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三游

上海小木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苏州地铁十一号线玉山广场站</b></p> <p class="ql-block">昆山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玉山广场地处昆山古城核心区,是历史文化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玉山广场原为昆山县衙所在地,建筑布局中的中轴线,以两排水杉的形式,保留了昆山县衙的珍贵历史轴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合城市地铁建设,</span>建成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轴对称、边界完整、极具规模的新玉山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公认的昆山核心所在,保留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有地铁11号线这样的现代交通设施,古今交融的感觉特别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地铁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昆石”,呈现出玲珑剔透且朴实无华的特点,清水混凝土与预制穿孔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打造整体一致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光环境是设计的重点,通过不同角度的射灯孔洞营造出阳光穿透昆石的效果,大面积的双层白色金属网既隐藏光源,又均匀分布照度,并巧妙地隐藏了各种大型设备。</p> <p class="ql-block">地铁站以“百戏之祖、昆曲传承”为主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台上的坐凳,</span>提取昆曲角色中的“生、旦、净、末、丑”元素,采用多种汉字艺术表现形式,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兼具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全国县域首个轨道交通养老服务平台,地铁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发驿站”,</span>释放“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最大合力,打造成为昆山市老年人想来、爱来、常来的最美“敬老微窗口”。</p> <p class="ql-block">“时光漫旅”宣传墙上,展示着从“呱呱坠地”“琅琅书声”“怦然心动”,到“三餐四季”“初为父母”“幸福之家”,再到“华发初生”“夕阳正好”等人生每个阶段的美丽,现场还设有一个邮筒,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昆山奥灶馆</b></p> <p class="ql-block">出站后第一件事,是先品尝一碗奥灶面,坐落于亭林路上的“奥灶馆”,始创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是昆山历史最长,久富盛名的传统面馆,前身叫天香馆,由陈秀英改良红油爆鱼面技艺,1956年正式定名“奥灶馆”,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曾先后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全国绿色餐饮重点企业、中华餐饮名店、中国十大面条名店以及中国特色面条名店等称号,“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被评为中华名小吃。2009年,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奥灶馆被商务部评选为中华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奥灶”二字,有一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此面,金口赐了“奥灶”的名字,传说并无实据。比较可信的说法,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龙冬;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建筑和店堂尚可,服务与质量不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亭林园</b></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原为几个私家园林,1906年合并成公园,园内玉峰山形似马鞍,所以古称马鞍山公园,后世人为了纪念顾炎武,因为顾炎武号亭林先生,故改名亭林园。</p> <p class="ql-block">作为昆山"城市绿肺"的亭林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又融合了自然野趣,绿水青山,景物天成,四周曲水环绕,山川相映,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之誉,园林专家陈从周评价为“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p> <p class="ql-block">纪念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号亭林)的这座园林,巧妙融合了江南的精巧园林艺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深厚的人文历史,成为了一处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这里绝对是漫步休闲的绝好去处,园内绿水青山,景物天成,四周曲水环绕, 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之誉,园内的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在郁郁葱葱之中显得格外精致美好。</p> <p class="ql-block">园内古树名木繁多,山中奇峰怪石林立,名胜古迹遍布,人文景观比比皆是,顾炎武纪念馆、昆曲博物馆、顾鼎臣祠堂……古有七十二景之说,历为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公园,已经陪伴昆山人110多年了,这座公园里的玉峰山,被称为“十里平原,一峰独秀”,传说江南才子文征明登赞玉峰:“东南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玉峰山为亭林园内的自然骨架,而各处昆石则赋予独特的灵魂,加上古朴的建筑与四周环境相映成趣,共同构筑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代表着昆山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让人沉浸于历史、感受古今对话的诗意场所。</p> <p class="ql-block"><b>亭林园简介:园内有玉峰山形似马鞍,故称马鞍山,1906年开始辟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先贤顾炎武(号亭林)先生,改名亭林公园。2000年更名亭林园,占地850余亩,绿水青山,秀色相映,“江东之山良秀绝”,亭林玉峰景致优美,诚为广大游客观光、休闲之绝佳所在。</b></p> <p class="ql-block">玉峰胜迹,悠远丰厚,古有七十二景——玉宇琼台、妙峰塔、凤凰石、文笔峰,神灵来仪;山间一览,有野鹤亭、林迹之亭、翠微之阁;梁代慧聚寺,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登攀歇望,人文荟萃。</p> <p class="ql-block">占地广阔的亭林园,巧妙融合了“山、水、石、林、园”五大元素,打造出“园中藏山、山中藏园”的独特景观,玉峰山作为园内的核心景点,海拔仅有80.8米,却因“真山真水”的江南特色而声名远扬,是为“玉峰佳处”。</p> <p class="ql-block">顾鼎臣祠堂,原慧聚寺法华堂址,1998年,昆山市人民政府拨资按原式重建。</p> <p class="ql-block">顾文康公崇功专祠:顾鼎臣(公元1478-1540),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状元,官至武英殿太学士。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普奏请朝廷在昆山筑城,嘉清三十三年(公元1554},昆山民众依凭宇固城垣,击退了倭寇,后奉迢建祠,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天井西侧,立“太子太保文康顾公崇功祠碑”,碑高2米,宽1米,东西分别栽玉兰、桂树各一株。意为“金玉满堂”。</p> <p class="ql-block">祠堂三面图文介绍。</p> <p class="ql-block">东侧外墙边,“公生明”与“廉生威”石碑左右并立,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楷体阳文直书,</span>其中“公生明”石碑,高162厘米宽63厘米,系清代昆山知县董正位于康熙十年(1671年)修葺县衙时添建,称为“戒石亭”。</p> <p class="ql-block">公园正门(东门)进入,沿主干道前行近200米,一方约3千平方米的草坪绿草如茵。</p> <p class="ql-block">西侧,整齐地置放着7只造型古朴的石灯笼,寓意着亭林先生度过的70载春秋。</p> <p class="ql-block">北侧,矗立着顾炎武的石质全身雕像,挺拔的身姿与坚毅的目光,雕像后侧照壁刻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8个大字,东侧的一道墙门,寓意顾炎武走出家门,投身社会调查研究、著书立说。</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纪念馆,1936年初建时称亭林先生祠,1984年更名顾炎武纪念馆,1989年昆山政府于现址兴建,2005年对馆舍进行了重新布馆改造。</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背山面南,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由正厅、围廊、门厅组成,白墙黛瓦,绿植密布,古朴典雅,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门额“顾炎武纪念馆”,为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手书。</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金色半身雕像的背后,匾额上书写的“心同山河”,出自顾炎武诗句“永言矢一心,不变同山河”。</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陈列的是绘画、实物、照片、图表、图片、模型、实景、雕塑等,主要介绍顾炎武的生平、思想及对顾炎武的研究、评价与题词。</p> <p class="ql-block">大院草坪,骏马雕塑。</p> <p class="ql-block">两侧回廊皆为碑廊。</p> <p class="ql-block">碑廊地面,有诗砖镶嵌。</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画家朱屹瞻题“玉峰”牌坊。</p> <p class="ql-block">三贞碑文保牌,立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三贞碑,为纪念本地李氏、薛氏、黄氏三位贞烈女子所立。</p> <p class="ql-block">全碑为石幢形制,呈正方形,顶端略有损。碑残高约1.3米,每面宽0.8米,碑除北面无字外,其余三侧,分别用篆、楷、行书三种字体刻录了碑文,东面刻方鹏楷书“三贞祠铭”、南面刻周伦行书“三贞祠颂、”西面刻王纶篆书“三贞祠赞”。</p> <p class="ql-block">登山青石古道,沿途可探抱玉洞、文笔峰等地质奇观,半山亭为休憩点,登顶一览亭可俯瞰昆山全景,夏季晨雾中的城市天际线尤为壮美。</p> <p class="ql-block">昆曲博物馆,始建于1993年,以昆曲水磨腔为构思,把溪水引入馆内,运用传统的古建筑园艺,以舞台为中心,以观演楼为对衬,使围绕其间的楼、台、廊、坪,环溪流水,绿树粉墙,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百戏之祖”刻石。</p> <p class="ql-block">庭院建筑特色,轩阁楼台依水而建,2500平方米园林式布局,九曲廊桥连接主馆与湖心岛。</p> <p class="ql-block">昆石迎客。</p> <p class="ql-block">昆曲名剧《十五贯》雕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示内容之“曲圣”魏良辅事迹。</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一侧围墙布置了“牡丹亭”等昆曲名剧目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面积很大,分布着各种亭、台、楼、阁和泉、井、池、潭,有小火车可以绕山一圈,全程约2.4公里,票价十五元。</p> <p class="ql-block">相比那些热闹的江南名园,亭林园显得古朴而幽静,园内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一派江南风光,不仅是昆山的瑰宝,也是游客们必访的景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