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被迫成为日本人傀儡的吗 ——走进长春伪满皇宫

成者荣之

<div><br></div>文 | 成者荣之<br>图 | 成者荣之、缨子<br>美编号 | 168344737<br>背景音乐 | 电影《末代皇帝》主题曲<div><br></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爱新觉罗·溥仪的了解,多半来源于他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印象中,溥仪是个可怜之人。三岁被抱上龙椅,仅过三年,辛亥革命把他推下皇位;五年后张勋拥其复辟,12天即告失败,被逐出紫禁城,过起流亡生活;1932年日本扶植其任伪满洲国“执政”,两年后称“康德皇帝”,但受控于人,没有任何自由,被迫成为日本人的傀儡。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苏联俘虏;1950年移交中国被监禁于抚顺战犯管理所,后转到北京功德林关押;1959年获大赦,成为“新人”。一生坎坷,61岁去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溥仪获得特赦前的“前半生”似乎都是“被动”的。他在回忆录和文章中把自己描述成一位可怜的、缺乏判断力的人,是个任人摆布的橡皮图章。特别是在伪满洲国时期,一切听命于日本人。事实果真如此吗?溥仪与日本人“合作”是完全被动的吗,带着疑问,最近再次走进长春伪满皇宫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吉黑榷运局(管理盐务)官署,经扩建后成为现有规模。伪满皇宫的核心区域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有同德殿、缉熙楼、御花园、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此外,还有御用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建国神庙、祭祀府和禁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宫内同德殿、缉熙楼、勤民楼、怀远楼等,既保留着当年溥仪生活、从政的场景,也分布着多处展览,展陈有大量照片、伪满宫廷文物、日本和东北近现代文物、以及书画、雕刻等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伪满皇宫长时间未能摆到桌面上来,人们不愿意触及这段民族屈辱的历史。直到2013年,“伪满皇宫及日伪军政机构旧址”才一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伪满皇宫,首先看到的是同德殿。这是1936年日本人为溥仪修建的宫殿。溥仪为表示“日满一心一德”而取此殿名。同德殿为二层,黄琉璃瓦覆顶,内饰亦为黄色,高大恢弘,吊灯高悬,气派不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德殿中有广间、叩拜间、便见室、中国间、日本间、电影厅、溥仪和李玉琴卧室等。其中,“广间”即大厅,铺红色地毯,四周缀以鲜花、盆景,一角摆放钢琴,似是举办宫廷舞会的地方。“叩拜间”坐东朝西,室内灯饰、家具、地毯等物,均依照中国宫殿传统设置,是溥仪接受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接受朝贺以及举行重要仪式、典礼的地方。“便见室”是溥仪“接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帝室御用挂”和伪满国务总理大臣的地方。日本神官在此给溥仪讲解“神道”,以加快溥仪日本化。“中国间”摆设着中国传统特色的红木家具和宫灯,溥仪当年在这里会见过他的家族成员。“日本间”布局、陈设、装饰均为日本人风格。日本人意在提示溥仪,这里不是他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溥仪卧室很豪华,据说溥仪怀疑日本人安装窃听器而从未住过。福贵人李玉琴卧室原设计是婉容卧室,同德殿建成后婉容已被打入冷宫,所以给了福贵人,这在朝廷礼制上也是咄咄怪事。同德殿中设有电影厅、钢琴间和台球间,可见溥仪当年还是很时尚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缉熙楼是一座二层灰色旧式楼房。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便迁居于此,成为溥仪及其后、妃寝宫。溥仪依据《诗经》“于缉熙敬止”句,命其“缉熙楼”,想以“缉熙”象征前途光明,继承和效法康熙皇帝,幻想复辟大清王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溥仪住在二楼西侧,东侧为婉容所住。溥仪很少去办公楼,这里的书斋就成为他的办公室。此时婉容贵为皇后,却长期受溥仪冷落,因而精神空虚抑郁,导致吸毒并与侍卫私通,盛怒下的溥仪将其打入冷宫,再不肯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婉容从此以烟度日,1946年病死于吉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勤民楼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改建后更名为勤民楼,取《祖训》中“勤政爱民”之意命名。勤民楼为二层楼房,欧式风格,兼具中日建筑元素。内部设有候见室、赐宴殿、勤民殿等区域。溥仪在此举行了登基典礼,并作接见外宾及处理伪满洲国政务之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怀远楼是一座二层青砖楼房,是溥仪祭祀祖先的地方。溥仪取《礼记》中“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句命名。一楼为侍从武官处及宫内府帝室审查局、近侍处、掌礼处等。二楼是溥仪祭祀祖先的奉先殿,还有尚书府和清宴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嘉乐殿建于1941年,是伪满皇宫中最大的赐宴场所。取《诗经》中“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之意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宫内府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三合院落,与植秀轩、畅春轩构成一个整体,专司皇室事务管理。宫内府开始由伪满洲国执政府秘书长管理,1934年推行帝制后,由新设的宫内府大臣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一圈,回到主题,此次参观伪满皇宫,主要目的不是欣赏它的建筑艺术、精品收藏甚至宫内轶事,而是寻找溥仪成为日本人傀儡的原因。还好,通过皇宫建筑承载的信息、大量的图片、文物和文字说明,我似乎找到了初步的答案:溥仪成为日本人傀儡不完全是被动的,他情愿与日本人合作,是为了实现复辟梦,于是主动和被动干了不少坏事,是民族的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溥仪出关并不完全是被胁迫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1年在日本头号间谍土肥原贤二的密谋之下,溥仪潜赴东北,到达奉天,不久就出任了伪满洲国“执政”,并宣读《执政宣言》,发布命令,要求东北居民顺从日本的统治。溥仪为了复辟大清,甘愿当日本人傀儡,这种当汉奸、卖祖宗的罪恶行为,他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日本人想借清朝皇族在东北的影响力收买人心,安定当地;溥仪想借日本人势力恢复帝制,二者各怀鬼胎、相互借力,才走到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溥仪曾在远东军事法庭上说,他当时的想法是利用这次机会训练军队,培植人才,然后和关内中国军队配合收复失地。实际上溥仪是在给自己脱罪、贴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溥仪签订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满日议定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把签订《满日议定书》的罪责全部推到伪满总理大臣郑孝胥身上,又把1932年3月6日在汤岗子与板垣征四郎签订卖国密约的时间改成8月18日。事实上,溥仪是故意混淆时间,为的是掩盖签下卖身契、换得伪满洲国“执政”的原始动机,历史真相应该还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溥仪在任伪满“执政”和“皇帝”期间的表现是亲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盛大的登基大典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万岁”之声不绝于耳,溥仪很受用并且气势汹汹、信心满满。上任之初到1936年,溥仪在伪满洲国的财政和人事方面大权在握,后来才逐渐被削弱。他利用儒家理念说服东北人民,以加强日本的殖民控制;他慰问日本伤兵,并捐赠财物帮助日本人打仗;他接见日本特工队,为其即将对美国舰队、登陆部队进行自杀式袭击鼓劲加油;他访问日本,被裕仁天皇亲自接待并参观日本阅兵仪式;在与日本合作中,他颁布了数千条法令,伙同日本人镇压东北、侵略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行为说明,他并非只是一个被动的人偶,而是主动参与伪满洲国活动的统治者。蒋介石视其为民族败类,曾经对他发布逮捕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看看溥仪后来的表现,也可找到一些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苏联红军命令下宣布退位,但还是想逃亡日本。8月19日,他怀揣着逃亡日本的计划,在沈阳东塔机场准备登机,试图在战败的阴影下找到一丝庇护。结果被荷枪实弹的苏联红军将他当场逮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溥仪逃亡失败后,在苏联伯力45号特别监狱被“囚禁”五年,但享受了一种特殊的贵宾般待遇。他不断给苏联领导人写信,还送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甘愿成为苏联公民。他之所以如此这般,因为苏联承认过伪满洲国的存在。所以他把苏联当成救命稻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曾对其弟溥杰说:“我反复思忖,只有留在苏联才是上策,不然凶多吉少!”这道出了溥仪内心对自己罪恶后果的恐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干史实表明,溥仪作为伪满“皇帝”完全受制于日本关东军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当然,溥仪和日本人之间有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不过,在打压中国抗日力量这一方面,他们沆瀣一气,溥仪的罪恶不应该被时代抹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