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始建于元年(1227年),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以水为胜,因荷得名。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各景点有机组合在一起,保持了古莲花池小巧玲珑、漪碧涵虚的风格,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既具有皇家行宫园林的风韵,又融合了中国南北园林建园艺术的风格与精髓,形象地反映了元、明、清各时期园林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春午坡是由太湖石和本地山石组成的一座坡状假山,有石蹬可达顶端,南坡正中嵌有“春午坡”三字刻石,左右有清乾隆皇帝即景题咏的四块石竭。</p> <p class="ql-block">东碑廊,现嵌康熙御笔碑刻十六方、直隶总督方观承咏莲池碑刻十方等。其中"龙飞"刻石最为珍贵,是莲池的镇园之宝。上方正中钤"康熙御筆之寶" 篆文方玺。原书是1746年莲池改为行宫时乾隆皇帝颁赐的。</p> <p class="ql-block">牌楼,坐南朝北,歇山式建筑,是一座三门四柱的彩绘牌楼,高约10米,朱漆彩绘,门上悬挂民国年间大总统徐胜昌书“古莲花池”大字横匾,门前石狮雄踞左右。</p> <p class="ql-block">宸翰亭院 ,"宸翰" 指帝王的文章或手书。此处原有碑亭三座,内立有清乾隆皇帝宸翰碑一通和嘉庆皇帝宸翰碑两通。</p> <p class="ql-block">水东楼,此楼建于乾隆行宫时代。因位于池水之东,故名。楼匾是清末直隶总督杨士骧所书。</p> <p class="ql-block">直隶图书馆,为河北省最早的图书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直隶提学使卢靖创建收藏图书两千余种,供平民借阅。</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碑群,这七通碑,是清政府为表彰殉难于李自成攻城部队的保定军民而建造的忠烈祠的有关碑碣。</p> <p class="ql-block">回廊</p> <p class="ql-block">岩榭,俗名"凉堂",是消夏乘凉观景之处。</p> <p class="ql-block">寒绿轩,轩前翠竹成林,竹色苍翠,在严寒之中更加翠绿。宋欧阳修有"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句,轩名取之于此。是静心养神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此展示国家和个人珍藏的部分古莲花池绘画和老照片,还有当代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作品,让游客不仅了解古莲花池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能看到古莲花池一年四季不同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绿野梯桥,始建于元代,以唐宰相裴度的别墅绿野堂为之命名,是全园最古老的建筑。由汉白玉砌成,全长9.65米。主拱上的吞水兽,造型古朴浑厚,刀法粗犷洗练,具有典型元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不如亭,原名"苍然一形亭 " ,或"霞亭"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重修时,亭南已成蔬圃,因取《论语.子路》中有孔子所说: "吾不如老圃"话意,改名为"不如亭"。</p> <p class="ql-block">绎堂,这里原是习射的场地,是专为皇帝在此观看他的扈从及应诏而来的将弁、武举射箭、比赛而建。</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 ,因收藏《大清三藏圣教真经》而得名,内奉大雄教典七千余卷。</p> <p class="ql-block">蕊幢精舍,原为佛寺,茂林修竹之中坐落着两重庭院,西院为篆窠、藏经楼,东院为煨芋室、十诵禅房。</p> <p class="ql-block">水心亭,位于北塘中央,建在水中石砌的台基上,高约三丈,八角双层重稽攒尖顶,攒金柱间装修隔扇门窗,亭南是凌空飞架的宛虹桥,亭北是衔亭接岸的五孔曲桥。</p> <p class="ql-block">昆阆,是一处以三面庑廊围合的小型庭院,南侧为客厅,东西北三面以廊道相连。其名称源自神话中的昆仑山阆苑,寓意神仙居所,体现了园林设计对意境美学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鹤柴,原为行宫养鹤的地方,内有一座六角攒尖亭,名"鸟隅亭"。</p> <p class="ql-block">君子长生馆,行宫时代,这里叫"课荣书舫" ,同 同治年间,《畿辅通志》编修局设于此。编修们以砖刻拓片上"君子长生" 四字为之改名,既赞莲花,又以自喻。</p> <p class="ql-block">莲池书院,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诏而建。书院因莲池园林秀美,聚引学子,弘扬教化而声播四方。乾隆皇帝四次莅临书院,赐匾题诗勉励师生。光绪年间,改革教学体制,创新教育理念,接纳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反对科举制度,开展中外学术交流,开一代新风,享誉全国,声振东瀛。书院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停办,历经17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小方壶,为君子长生馆南配房,陈列当地作者风采。</p> <p class="ql-block">小蓬莱,为君子长生馆北配房,展示国家领导人在古莲花池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响琴建筑群,由听琴楼、响琴桥和响琴榭组成,巧妙利用水声与建筑共鸣,营造出"流水似琴、榭楼应和"的诗意境界。</p> <p class="ql-block">藻泳楼, "藻泳"就是水藻在漂游。藻泳楼三面环水,后临芳渚。楼后塘中可见楼的倒影,绿藻就在倒影中游动。</p> <p class="ql-block">篇留洞,洞内有清乾隆皇帝吟诗刻石。前人据苏东坡“清篇留决谷”句意境,定名为篇留洞。该景由假山、山刁、古亭组成一完整的景观。有三个洞口供游人出入,可直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观澜亭,是一座四角小亭,所悬“观澜”二字匾额是清代直隶总督杨士骧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诗碑,此碑高2.70米,宽0.75米。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所刻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的两首诗,依据于其手书拓片。碑文为行草,笔力雄健,是阳明墨迹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含沧亭,古莲花池本引一亩泉水由西渠流入,分南北两股分别经北塘和南塘,然后从水东楼下的石闸沿东渠排入府河。根据此景, "含沧"当是"显现《沧浪歌》 " 之意。</p> <p class="ql-block">濯锦亭,相传元代万户府的侍女们常在此浣纱,故截取唐代诗人杜甫"濯锦江边未满园"中的首二字为亭命名,一说"濯锦"乃喻指莲花。</p> <p class="ql-block">水鉴公署,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保定知府查志隆对古莲花池进行缮治,并题匾"水鉴公署"。他要求官员触景会意,肃然自省。以水为鉴,鉴身、鉴心,看是否有负皇恩和苍生。</p> <p class="ql-block">高芬阁, 高芬,语出《晋书.郗鉴传》赞语 " '道徽忠劲,高芬远映 "景名用来比拟荷花高洁的节操。登阁赏荷,境界绝佳。</p> <p class="ql-block">花南研北草堂,文人雅集之所,名称源自“花前研墨,北窗读书”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西碑廊,内容包括唐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 宋米芾《虹县诗》、元赵孟頫《蜀山图歌》明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 《李白诗二首》 《罗汉赞》等六家八种,共计五十一石。</p> <p class="ql-block">景区以莲池与宛虹亭为核心,水域占据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池水被划分为东塘、西塘、南塘,姿态各异的桥梁凌波飞架,亭、台、楼、榭如繁星般环水而布,形成强烈的向心感。假山(春午坡、篇留洞、红枣坡)巧妙点缀其间,既分隔空间,又增添山林野趣。叠山理水的技法堪称巅峰,处处体现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