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行,打开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画册(6)

行云流水CZH(谢绝献花)

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早餐后离开葡萄牙法鲁,前往西班牙多尼亚纳国家公园(Doñana National Park)。这里原是西班牙皇室的古老狩猎保留区,现已成为西班牙最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横跨韦尔瓦省和塞维利亚省。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br> 公园以其生物多样性著称,记录有365种鸟类,包括全球仅存125对的白肩雕(15对栖息于此)以及紫鷭、苍鹭等;同时是欧洲唯一的伊比利亚猞猁(濒危猫科动物)和西班牙帝雕的栖息地,还有野马、红鹿、埃及猫鼬等37种哺乳动物和900多种维管植物。此外,公园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鸟类孵化地之一,也是候鸟迁徙的关键中转站,每年吸引超过50万只水禽越冬,支持火烈鸟、琵鹭等珍稀鸟类繁殖。看这些信息好生了得,为此我们领队还特地扛来了专事“打鸟”的超长焦。不知为何,我们似乎连声鸟鸣都没听到。照理说,现在是春季,应该还能看到火烈鸟筑巢呢!总之,我们只是看到了茫茫的水面。不过,领队还是拍到两只鸟,且其中一只是雕。<br>&nbsp;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韦尔瓦省阿尔蒙特镇。<br> 这座紧邻多尼亚纳国家公园的边缘,建在沙丘上的建筑是埃尔罗西奥圣母圣殿(西班牙语:Ermit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Rocío),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韦尔瓦省阿尔蒙特镇(Almonte, Huelva, Andalucía)邻近的埃尔罗西奥村(El Rocío),是一座奉献给罗西奥圣母(Virgen del Rocío)的罗马天主教礼拜建筑与朝圣中心。 虽然严格来说位于多尼亚纳国家公园的北侧边界外(属于阿尔蒙特市),但因其与公园的文化、历史紧密关联,常被视为公园精神象征的一部分。 这是典型的安达卢西亚乡村宗教建筑风格,纯白外墙(象征神圣)、红陶瓦顶、拱形门窗,钟楼高约30米,有钟和蓝白陶瓷装饰,内部供奉着备受崇敬的罗西奥圣母像(Virgen del Rocío)。现存建筑是 1960 年代重建的版本,取代了 18~19 世纪的老圣殿。<div>埃尔罗西奥圣母圣殿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朝圣目的地之一,每年五旬节(Pentecost)前后,会有上百万信众从安达卢西亚各地徒步、骑马或乘花车前来参加。<br></div> <p class="ql-block">离开多尼亚纳国家公园和埃尔罗西奥圣母圣殿,我们进入塞维利亚老城区。从2025年4月14~20日,被定为今年庆祝基督教复活节的“圣周”,每天都有包括盛装游行在内的复活节纪念活动。我们沿圣十字区(Barrio de Santa Cruz)的街道和传统广场,边拍边看,同时也想看看“圣周”的盛装游行。</p> 这是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黄金塔(Torre del Oro)。该塔始建于公元1220-1221年(穆瓦希德王朝时期),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塔,用铁链封锁瓜达尔基维尔河,保护塞维利亚免受海上入侵。后曾做过监狱、皇家礼拜堂,1944年至今,一直作为海事博物馆。该塔为罕见的中世纪军事设计,塔身为独特的十二边形,融合了伊斯兰风格和巴洛克风格。<br> 街上看到游行队伍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圣周”(Semana Santa)的盛装游行是极具宗教与艺术特色的传统活动。要想看到比较完整和精彩的盛装游行(如抬着耶稣和圣母像的信徒队伍),是需要预先购票,在一些主要街道设专门位置,有警察维持秩序。我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中或者看看未进场及下场后的游行人员。<div>游行队伍中,身着白色长袍,佩戴面部仅露出眼睛的圆锥形尖帽(Capirote) ,据称源自中世纪“悔罪者”传统。尖帽的起源与宗教审判无关,而是为了匿名忏悔。长袍和尖帽为单色(紫色、黑色、白色或红色),象征忏悔与赎罪。颜色因教派或节日阶段而异(如紫色代表苦修,黑色象征哀悼等)。<div><br></div></div> 这张照片可以看到游行队伍着装同为白色长袍,但圆锥形尖帽变为黑色,并手持银杖(曾有介绍说游行时手持长蜡烛,象征光明与信仰。也许长蜡烛不方便,改为银手杖了 )。安达卢西亚地区(如塞维利亚)的服饰尤为华丽,长袍可能搭配刺绣的徽章或金线装饰。 这一支队伍圆锥形尖帽要偏红一些,帽子上有徽章,可能教派不同。后方人员确实是手持长蜡烛。 盛装游行中还有军乐队助阵。 看到塞维利亚大教堂了!不愧为世界第三大教堂,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塞维利亚大教堂的洗礼门( Puerta del Bautismo)。<br>门口的青铜雕像是圣胡安福音派(圣约翰传道者)的雕像,是雕塑家佩德罗·德·坎帕尼亚(也称为彼得·德·肯皮纳尔)的作品,他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西班牙工作的佛兰芒艺术家。 这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的雕像。雕像被安置在一个装饰性的高架壁龛内,上面是一个华丽的十字架。<br> 这是位于胜利广场的塞维利亚圣母无原罪纪念碑(Triunfo de 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纪念碑由雕塑家Lorenzo Coullaut Valera设计,于1918年落成。<br>纪念碑的顶部是被天使包围着的圣母玛利亚,代表圣母无原罪。纪念碑的基座有塞维利亚宗教史上四位重要人物的雕像,他们是圣母无原罪的捍卫者:Juan de Pineda,一位耶稣会神学家;Miguel Cid,一位方济各会牧师;Francisco Pacheco,一位画家;马丁内斯·蒙塔涅斯,雕塑家。<br>纪念碑的位置及其宗教主题使其成为塞维利亚的重要地标,通常是当地人和游客的聚集地。<br> 塞维利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塞维利亚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1987年,教堂与塞维利亚王宫、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大航海时代辉煌历史的见证。 塞维利亚大教堂原址为12世纪摩尔人统治时期建造的清真寺,1248年基督教光复后改为天主教堂,1381年拆除清真寺并于1401年动工重建,历时一个多世纪,至1506年完工。教堂见证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文明的碰撞,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穆德哈尔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多种艺术形式,包括精致的雕刻、尖拱和大玫瑰窗。被誉为“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塞维利亚大教堂标志性建筑吉拉尔达(Giralda)钟楼,高98米,原为清真寺宣礼塔,16世纪改建为钟楼,保留了阿拉伯风格的网格装饰和马蹄形窗,顶部新增文艺复兴风格的“信仰女神”雕像。这座大教堂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钟楼,玲珑剔透,精致得无以复加。<br> <p class="ql-block">顶部是文艺复兴风格的“信仰女神”雕像。此外,第三级拱形门楣上还有“PROVERB18”字样,这是指“箴言18”,是《圣经》中以永恒智慧而闻名的特定章节。很郑重地刻在钟楼上,是强调人们以此为信条,规范自己的行为吧!</p> 作为世界第三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主体为116米×76米的矩形建筑,最高十字架达40米。内部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以交叉甬道相连,主礼拜堂的祭坛屏风耗时80年打造,36面镀金浮雕描绘基督生平,装饰极尽华丽。<br> 塞维利亚王宫(塞维利亚皇家阿尔卡萨城堡)的入口。 城堡的城墙。 这是位于塞维利亚圣十字区的多尼亚埃尔维拉广场(Plaza de Doña Elvira)。有着迷人的氛围、色彩鲜艳的建筑和喷泉。 这个镶嵌在墙上的蓝色瓷砖壁龛(Retablo de Azulejos),我还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装饰或点缀,但觉得很别致,显示着用心,莫名中感觉到肃穆。果然,这个壁龛绝非一般装饰,而是安达卢西亚地区极具宗教与文化意义的街头圣像龛,是将教堂信仰延伸到街头。路人经过时自发地划十字、献花或点蜡烛(如图中红色蜡烛)。壁龛下方的金属铭牌,标注建造年代及供奉缘由。每一个壁龛背后,可能都关联着某场瘟疫的平息、某次战争的幸存等历史事件。如今,年轻人宗教热情减退,但这些壁龛仍是社区记忆的锚点。在塞维利亚四月节(Feria)或圣周期间,居民会自发清洁装饰壁龛,延续着600年的集体记忆。<div><br></div> 一家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店。 狭窄的街道,别致的房屋。 原来这并不仅仅是店主装饰了一扇华丽的窗户,而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独特的"橱窗文化"(Ventanas Comerciales Tradicionales)的典型体现。例如,窗框周围蓝白相间的是阿扎哈拉瓷砖(Azulejos),是摩尔人留下的纳斯里德王朝(Nasrid)艺术遗产。八角星、交织藤蔓等伊斯兰图案被基督教工匠改造,形成安达卢西亚特有的" Mudéjar"风格;窗中图案更是本店“经营范围”,公牛雕像象征本地牧场经济,弗拉门戈舞者陶瓷则是安达卢西亚的文化图腾,这种组合常见于针对游客的"西班牙印象"商品(但本地人也会购买用于圣周装饰);左下角带有文字的白纸则是“公告栏”。<br> 图中这个精美的青铜浮雕体现了安达卢西亚的街头宗教艺术。据称根据中央人物头戴象征永恒的光环和双手合十的姿势是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的典型特征,暗示应是3世纪罗马迫害时期的圣女形象(如圣尤拉利亚)。底部云朵托举的人脸代表安达卢西亚特色的"三圣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以相同面容呈现)。下方尖角饰板上的盾徽应是城市纹章——塞维利亚的"NO8DO"(意为"她不会抛弃我",即求助神的护佑)。下图粗盐"SAL GORDA"在安达卢西亚民俗中用于驱邪,与上方圣像形成"世俗与神圣的双重保护"。更要提及的是,这个看似陈旧的壁龛实际是活态博物馆,每年5月当地人会为其更换手工刺绣的幔帐,这种将宗教崇拜、工艺传承和社区认同糅合的空间实践,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关注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典范。 这是西班牙塞维利亚的“Hospital de Venerables Sacerdotes”(可敬神父医院),建于17世纪(1675-1697年),最初作为老年和患病神父的疗养院,由塞维利亚大主教资助建造,是巴洛克建筑的典范。现由Fundación Focus-Abengoa基金会管理,转型为艺术文化中心,常举办展览、音乐会等活动。据称 内部有巴洛克教堂,藏有牟利罗(Murillo)等画家的宗教画作。庭院有中央喷泉、拱廊和瓷砖装饰,宁静优美。长期展出西班牙黄金时代绘画,包括委拉斯开兹等大师作品。可惜我们没有进去。<br><br> 一家酒店的店名标识,用了几盆普通的草花和游龙戏凤般的文字,顿显艺术感满满。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今天的最后一个拍摄地--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记得最早开始旅游时,在罗马、在威尼斯,都看到过西班牙广场,且总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次看到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更感觉其壮观、唯美。 这是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首府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由建筑师安尼巴尔·冈萨雷斯(Aníbal González)专为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设计。整座建筑呈半圆形布局,象征西班牙向美洲的拥抱,主体采用文艺复兴式与摩尔复兴式的融合风格(称为“安达卢西亚地区主义”)。广场周围设有描绘西班牙各省风貌的彩瓷壁龛,是塞维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广场两侧各有一座74米高的塔楼,分别纪念天主教双王费迪南二世和伊莎贝尔一世,塔楼与中央主塔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避免了单调感。 广场呈270度半圆形(直径200米),由红砖建筑环绕,中央为喷泉,缺口正对玛丽亚·路易莎公园,象征西班牙对前殖民地的拥抱。这种布局既恢宏大气,又通过弧线设计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双层弧形长廊的一层为拱形柱廊,二层为开放式观景平台,游客可俯瞰全景。这种设计既提供遮阴休憩空间,又强化了建筑的公共性。 今天很是运气!夕阳余晖映红了广场的建筑。天空湛蓝,还有云相助。 意外地拍到彩虹 主体建筑融合了西班牙新文艺复兴风格与摩尔式元素(如马蹄形拱门、瓷砖装饰),被称为“摩尔复兴建筑的缩影”。例如,拱廊的彩瓷围栏、阿拉伯式几何图案瓷砖贴画,展现了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交融。 墙壁镶嵌58个彩瓷壁龛,代表西班牙各省份的历史场景;护城河上的四座拱桥以青花瓷装饰,象征西班牙四大古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拉),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 红砖与彩瓷的搭配:建筑主体采用红砖砌筑,局部点缀彩瓷马赛克,色彩对比鲜明且耐久。例如,座椅、桥栏和壁龛均以手工瓷砖拼贴,工艺精湛,历经近百年仍保持鲜艳。<br> 人工护城河不仅增强景观层次,还通过倒影效果使建筑更显灵动。 桥梁设计精巧,桥面与栏杆均以彩绘瓷砖拼贴,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div><br><div><br></div></div> 正聚精会神地拍,一只鹦鹉落到我肩膀上,我竟然毫无知觉。待同伴们过来拍视频时,鹦鹉又跳到相机上,我才发现,胖乎乎的小家伙还不停地啄我的相机。把它赶走,没想到一会儿又飞回来了。 护城河里,还游弋着疣鼻栖鸭(Muscovy Duck)。<div>今天最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着广场亮灯时拍夜景。没想到,亮灯时间却和广场关门时间重合。广场上的管理人员执行非常严格,离我设定的曝光时间其实只差几秒钟了,仍无奈退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