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汾河流域的民居最为富庶和华丽,其中祁县、平遥和灵石等地的晋商大院最具代表性。 在2023年8月初进入山西省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山西的大院,我必须做出选择,不可能每个有名的地方都去参观,不仅因为时间有限,而且看太多类似的东西会导致审美疲劳。经过筛选,我选择了距离进入山西省第二站洪洞县大槐树景区最近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作为首站参观。 2004年,我第一次背着大包出省游时,3月份在郑州火车站为购买火车卧铺票而烦恼,也对选择哪个方向犹豫不决。在火车站广场上,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山西“皇城相府”广告牌。那时,张艺谋的《乔家大院》还未拍摄,更不可能让我这个凡夫俗子提前知道。 由此,我也不知山西有皇城相府,还有乔家大院为代表数不胜数的众多大院。若当时知肯定会直奔山西看这些大院,包括皇城相府。那时确实见识短浅,太孤陋寡闻啦,不知有王家大院,有乔家大院等大院情有可原,面对“皇城相府”的巨型图片却在猜,这 “相府”大概是某位前朝宰相或丞相的府邸,不明白为何扯上皇城。 当时正犹豫不决,恰巧有杭州的朋友联系我。闲说起拿不定主意走何方时,朋友强烈建议,到无锡好玩。巧合的是,太原的火车票没有了,但去无锡的票还有,于是我立刻前往江南,错过了首次进入山西的机会,这一耽误就是将近二十年。 在收集山西大院的信息时,我注意到网上有一份关于山西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座非官方大院的排名,其中王家大院位居第一,乔家大院紧随其后,而皇城相府则排在第六位。网上还有一句“王家归来不看院,斯言不虚!”,这句话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从我在景区拍摄的多张导览图上,我这不辨东南西北的外地人,大概知王家大院分视履堡与恒贞堡两个区域,视履堡在景区入口背后。似乎视履堡又称高家崖,恒贞堡又名红门堡。视履堡开放了7个景点,而恒贞堡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和四甲四个区块,共标注了14个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用蓝色和绿色标示。恒贞堡和视履堡东西并列,隔着一条沟壑相对,两堡之间有一座桥连接。恒贞堡四周环绕着高大坚固的砖砌堡墙,宛如城墙一般。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和编辑‘晋中王家大院’的过程中,我发现两个难点。首先是照片数量众多,难以取舍;其次,我在两个堡之间来回穿梭,记忆中往返于两堡之间的桥走了三次,要准确区分哪个院落属于哪个堡非常困难,甚至有时会混淆哪张照片属于哪个院落。尽管我看到简介牌都会仔细记录,但由于从大门、后门或侧门进出,以及拍摄顺序的不同,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我将“晋中王家大院”分为上下篇与亲朋好友分享,并不再将网上找到的背景资料和照片一一对应。希望大家理解,如果需要了解单张相片的具体位置,可以放大照片查看相框下的简介说明作为参考。</p>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静升村,是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由当地望族静升王氏建造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 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王家大院于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王家大院被授予“美丽中国文旅影响力品牌”称号。 历史上的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来自太原。在元仁宗皇庆年间,先祖王实迁徙到静升村,从最朴实的农民做起,日升而起日落而归,一身汗水灌溉出喜人的庄稼。但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如果遇上洪灾旱灾,农民的日子就难过了。想到此处,王实在农忙后,开始经营豆腐。他制作的豆腐清爽滑嫩,经商时又诚实守信,豆腐店越来越受欢迎,生意逐渐扩大。 王实赚得了第一桶金后,开始经营其他生意,商业规模甚至成为当地的楷模。可惜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王实眼光长远,他开始和官府往来,大力培养家族后辈读书,王家终于开始在学术界有了地位。 王家起初请人勘测了风水,规划好布局,打算在村西张家槐树附近建造房屋。之后再扩大,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因为如此,他们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庞大的建筑群。王家大院,最出名的特色,就是它的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在大院里,随处可见名家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比如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令人惊叹。 而王家大院的三大珍宝,更是一绝。第一就是“圣旨”。这是王家后人历经数代保存,后来自愿捐赠的,嘉庆年间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 第二个就是“千工床”。敦厚宅后院“洞房”内,摆放的“千工床”,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配上中国红,简直相得益彰。 第三个珍宝,就是“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目前,它被陈列在凝瑞居大厅内,对中国历史起到了很大的参考作用。 不过无论是特色还是珍宝,都比不上王家大院门口写的两个字。只见大院门口写着“寅宾”二字,人们拆开读它们,都认得读音,但两个字合起来,又是什么词?许多人都会被难到。不过了解答案后,众人会对王家大院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寅”,孔传曾这样解释:“寅,敬。宾,导。”也就是敬的意思。而《书经·尧典》中,有过“寅宾出日”的记录。孔颖达疏:“令此羲仲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尚书考灵曜》卷二:“春夏民欲早作,故令民日出而作,是谓寅宾出日。”通过古代历史书籍的理解,可以看出,“寅宾”,是以敬宾客的意思,寅宾门,就是寅宾恭敬导引的意思。理解完意思后,再去观察王家大院的位置,寅宾门恰好靠近东南的官船码头,也是迎来送往之地,所以寅宾门的叫法,如同画龙点睛般的神奇,将庞大的宅院,与王家祖先灵活多变又注重细节的性格,以及王家发家的商业精神,贯彻到了极点。 未完,敬请期待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