉重了,我们家族就有几位亲人在"三光"扫荡中遇难,微山湖畔的万人坑至今白骨可见。正是这样的切肤之痛,让我理解父亲为何这样痛恨日本鬼子,他毕生都保持着革命军人挺直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单县,烈士陵园的石碑静静矗立在阳光下,当年父亲战斗过的黄河故道已变成万亩果园。但历史从未走远:南京大屠杀档案里的哭喊、731部队冻伤实验的惨嚎、重庆防空洞里的窒息...…,这些民族伤痕警示我们,侵略者灭我中华的贼心不死。前几天我刚看了电影《南京照像馆》、《东极岛》,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 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我既铭记国仇家恨,更珍视父辈用生命诠释的抗战精神,那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在清醒认识历史的基础上,让警钟长鸣于心。当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美化侵略时,我们更要像父亲那代人那样拼死守护家园,守护历史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这个胜利日,我要把父亲留下的纪念章郑重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下一代知道:单县田间那些不起眼的抗战遗址,鲁西南那些“打鬼子,端炮楼”的传奇故事,都是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唯有传承这般气节,方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告慰那些生命永远停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们。</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5日写于凯里</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