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老照片之六

江湖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父亲从西安东方厂支援湖北“三线”建设时留下的珍贵合影。照片眉头上的“建设山区,我们在一起”主题词格外醒目,落款清晰地写着“汉丹工作组”,时间是1966年4月10日,是百花争艳的春日里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西安东方厂是国家“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三线”建设期间,东方厂作为国家重点军工厂,担负了多个建设项目的军工专业援建任务,国营湖北汉丹电器厂是东方厂最早援建的项目。应湖北方面的请求,为加快筹建步伐,父亲作为火工专业技术人员,于1965年10月18日启程只身奔赴湖北武汉工业厅,加入“汉丹工作组”成为国营汉丹电器厂创建筹备组的成员,并因此成为西安东方厂支援“三线”建设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之所以被东方厂挑选为最早支援“三线”建设的人,不是偶然的,而是是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政治背景下,工厂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包括老党员身份,苏联留学经历,长期工作表现、业绩和能力等。在东方厂近十年的工作中,他参与了多个产品的研制工作,多次立功受奖,其中就有填补国内某空白的项目。作为工厂重点培养的生产管理骨干,他离开时已经在检验工段工段长职位上历练多年,即将接任车间主任一职。然而,所有这些都在他奔赴“三线”建设的那一刻离他而远去,一切将从零开始!</p><p class="ql-block"> 父亲抵达武汉后,立即投入到汉丹厂的筹建工作之中。从初期案头工作,到联系曾经工作过的老单位长治惠丰和西安东方厂安排技术工人培训,他都不遗余力、尽心尽力。无论是工厂选址的东奔西走,还是火工装配生产线的参与设计与施工监管,或是产品试制装配时亲自操作以确保万无一失,他都积极主动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与汗水。</p><p class="ql-block">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正值工厂创建的各方面工作全面铺开、紧锣密鼓、齐头并进的关键时期。“汉丹工作组”的全体人员与承担设计任务的武汉第四设计院的同志合影留念,既是团结协作使命必达的决心的表达,又是在共同见证汉丹厂创建的历史时刻,现在看来越发弥足珍贵。照片中,后排右起第二位帅气的男士就是我的父亲,时年33岁,可谓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前排第二、第四、第六、第八位分别是时任汉丹厂党委副书记李恒玉、党委书记刘文洲、厂长郭培福、副厂长翁纪中;二排左起第一位和后排右起第三位分别是工厂技术人员刘希俊和陈盛华;照片中的其他人员是武汉第四设计院的同志们。</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照片中的七位汉丹元老,如今在世的只剩四人,其中包括九十三周岁的我的老父。被父亲偶尔提到的设计院的吴工程师以及他的同事们,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淡出了汉丹人的视线。然而,对他们而言,人生中“三线”建设的特殊记忆定会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吧!</p><p class="ql-block"> 值得欣慰的是,老一辈亲手创建起来的汉丹厂,如今仍然活跃在国防军工生产的序列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