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城见秋风, 石窟静默映月容

清莲

摄影—清莲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龙门石窟称中国三大石窟,这三大石窟我都去过了。2025年4上旬是第二次到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伊河两岸,占地面积31.7平方公里,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组成。现存佛龛2345座、造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密度和数量均居全球石窟之首;‌‌展现北魏至唐代(493—907年)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尤以卢舍那大佛为代表的盛唐造像,融合汉民族审美与佛教艺术,形成“大唐风范”;‌‌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p><p class="ql-block">‌北魏奠基‌(493—528年):</p><p class="ql-block">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以古阳洞、宾阳中洞为代表,佛像呈现“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p><p class="ql-block">皇室贵族主导营造,洞窟多集中在西山,碑刻题记达2800余块,其中“龙门二十品”十九品位于古阳洞,为魏碑书法典范。‌‌‌‌</p><p class="ql-block">‌唐代鼎盛‌(636—746年):</p><p class="ql-block">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造像占总数三分之二,代表性窟龛如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由武则天捐资修建,面容慈祥雍容,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p><p class="ql-block">造像风格转向丰润华丽,飞天伎乐、汉风服饰等元素见证佛教艺术本土化完成。‌‌</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佛教中国化的集大成者,既包含印度、希腊等外来文化元素,又反映中原政治、宗教和社会变迁;‌‌</p><p class="ql-block">‌1997年起实施系统性保护,包括卢舍那大佛除尘修缮、海外文物追索(如2001年加拿大归还唐代罗汉像),并建立数字化档案以实现预防性保护;‌‌作为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通过文旅融合活化历史,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