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热血赤诚中华复兴</p><p class="ql-block">——纪念抗争胜利80周年(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国歌</p><p class="ql-block">国歌一起唱:</p><p class="ql-block">“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p><p class="ql-block">起来!起来!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万众一心,</p><p class="ql-block">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p><p class="ql-block">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p><p class="ql-block">前进!</p><p class="ql-block">前进!进!”</p> <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国歌是怎么来的吗?是怎么产生的吗?</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p> <p class="ql-block">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邀请田汉编写抗日题材的电影剧本。</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田汉创作出文学剧本《凤凰涅槃图》的故事梗概,按照剧本情节设计,他在编写剧中男主角诗人辛白华《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节时,创作了一首激昂奔放的自由体诗;当时,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明令禁止宣传抗日,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p><p class="ql-block">田汉被捕入狱前夕,原先想把歌曲写的稍长的他,只能就此作罢,并将剧本梗概交给剧组。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此后,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继续完成了因田汉被捕而留下的《风云儿女》分镜头剧本的写作。</p><p class="ql-block"> 聂耳得知田汉被捕的消息后,找到夏衍,主动要求给田汉写就的主题曲谱曲。</p><p class="ql-block">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歌曲的曲谱初稿。</p> <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党组织为了保护聂耳不被国民党逮捕,批准他先到日本暂避一个时期,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15日,聂耳为躲避当局追捕,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修改。</p> <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末,聂耳将歌谱的定稿从东京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把原词的末尾“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p><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