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散记:渡轮上的城与园里的旧时光

老康药师

<p class="ql-block">渡轮驶离厦门岛时,我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海风依旧带着熟悉的咸涩,可窗外的景致早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当年灰蒙蒙的码头沿线,如今立起了成片的玻璃幕墙大厦,线条利落得像被海水洗过的刀锋;环岛路的轮廓在绿树掩映中舒展,车流如织,看不见尽头——这哪里还是那个带着几分慵懒的老厦门?分明是一座在海浪声里拔节生长的现代化新城,连风里都飘着蓬勃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船行至中途,回望厦门岛,新旧建筑在阳光下交错:远处的双子塔刺破云层,近处的骑楼老街仍守着几分旧韵,像一幅拼贴画,把岁月的层叠都摊开在眼前。忽然想起小时候坐渡轮,眼里只有对岸鼓浪屿的轮廓,哪会留意这岛的变化?那时的厦门,是码头边卖鱼丸的小摊,是骑楼下摇着蒲扇的老人,是自行车铃在巷子里叮铃铃的回响。而现在,它像个长大了的少年,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英气,却也没丢了骨子里的温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上岛走的是内厝澳码头,穿过那座嵌满故事的山洞时,脚步都放轻了。岩壁上的老照片里,建设者们在荒滩上挥汗的身影,和窗外厦门岛的现代楼宇奇妙地重合——原来无论是厦门岛的蜕变,还是鼓浪屿的新生,都藏着同一种力量:把日子往好里过的劲儿。码头旁的绿植修剪得整齐,石板路干净得能映出人影,和记忆里那个带着点野趣的渡口相比,多了份妥帖,却也没少了海风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进菽庄花园,心跳忽然慢了半拍。藏海园的那堵墙还在,海水依旧顺着墙根的礁石起伏,只是当年觉得能跳过去的石桥,如今走起来竟有些小心翼翼。榕树的气根垂得更长了,像在水里泡久了的棉线,轻轻拂过肩头。钢琴博物馆的琴声从窗里飘出来,比记忆里更清晰,混着园子里的花香,竟让人心头软软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坐在当年晒脱皮的礁石旁(如今礁石边多了圈矮栏,想来是怕游人摔跤),看年轻人在海边拍婚纱照,白裙被风吹得扬起,像极了当年浪里的白帆。阳光还是那么烈,落在皮肤上却不再灼得生疼,反而像一层暖纱。原来不是阳光变了,是我们的心,终于能在岁月里慢慢沉淀,像这鼓浪屿的礁石,被浪拍了多少年,反而磨出了温润的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时从钢琴码头返程,渡轮再一次驶过鹭江。厦门岛的灯火已次第亮起,像撒在海面的星子。鼓浪屿在身后渐渐模糊,可那些新旧交织的画面却愈发清晰:老厦门的骑楼与新城区的高楼,菽庄花园的旧墙与内厝澳的新码头,还有我们这些从少年走到中年的人,都在时光里慢慢变好。这大概就是重逢的意义——不是寻找一模一样的过去,而是看见那些熟悉的痕迹,在岁月里开出了更美的花。</p> <p class="ql-block">这次上岛走的是内厝澳码头,和记忆里简陋的渡口截然不同。新码头开阔敞亮,海风穿堂而过时,竟少了几分当年挤轮渡的嘈杂,多了些从容。最惊喜的是穿过码头旁的山洞——原以为只是避雨的通道,走进去才发现,岩壁上满是鼓浪屿的“成长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照片里的码头还是片滩涂,建设者们扛着木料在泥泞里跋涉;手绘的图纸上,菽庄花园的轮廓从无到有,工匠们蹲在礁石上琢磨着如何让园子“藏”住一片海;还有那些老别墅的修缮故事,砖缝里嵌着的不仅是水泥,更是一代代人对这岛的心疼与珍惜。昏黄的灯光打在图片上,那些模糊的身影忽然变得清晰——原来我们当年撒野的沙滩、乱跑的巷弄,都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是无数双大手细细打磨,才让这岛从荒滩变成如今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穿过山洞,脚步踩在岛上的石板路,忽然多了份不一样的感觉。以前只觉得这岛是“我们的游乐场”,现在才懂,每一块被磨亮的石头、每一棵扎根墙缝的三角梅,都藏着建设者的汗。就像小时候总以为冰棍是冰箱自己长出来的,长大了才知道,背后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人,有守着冰柜算着几分几毛的人。这鼓浪屿,也是被无数双眼睛望着、无数双手护着,才在岁月里愈发温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累了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游客举着相机拍红砖墙,忽然想起当年在这附近偷摘龙眼的事。那时候哪懂什么保护,只觉得果子甜、树好爬。如今再看那些枝繁叶茂的老树,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原来它们能长得这么壮,是因为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修枝、施肥,替我们这些野孩子补着当年的“莽撞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内厝澳的山洞像个时光的入口,走出来,海还是那片海,浪还是那样拍打着礁石,可眼里的鼓浪屿,不再只是少年的游乐场。它是本摊开的书,我们当年只撕着彩页打闹,如今才慢慢读懂扉页上的字:这岛的美丽,从不是天生的,是有人把心血种进土里,才长出了满岛的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