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老油画》第四集

木头人金柏松

<p class="ql-block">《外滩老油画》第四集,连续播出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金柏松小说</p><p class="ql-block">《外滩老油画》</p><p class="ql-block">阿松 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言:</p><p class="ql-block">"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是人类最美好的过程,不一定会获得探索的目标,但常常会得到许多未知的最大收获。"</p><p class="ql-block">第四集</p><p class="ql-block">小胡心领神会,在他的微博里,朋友圈里,美篇里,QQ里,到处寻找,这画中的女人是谁?希望有人能提供线索。在网上他把全图和各局部,各细节,尽力拍照展示。</p><p class="ql-block">人物画和抽象画是两个不同的题材,人物是写实的,抽象画是写意的,这会是同一个人画的吗?</p><p class="ql-block">这问题秦画家最清楚,有不少画家同时操控写实与抽象的能力,他仔细研究画布,颜料,笔触,得出绝对性结论,同一人的作品。画布是一样的布纹,一样的质地。</p><p class="ql-block"> 他还打印成A4的彩色广告,发动周圍的小朋友的,在各画廊门口到处张贴,若有其事。一时街巷市民都被搞成议论纷纷。这小小画廊的名字地址都随着他的寻人启事而名声远扬了,连大学教室里的学画人都在学福尔摩斯一样的去侦探一番。</p><p class="ql-block"> 尽管画尚末完成,尽管画己斑驳脱落,反而提高了人们研究的兴趣。</p><p class="ql-block">手机电脑都成了他们的推手,快捷,闪电,玄妙的迷底,调动起人们的好奇性,那好奇性也是个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地被感染被扩张。</p><p class="ql-block">几天后,小胡的电话铃不停被打爆,打电话的人有各种不同的,有人说着莫名的事,可能是他家的姥姥外婆,是谁家同学的祖上,但没有一个有价值的。</p><p class="ql-block">还有的画家根据原图按自己的风格重画起一张。</p><p class="ql-block">有人把蒙娜丽沙的头装在了这个贵妇人身上。</p><p class="ql-block">其他的画廊几乎在这个冷落寂寞的低谷时期,而他的画廊不断地有人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这8幅画都只是看看,但没有一个人说想买下的。</p><p class="ql-block">画廊里的小品不时有人来看看,便宜了的就买下一张。小胡也觉得每天能为他开帐一下也是小小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小胡觉得自从这8张画进来后,生意人生突然如走运了一样,有一种人气正在源源不断的冒出来,他也解释不了。</p><p class="ql-block">隔壁画廊的丁老头看了反而很眼红,冷不丁地说,“热脖头,谁不知道这画是假的。“</p><p class="ql-block">但人们说这画是二十世的老油画,画布是不能作假的。丁老头说,怎么不能,这世上哪有不能作假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小胡自从推出这8幅老油画,不光说他的人气多了,就连这条画廊街上的老板们,也时时有些人会过来看看。</p><p class="ql-block">有个奇怪的现象是他画廊斜对面不到一百米,是一家博彩公司的小门市部,时时都有人用2元钱去购一张彩票,祈望有中彩的时侯,小胡也曾好奇的去买过2次,一无所有。</p><p class="ql-block">人们可以对彩票感兴趣却不能对油画有兴趣。好象油画太高租雅的事,不食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来看画的人,有时这里成堆拼成了一个沙龙。</p><p class="ql-block">人是有相聚的天性,无论讨论什么,讨论什么只是一个借口,这些闲人想一聚,尤如溶入一个池塘里给思想洗个澡到是真的,洗去孤独和烦闷。</p><p class="ql-block">已有几个人议论纷纷,看那背后的绷框却是今年的木料,这样初级的错误,画廊不应该犯,就别人买去了,要再卖出去或收藏一辈子是如何的解释?!</p><p class="ql-block">小胡有言在先,画是老的,框是新的。</p><p class="ql-block">但他这样也把画变成了假的。</p><p class="ql-block">一天,黄昏时分,小胡就要下班关门了,突然前面有两辆黑色的小车驶来,停在了小胡画廊的前面。</p><p class="ql-block">小胡立马把灯全开,准备迎客。</p><p class="ql-block">来者一前一后,显然一个是主子,一个是他的高官。</p><p class="ql-block">小胡迎上前去,低声询问,"老板,有什么需要的?“</p><p class="ql-block">对方说:"就听到你画廊有8张老油画在推出,是不是就这8张?”</p><p class="ql-block">"对的,请你看看,这画肯定是老的,但不知是谁画的?’</p><p class="ql-block">俩位陌生人在一张张细心看来,见到成片的油彩脱落也没有多少计较,翻过来一看那木框显然是假的新的,叽哩咕噜的咬了一下耳朵,准备离开。</p><p class="ql-block">"你这画在网上我看到了,有点年头了,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没有绪名,也不要紧,只要有人看的上就会有价值的。你最好能知道一些更多的资料,新框是个致命的事。"</p><p class="ql-block">还问是否还有其他的画。</p><p class="ql-block">小胡要求对方加个微信,如有消息可以互通。</p><p class="ql-block">这下小胡知道来者是拍卖行的领导了。</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故事只有一次,小胡只第一次搞。</p><p class="ql-block">这好办,去找旧木料,到上海很多旧家具商场都能搞到旧木头,重做一下很方便的。</p><p class="ql-block">秦画家觉得这事越来越庞然了,既然要当文物一样地卖出去,那就得穿上原装,让原顾客设法找回原始的外框和内框。</p><p class="ql-block">小胡亲自跑到这画的主人家。</p><p class="ql-block">(待续)(明晚9点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者阿松写真。</p><p class="ql-block">王安忆老师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