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重逢,手足情深

张应君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碾过熟悉的村路,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急切。算算日子,与五哥上次相见已是三年前的事了,那天他和侄子从华池办事回西峰,次日早上才打来电话说因太晚怕叨扰我,就住在酒店了。匆匆见面吃碗羊肉,就和侄子赶航班了。那份客气里藏着的惦念,我一直记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途中,五哥五嫂先后两次打电话询问走到那了,回来直接来他家。推开老家的院门,五嫂从灶房里急切走出来,笑容里带着几分惊喜,招呼着我们快进堂屋,立马抱起地下的大西瓜就切了起来。五哥外出去叫七哥、九哥来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堂屋里,我们兄弟四人相对而坐,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五哥说起在上海的日子,孩子们工作忙,今天你买些水果,明天她送些衣物,语气里满是欣慰。可话锋一转,他又念起老家的好:“城里住不惯,还是咱这院子敞亮,能闻见泥土味。"聊着聊着,话题落到了堂兄弟们身上。五哥的声音渐渐低了些:"当年咱十六个兄弟,有在外面工作的、有在家里劳动的,每年或多或少还能见上几面,”他顿了顿,数着指头:"如今,已经走了七个了。”我心里一沉,那些曾经一起爬树掏鸟、分担甘苦的身影,一个个在脑海里闪过,眼眶不由得热了。</p><p class="ql-block"> 五哥很快打起精神,说起他的木工活。作为十六兄弟里唯一会这手艺的人,他这辈子靠刨子、凿子撑起了家。“那时候没读过书,也不怨老人,就想着凭手艺让娃们有出路。”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自豪,“还好,四个娃都争气,在上海扎了根,也算没白费力气。”村里人总说,这是五哥的善良、五嫂的贤惠换来的,如今看来,那些起早贪黑的日子,那些刨花堆里藏着的学费,那些只肯吃亏的忍让,早已在时光里结出了最甜的果。</p><p class="ql-block"> 很快,五嫂已将热凉八个菜端上了饭桌,兄弟四人开怀畅饮。五嫂不停往大家碗里夹菜,五哥则一杯接一杯地倒着酒。说不完的家常,道不尽的牵挂,聊不完的兄弟情。三年的疏离在推杯换盏间渐渐消散。想起今年七月去上海旅游,本想与五哥五嫂相聚,偏巧他们回了老家,我怕打扰侄儿侄女,只好谎称跟团身不由己,那份遗憾,此刻总算被重逢的喜悦填满。</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该返程了。五哥五嫂送我到门口,反复叮嘱着常回来"。车开出去很远,后视镜里,他们的身影还站在那里。原来,无论隔多久、离多远,这份手足情就像五哥手里的木头,经过岁月的打磨,愈发温润厚重,藏在每一次相见与惦念里,从未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