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大型秦腔现代戏《山楂红遍常家河》在定西成功首演(多图)

中国秦腔网 马俊峰

<p class="ql-block">  【现场】秦网廿五(2025)年8月13日,甘肃定西现场报道 中国秦腔网马俊峰/文图</p><p class="ql-block"> 定西市百花演艺有限公司,​最新排演的乡村振兴题材大型秦腔现代戏《山楂红遍常家河》今晚在定西大剧院首演,在定西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勤劳质朴的陇中儿女勇毅追赶、苦干实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篇章,奏响了陇中大地高质量追赶发展的时代强音。更多活动详情动态敬请关注中国秦腔网(www.qinqiang.com)相关平台最新资讯。​</p> <p class="ql-block">  定西市委书记汪尚学,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和谦,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观看演出。市领导张强、蔺红军、寇继军等一同观看。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致辞。</p> <p class="ql-block">  王宝林在致辞时说,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高举文化旗帜,围绕市委“一目标三聚焦四强化六行动一抓实”总体思路和“五比五看”行动部署,大力推进陇中特色文化强市建设,深挖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文旅资源和人文传承,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从展现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百合花开》,到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许铁堂》《李时珍传奇》,再到今天这部聚焦乡村振兴的《山楂红遍常家河》,一部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佳作生动地展现了定西人民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为繁荣发展全市文化文艺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据中国秦腔网现场获悉,《山楂红遍常家河》围绕返乡创业者常青展开,其原型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锦华建设集团董事长常海增。该剧形象化、立体化地解读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融合、人才引进、基层治理、生态保护、数字乡村等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命运,真实反映乡村振兴的波澜壮阔,传递出浓浓的乡土情怀和深切的人间共情,让人们理解和感受政策的初衷与现实影响。同时,该剧能激发人们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唤起社会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激励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支持乡村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进而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更广泛社会共识和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该剧是一级编剧朱晨霞、一级导演杨珺、一级作曲、配器邓增奇共同创作,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小雄、袁丫丫“两朵梅花”领衔主演。</p> <p class="ql-block">  以常青为代表的通渭有志之士,心系家乡,情牵故里,多方筹措资金,整合当地资源,在家乡常家河乡成立农牧林合作社,种植万亩山楂园,建造连栋智慧温棚,实施一地两用的光伏农业大棚培育玉木耳,形成了以山楂玉木耳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乡村振兴路子。</p> <p class="ql-block">  常家河山楂小镇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特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路子。他们在实施“产业兴旺,生态移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山楂蕴含着新时代的奋斗答卷,镌刻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码,连接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  在常海增身上,看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他把家乡的山楂事业做的红红火火,干出了一番喜人景象,拼出了一片生动局面。他以独特的成就,不是自己鼓起了钱袋子,而是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带领乡亲们种植万亩山楂园,建造起连栋智慧温棚,实施一地两用的光伏农业大棚培育玉木耳,形成以山楂、玉木耳为主的农业经济产业链。</p> <p class="ql-block">  大型现代秦剧《山楂红遍常家河》今天汇报演出的成功,是基于省内外最强创作团队的参与创作、请国内文艺名家、专家精心指导而成,定西文旅集团有信心使该剧取得成功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期望《山楂红遍常家河》通过后期的打磨提升,成为当代楷模舞台表演艺术标杆作品,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