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吴沭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吴沭霆,江苏灌南人,1973年12月参军入伍,原是223团(83474部队)七连二排六班战士,转业在灌南广播电视台工作,是一位在影视领域深入深耕不辍、执着逐梦的追光者。</p><p class="ql-block">吴沭霆是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影视剧作家,荣获中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章”。</p><p class="ql-block">吴沭霆多年从事小说、影视、戏剧等创作,成果丰硕。先后发表和出版小小说《高家庄喜事》、短篇小说《一本报刊剪贴的秘密》、中篇小说《飘来飘去的“汽球官”》、红色影视长篇小说《红船爱情》、电影文学剧本《曙红之光》、《花果山之恋》,戏曲剧本《海蓝上的迷彩绿》等多部作品。短篇小说《带刺的玖瑰》(合作)2011年荣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最高奖。中篇小说《人格》入选人民文学杂志社、鲁迅文学院等主办的第十四届“新光杯”青年文学作品大赛。2014年1月传入雷达主编的《中国小说家大辞典》。多部小说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吴沭霆始终以笔为旗,践行着一名老兵、老党员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在大别山当兵时,在霍山照相馆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编者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今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二二三团史书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吴沭𩃀受邀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此前,封华图、杨思海两战友先后向编者推荐吴沐霆,并说他可以帮我的忙,成为你很得力助手。于是,我立马与吴沭霆取得联系,互相加了微信,并邀请他来南京参加会议,他欣然答应。在这次会议上,编者第一次见到吴沭霆,第一眼给我的感觉是憨厚、朴实,貌不惊人。</p><p class="ql-block">会后,吴沭霆给了我一个优盘。我回杭州好几天后才想起来打开看看。一看让我十分惊讶,让我十分敬佩。是我们223团的坑道里走岀来的又是一位大才子,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众多头衔的名作家啊!</p><p class="ql-block">在优盘存储的文章中,发现有一篇吴沭霆准备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稿。因为会议时间安排太紧凑,没有发言机会,实际上我准备的讲话提纲也没有讲完。今天我将它作为他的“书面讲话”,插上一些与池有关的图片,借用美篇平台刊发,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老首长、亲爱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在这骄阳似火的八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建军98周年这一光辉的历史节点,相聚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城。曾经,我们在223团的旗帜下并肩战斗,挥洒热血与青春;如今,我们为了共同的使命——编撰团史,再次重逢。在此,我谨向每一位到场的首长和战友,致以最诚挚的八一节日问候!愿我们此次的团史编撰工作圆满成功,也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8.1.吴沭霆参加会议时与战友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编撰团史,绝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承载着我们对过去光荣历史的敬意与传承,是为了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同时,它也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后人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指引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相聚总是短暂而珍贵。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理想投身军营,又在岁月的长河中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轨迹。今天,能因为编撰团史这一神圣的使命再次相聚,实在是难得。在这里,我要向此次活动的倡导者们致以最深的谢意。金正勇主任亲自微信联系我,冯彪政委与我详述编撰团史的重大意义,封华图和杨思海等战友也对我寄予厚望,极力推荐我参与其中,这份信任与支持,让我深受感动,铭记于心。此外,我还要诚挚感谢南京的战友们,是你们不辞辛劳,为我们安排食宿,让我们在异地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23团<83474部队>七连二排六班部分战士,在安徽省霍山照相馆拍的照片。前排右一吴沭霆)</span></p> <p class="ql-block">我曾是223团七连二排六班的一名普通战士,在七连的时光虽然短暂,不到一年,但这段经历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心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几十年来,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梦中有首长关切的目光,有战友们真挚的帮助。每当我想起大别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以及那郁郁葱葱、节节高升的翠竹,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在后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无论是生活的挫折,还是写作时的灵感枯竭,那段军旅岁月都成为我最坚实的精神支柱,给予我勇往直前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年,吴沭霆在223团七连二排六班当兵时,经常挤时间创作剧本向电影制片厂投稿。吴沭霆从各个电影制片厂的回信中学会了编剧技巧。)</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223团七连驻扎在山坡之上,我们班位于最顶端。高个排长吕健元,对排里每一位指战员都要求极为严格,训练时一丝不苟,纪律严明。然而,他对我这个从机关分配来的战士却格外关照。每次出勤,那些危险艰苦的任务,他总是默默替我承担,不让我涉险。我热爱写作,闲暇时会向报社投稿,也会写些剧本寄给电影制片厂。无论是收到电影制片厂礼貌的回信,还是出版社无情的退稿,连部首长冯彪总是第一时间将信件转交给我。虽然那些作品未能如愿发表或拍摄,但与专家们的“对话”,让我在写作之路上不断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被《电影文学》《剧影月报》等国内重要刊物采用。)</span></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父亲身体欠佳,连队首长得知后,立刻批准我回家探亲,让我能在父亲身边尽孝。这份体贴入微的关怀,至今仍让我心怀感恩。探家归来,团里成立创作组,指导员周发祥等首长对我青睐有加,极力推荐我加入,让我得以在艺术的天地里尽情施展才华。在团宣传股首长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写出了许多饱含深情的作品。我满心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够登上舞台,或是变成铅字出版,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意外。就在那时,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整个国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也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连队,与战友们一起守在彩色电视机前,和全国人民一同流泪,缅怀伟人。化悲痛为力量,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杨思海、薛祥云、候东军等众多战友,都毫无保留地为我提供写作素材,他们的故事成为我笔下最生动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左二>在院线电影《船说》中扮演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彭长松老战友,是我军旅生涯中难忘的挚友。每到星期天,他总会热情地喊我一起上山,去欣赏那漫山遍野的花海,挺拔坚韧的青竹,以及那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坚石。我们在山间畅谈理想、人生和未来,那些美好的时光,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然而,那次长谈竟成了我们最后的诀别。后来,他去上海打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再后来,老七连在无锡聚会时,我从冯政委口中得知,彭长松已经离开我们多年。回想起大别山分别的那一刻,竟成了永别,心中满是遗憾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在院线电影《真话敢说》中扮演市纪委副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退伍的日子悄然来临。连队最初安排的退伍名单中并没有我,但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我申请退伍,连队最终批准了我的请求。排首长封华图等还特别为我争取了嘉奖,这份认可和鼓励,让我在离开部队时,心中充满了温暖和自豪。</p><p class="ql-block">退伍回到家中,我休整了一个月。然而,村里的一些人并不理解我的选择,他们见我一个月未出工下地劳动,便无端怀疑我在部队几年,思想没有进步,党员觉悟有问题。其实,那段时间我正全身心投入到一部作品的创作中,他们的误解并未影响我对写作的热爱。不久之后,安徽大别山“老七连”的刘平虎给我寄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我的一篇报道被《人民前线报》采用了。他没有多说什么,但这份无声的鼓励,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电影《船说》在连云港首映。)</span></p> <p class="ql-block">回到地方后,我有幸进入新闻单位工作。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同样热爱新闻事业的人。灌南6408部队有个爱写新闻的战士高潮,他每次送稿到编辑部,我都会格外关注他。当得知他来自安徽霍山大别山时,一种特殊的情感涌上心头,因为我也曾在霍山的老七连服役,那份对军旅生活的共同回忆,让我们瞬间亲近起来。后来,高潮凭借自己的努力提拔为排长。还有浙江的报道员孟水泉,他的稿件质量极高,我在编稿时总是优先录用他的作品。有一个战士临近退伍,找到我希望能办个记者证,以便回家后能有更好的工作安排,我毫不犹豫地帮他办理了。在我心中,军人之间的情谊是无比深厚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帮上忙,我都义不容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吴沭霆(左四)和《花果山之恋》主演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宣传单位,我默默耕耘了四十余载,最终获得了新闻高级职称。中国记协为我颁发了“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证书和证章,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高度认可。期间,多部电影由我的作品改编拍摄,红色影视长篇小说也得以出版。退休后,我依然心系宣传工作,负责宣传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宣传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连续两次荣获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系列微短剧《花果山之恋》2025年5月18日灌南开机。)</span></p> <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大别山老七连是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我永远铭记大别山那如火般绽放的映山红,那坚韧不拔的青竹,更铭记223团老七连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8.1. 吴沭霆参加223团史书编辑出版工作会议时全体人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团首长和杨队长、金主任等老兵战友发起编写团史的伟大工程,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无论我多忙,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我都一定要来参与。因为,这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岁月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一部真实、生动、感人的团史,向建军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团史编撰工作的顺利完成而努力奋斗!愿我们的团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