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们开始避暑旅居生活,但不是单纯的旅居、我们还是要旅游,饱览美丽风光。在旅居日子里,走一路看一路,反倒成了藏满乐趣的旅程。在安顺旅居游玩的日子,逛过常规景点后,我和黎同志从普定的中华大酒店出发,去探寻村庄田野的别样景致。贵州的玉米田也藏着独特魅力,于是我奔赴高坡村,拍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 从游客中心大道步入高坡村,家家户户门前繁花簇拥,月季、绣球、野菊花热热闹闹铺满院墙。我们边走边拍,村民们撞见我们,总会热情招呼,邀我们“到家坐坐”“留下来吃饭”。有位挎着竹篮的大婶,见我们对着玉米地拍得认真,特意从篮子里摸出两个刚摘的脆桃,塞过来说“自己家种的,尝尝鲜”,那质朴热乎劲儿,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深入村子,田园风光如诗铺展。大片玉米地似绿色海洋,青秆笔直林立,叶片随风沙沙响,沉甸甸的玉米棒裹着绿衣,红、黄须子像调皮小辫摇晃——这些玉米须尤其上镜,风一吹就轻轻晃,带着点随性的诗意,上次那玉米须没拍好,心里总惦记着,第二天非得再跑一趟,好好跟它们合个影。瞧那饱满的模样,鼓鼓囊囊撑得外衣都快裂开,今年准是一场好收成。玉米地连绵起伏,直至天际,几株向日葵探出头,金黄花盘向阳而立,成了绿海里亮眼的点缀。田埂边,高粱穗红得沉甸,豆角藤顺着玉米秆攀爬,小南瓜躲在叶下露黄肚皮。这田野是村民用勤劳织就的锦绣,清晨见有人扛着锄头往地里去,傍晚又见他们挎着农具归家,脚下的泥土沾着汗味,每寸土地都孕育着生机,诉说着耕耘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昨日从右侧入村,今日换左侧路径,又撞见新景致。玉米地套种豆角、南瓜,土地被精打细算利用,尽显农民智慧。临近11点返程时,被一栋繁花宅院引得我们驻足,屋主夏先生四十多岁,这房子是他精心打造的,他曾赴云南做轮胎生意,因照料母亲现返乡。他热情相邀,我们便走进屋内。屋内装修精致得堪比宾馆。上到三楼,从窗户俯瞰,错落有致的村庄与广袤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青的玉米、绿的稻田,像给大地铺了层锦绣绒毯,满是生机与诗意。装修精致,三楼窗外,田园与村落错落成画。夏先生说三楼暂未装修,等着孩子以后返乡再完善,这满含烟火气的故事,让房子多了份温暖底色。返乡、守家、尽孝,他把日子过成既有远方故事,又含眼前烟火的模样。</p> 在高坡村,玉米结穗、高粱待收,土地因勤劳而生机盎然,村民因互助而满是温情。这里没有刻意的“景点”,却处处是生活本真的模样。专注地拍着这些田间地头的景致、房前屋后的烟火,只觉得这份真实的生活气息格外动人,拍得越投入,心里就更有满足感。我们在回酒店的路上的玉米地拍照,正好重逢了村委书记,倒像是这场慢悠悠旅程里的意外惊喜。退休后日子不用赶时间了,反倒更能遇上这些暖心的事,跟着她往家走的脚步,都带着几分随性的轻快。她原在云南工作,结婚后随爱人到安顺。开始当代课老师,后村委会改选当村委书记。她真诚邀请我们到家吃玉米,我们不客气地随她往家去。她把煮好的玉米和鸡蛋拿出来招待我们,玉米甜糯可口,满是自然的清香,我们每人吃了一个,又拿了两个回去给温大姐和余总,自家土鸡蛋实在不好意思再拿,那份藏在食物里的心意,沉甸甸的。 拍着玉米地的青纱帐、村口墙根下的日常,退休后就爱这样慢慢走、细细看,日子过得舒展又自在,原来寻常日子里藏着这么多让人心里发暖的细节,越拍越觉得有意思,心里满是踏实的满足。村书记的热情,让高坡村的人情温度,在玉米香里愈发浓郁。 离开高坡村时回头望,夕阳洒在玉米叶上泛着金光,房前还晒着刚剥的生玉米。退休后的时光不就该这样吗?不追着赶路,不赶着打卡,偶遇一片好风景、一份真性情,就慢慢品、好好记,心里装着这些细碎的美好,日子就过得有滋有味。听闻这里家庭养的鸡都是喂玉米,很少喂饲料的,难怪这里的鸡蛋特别的香。忽然觉得,如今的农村日子是真的好过了,家里有牵挂,田地里长着希望,邻里间透着热乎。这样的田园风光与质朴人情交融,成了旅程中最珍贵的收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div> 2025年8月12日<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