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收顾名思义就是农民收获一年辛苦劳作的果实,把地里熟透的庄稼收割完毕,颗粒归仓。秋收与春种、夏锄一样都是农忙时节,都很紧张、忙碌、劳累,只是秋收季节农民们多了一份丰收的喜悦。一年忙到头不就期盼个五谷丰登吗?</p><p class="ql-block"> 说到秋收,古今的诗人们都用诗歌形式赞美农民丰收的喜悦和述说秋收的繁忙。南宋范成大就为此写了不少田园诗,其中他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对秋季收成、农民喜悦多有描述:”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诗歌把农民打稻脱谷的劳动场面和声声笑语,连同有节奏的连枷声一直响到天亮,说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今人我最欣赏的说到秋收的诗句还是毛主席的“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诗的结尾两句,可谓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说的也是作者欣喜的看到家乡田地里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到处是秋收的农民在暮色中劳动归来的景象。饱含着领袖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人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他在诗中把秋收晚归的劳动人民赞誉为英雄。至今每当看到秋收的景象我都会不由自主想起老人家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和他对人民的挚爱!</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1968年9月,我们上山下乡来到黑山县英城公社吴屯大队狼洞子村的时候,正值秋收季节。知青刚刚从城里来到农村,对于农村条件的艰苦以及劳动的强度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农民们都在地里忙着秋收。来不及休整,也不容你喘口气,第二天就仓促上阵。我们身穿工作服,头戴草帽,手戴手套,手握镰刀,全副武装扑向秋收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真是万事开头难,几天下来我们最初的冲锋劲和精神头就一扫而光。手上伤痕累累,布满血泡,镰刀越来越钝,变成了砍刀,从来没有过的劳累与疲惫,从来没有过的周身酸乏,每当地头歇气时我们都酸软如泥,倒下就不想起来。我们下乡那里都是盐碱地,只适合种大田玉米高粱之类庄稼,而高粱也好,玉米也罢,收割的时候总要在闷热不透风的庄稼缝隙中劳作,汗流浃背不说,秋风吹过来又浑身透凉气,脸上胳膊上凡是暴露的皮肤都被高粱和玉米叶子划出道道伤痕,累累血迹。我们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活,男生表面自做镇静,心里暗暗叫苦连天;女生被熟透的庄稼叶子刮得丢盔卸甲,有的连手套、毛巾都找不到了,甚至哭了鼻子。那里的地是一马平川的草垫子开垦,庄稼一拢到头都是一两里地,等干到地头休息,我们几乎都累趴下。领工的邵队长见状安慰大伙:你们初来乍到,干农活开始发懵正常,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队长的一席话让我们心里宽松不少。回顾那段最初下乡时的秋收经历,的确是我们最感觉痛苦和劳累的阶段,十几天后我们慢慢适应了那种艰苦与劳作的日子。刀不磨不快,人不练不强,我们的青春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 秋收的季节真美!就像一大桌盛宴等着人们去品尝,去分享。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片,高粱扬起饱满的红穂,玉米颗粒饱满涨开了“衣裳”,金黄的麦子,熟透的稻菽,绽开的朵朵棉桃,迎风摇摆的谷子,都在招呼人们,丰收在望,赶快来收割吧!</p><p class="ql-block">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民经过春耕、夏锄大半年年的辛勤劳作,终于盼来了麦浪滚滚,五谷丰登的喜庆日子,他们个个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磨拳擦掌,开镰收割。那阵势真的是“遍地英雄下夕烟”,浩浩荡荡喜开镰,他们从早晨天蒙蒙亮就开始割地,一直忙到日落炊烟袅袅的晚饭时辰才歇工。人们把秋收说成”抢收”,看起来还是有一定根据的。</p><p class="ql-block"> 说到抢收,我想起一件秋收往事,那是庄稼大部分抢收入场的时候,我们几个知青相约回家探亲,与队长告假时却被他拦住了。他说,气象预报周末有大到暴雨,地里庄稼还没收利索,要组织大家抢收。暴雨当头,于是我们二话不说,纷纷留下参加抢收,那几天我们早早就下地,晚上干到天发黑,中午队长要人送饭到地头。我们把庄稼全部抢完入场第二天果然大雨如注。虽然连续作战,身体疲倦,看到庄稼未受损失,全进入场院,颗粒归仓,心里都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乡时主要收割工具还是镰刀,所以要想收割顺畅镰刀必须应手。尤其收割谷子镰刀必须刀锋快,下手稳,否则会麻烦不断,让你叫苦连天。收割谷子镰刀的快钝更见高低,村民们左手搂住密密的谷杆,右手轻松挥刀,左右手配合默契,动作轻松自如,而我们则笨手笨脚,施展不开,右手刀下来左手不知道闪,造成误伤已是家常便饭。尤其刚开始我们不会磨刀,刀越割越钝不是割地倒像砍地,尤其割谷子本身就瘫软,刀不快只好硬往下薅,一不小心抓谷子的左手就容易被镰刀伤到,轻者割个裂口,重者流血不止。我们都随身携带着创可贴做防护,伤了碰了赶紧贴上救急。秋收时很多人都有此经历,回城以后每次聚会大家回忆秋收时,都会齐刷刷伸出手仔细端详,收割留下的瘢痕还在,我们大家管叫它“光荣疤”,是下过乡的明证,也是割过地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秋收忙,不得闲,男女同学齐上阵。男生专往大田派,女生任务摘棉花,她们个个腰上围着大围裙,将捡好的白花花的棉花装进去。棉桃壳四棱八角很扎手,每扎一下都疼到心里。一天下来,女同学由于总是哈腰低头摘棉花,脸都控肿了,腰被棉花包坠得又酸又疼。她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强忍疼痛,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认怂,一直坚持一个多礼拜把队里棉田全部收完。我们男生都暗暗赞叹,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不过据女同学自己说,经过二十多天的收割,他们能吃能睡,个个体重还增加了好几斤份量那!</p> <p class="ql-block"> 是的,经过二十多天的鏖战,这场秋收的战役我们首战告捷,面对迎面而来的秋收挑战我们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我们慢慢适应了秋收的紧张节奏和劳动强度,白天手上磨出的血泡晚上挑了它,第二天又磨出新的血泡就再挑了它,直到后来血泡处都变成了老茧了,有了保护层,也就不怕磨了,干活也渐渐找到了”门路”,在老农指导帮助下,我们为手备磨刀石,没事勤磨磨,保证“武器”的锋利,”磨刀不误砍柴工”,割地嗖嗖快如风。经历了秋收的实战锻炼,我们不再感叹劳动的艰辛,倍加感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真滴。我们对曾经学过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经历了秋收首战考验,我们不再惧怕艰苦的劳动,而且当集体需要的时候,我们也能主动请战,承担各种任务。</p><p class="ql-block"> 仗不打不知道胜负,兵不用不知道优劣。这场秋收实战赢得了队长和社员对知青的高度信任和一致赞誉,第二年队里将看青、看场院的任务也交给知青,担当重任。</p> <p class="ql-block"> 秋收正应了那句话: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你不负庄稼,坚持精耕细作,付出辛劳,收成也不负你,定能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农民们最欣喜的是秋天,庄稼熟透了,到处是一片金黄,丰收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心花怒放!尤其是亲身投入和参加秋收的人更能感受到那种抢收的繁忙与收获的喜悦,那是一种只能感受无法言传的体验,那是一种辛苦之后的甘甜,那是一种亲身获得丰收,享受丰收的的兴奋。</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从农村回城五十多年,每当回忆起难忘的知青岁月,那秋收的场面和丰收的喜悦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兴奋不已,那紧张的秋收劳动场景和秋日里那金灿灿的庄稼总是悠然步入我的梦中,梦境中我又穿越回到当年那个青春横溢的我,仿佛自己依旧在撒汗挥镰忙秋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