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村与白起大庙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邑村与白起大庙</p><p class="ql-block"> 马邑因战国时期为秦国大将白起驻军牧马之地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初属沁水一区马邑行政村。合作化时初为马邑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冠名“福民”。1958年9月公社化称城关镇红旗人民公社马邑管理区,1961年6月改为城关人民公社马邑生产大队。1984年4月实行乡村制称马邑村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01年1月撤乡并镇属龙港镇。2020年3月张庄村并入马邑村。</p><p class="ql-block"> 光绪《沁水县志·古迹》有记:“马邑城,今名马圈沟,在县东二十里马邑村,白起牧马处。”万历《泽州府志·古迹》亦记:“马邑山,县东二十里,《通考》:沁水有鹿台山、马邑城,今名马圈沟,相传白起牧马处。”马邑城起源甚早,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曾在此地屯兵养马,遂形成马邑村,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马邑自古多庙,现存仅有黄龙庙和佛堂两处。据说,马邑村西有高岗,当地百姓称为“神疙瘩”,岗上建有一座白起庙(俗称大庙),始建于何年不详。白起庙规模宏大,占地约20多亩地。坐北向南,一进三院,庙内修有正殿,东西配殿,并且修有雄伟的山门和壮观的戏楼。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毁。</p><p class="ql-block"> 马邑又称马邑城、马邑砦、马邑邨。马邑城中线东西原有二个城门,旧时自沁水县城通往沁东地区的大道,贯城而过,将马邑城分为南北二块。顺老村老街东行,东门城楼风光依旧。但现存的马邑东门,为民国时期重修,门阙之上镶有石匾,刻有“马邑邨”三字,颇有沧桑之感。顺马邑村老街西行,不见马邑西门。村中老人回忆,东西城门一线之南,旧时还有将近一半民居。因为流经马邑村的县河常发洪水,马邑村西门及南半部分民居,遂被洪水冲毁不存。</p><p class="ql-block"> 马邑城背依凤凰山,城北山麓有一片高地,旧时曾经建有沁水城东一处重要粮仓。粮仓毁于清朝末年,其遗址已成耕地,但仍可见到残余的砖头瓦片。光绪《沁水县志·山川》“稍东则有龙冈,又十五里为凤凰山,马邑、李壁皆在山足”。明代李梦阳作有《马邑城》诗云:“白起小竖子,谋猷惮诸国。驻军太行西,裂地大河北。牧马兹山阴,筑城凿沟淢。抱河背太山,峻绝失人色。并吴势已雄,独抗事相逼。廉颇真将军,收精抵坚壁。秦人心已寒,孰谓赵非敌。问言龙孝成,斗印书生得。胶柱鼓其弦,相如真有识。矢石既交接,甲械寻弃掷。可怜无罪民,遘此长平厄。暴秦不足言,衰赵亦可惜。祗怜一颇身,系此兴衰迹。天王简贤俊,嬴氏奚蚕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