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不见我,我自去看山。背上行囊,不用刻意去寻找、不问路途远与近,只为心中那抹风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轮碾过宝上公路的弯道时,南太行的轮廓便从晨雾里漫了出来。公路如蛇形般蜿蜒,像条银带缠在山腰间,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山林上,给这片山崖增添了几分温柔。偶有几户石屋嵌在林子里,炊烟与云气缠绕成一团。仿佛述说着千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一处平台处停车回头望时,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天空,即将升起的太阳还躲在云层后,山下的大平原上,一条蜿蜒的道路通向远方,而远处山峦连绵起伏。</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隧道,沿山崖继续前行,在一处开阔处停车赏景。站在高处俯瞰崖下,一条河流像一条绿飘银带,蜿蜒穿行在山间。河水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白云,两岸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山水画。我站在山巅,感受着微风拂面,不由的让人沉醉这山水间。</p> <p class="ql-block">在平甸村停车休息,来到一座传统建筑前,走近细看门上匾额上写着:“陈庚驻平甸抗日指挥部旧址”。房屋外形飞檐翘角,青砖黛瓦,门前挂着红色灯笼,古朴而庄重,屋檐下的装饰物雕刻精美绝伦,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默默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来到太行水乡“武家湾”,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近处的湖水清澈见底。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南太行的脉搏,它用无声的方式,将它的美丽分享给我们。</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泼在水面上,碎成满河金鳞,脱了鞋袜踩进浅滩,凉意顺着脚心往上窜,暑气便消了大半。</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行走,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山峦,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装进了这面“镜子”中。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南太行的秘密。我蹲下身,轻轻触摸水面,感受着它的清凉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漫步途中,邂逅一片郁郁葱葱的谷子地。沉甸甸的谷穗在微风里轻轻摇晃,与远处层叠山峦相融,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又满溢生机的田园山水长卷,连呼吸都沾了几分粟米的清香与山岚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在马疙瘩乡的叠溪峡戏水更加美妙,周围是巍峨的大山上是茂密的树林,远处的水面有几艘竹筏在河上漂浮,天空晴朗,氛围宁静和谐。溪水在石缝里拐出无数个弯,时而聚成碧绿的潭,时而裂成雪白的瀑,蹲在溪边看水底的鹅卵石,竟能瞅出几分九寨沟的影子来。</p> <p class="ql-block">到了红豆杉大峡谷处的双底村,准备问路去小壶口瀑布时,路边的当地人笑着摆手:“今年水小,往年这瀑布水大能漫过半面山壁呢,可以在这里划船”。即便如此,在这时段时流的河床里,溪水那股子从石缝里涌出来的韧劲,也足够让人戏玩半晌。</p> <p class="ql-block">溪流清澈,河底的石头清晰可见,孩子站捡拾起小石子打水漂,向远处投掷。轻松愉快的玩耍中,充满了童趣和自然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黑毛沟大峡谷的险峻藏在车窗两侧。车子贴着悬崖缓慢前行,两侧山崖是刀削般的岩壁,布满青苔与褶皱。雨水从崖顶坠下,在半空就散成雨雾。不用下车,单是听着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再看一眼后视镜里渐远的峡谷,便懂了何为“太行风骨”。</p> <p class="ql-block">路遇白陉古道,它是太行八径之一,具有3000年的历史,是晋豫两地的一条咽喉要道,军事要隘,兵家必争之地。此外,它是历史上晋商通货要道、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条古道成为晋商交流南北、通货东西的重要商道,被称为太行山中的“茶马古道”、中原大地的“丝绸之路”。只可惜这里堵车严重,加之正在施工不能停车,只在车上拍了一张照片,算是游览过了吧。</p> <p class="ql-block">一路前行,来到陵川县城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找到酒店,简单安顿之后,到街上寻找吃饭之处,来了一碗正宗的山西刀削面,非常好吃。饭店老板说,这县城藏在山窝里,夏天最高温不过三十度,夜里盖薄被正合适——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南太行“清凉魔法”的开端。吃罢饭在街上转了一转,陵川县城的夜是另一番滋味,感觉到的是中秋时节的凉爽。一处灯火通明的古建筑远远的映入眼帘,来到近前发现是崇安寺,门前的古柏在月光里抖落影子,殿角的风铃在风中轻响,倒显示出另一翻的幽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罢早饭,决定先游览崇安寺,再去西溪二仙庙。崇安寺比故宫还要早建一千多年,当地素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说法,而陵川得名于石勒陵墓。史载,石勒死后夜葬于山谷,世人莫知其所,于是传说石勒葬于陵川县城西北角处的崇安寺门东侧,又有人说葬在崇安寺的佛座之下,说法之多,但真实陵墓所在地至今成谜,无从查找。</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建筑矗立在蓝天之下,建筑结构复杂,飞檐翘角,装饰精美,周围绿树环绕,阳光明媚,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蓝天之下,屋顶飞檐翘角,装饰有精美的雕刻,显得古朴而庄重。崇安寺看点非常多,首先是明代的山门、清代的大雄宝殿是陵川现存进深最大的古建筑、元代的插花楼也很优美、钟楼内悬挂着宋代所铸的大铁钟、寺内有隋唐的石刻摩崖佛像、还有距今2.5亿年的硅化木等众多文物……</p> <p class="ql-block">走近硅化木,仔细阅读介绍牌。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这棵硅化木化石距今2.5亿年,原长约10余米,直径约1.0--1.2米。硅化木为揭示陵川古地理环境、古生物研究、地质结构、物种变迁提供了实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最后排还有一座石佛殿,里面有石刻摩崖佛像,一佛二菩萨,为隋唐时期旧物。</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门前,望着这座建筑,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声,感受到南太行的文化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崇安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陵川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情感。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宗教文化与民间风俗相互融合,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每一块碑刻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崇安寺驾车到西溪二仙庙,该庙创建于唐乾元年间,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庙中由金到明清的建筑物都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的山谷之中,庙内古柏苍劲挺拔,与古老的庙宇建筑相得益彰,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山凹间、掩映在古柏之中的西溪二仙庙犹如一幅绝美宋画。庙内保存着三座金代建筑,这实属罕见。其中,两座梳妆楼尤为突出,它们是晋城地区最早的楼阁式建筑,更是金代楼阁式建筑中的上乘之作。庙中还留存有历代碑刻二十九通,涵盖重修碑、题味碑、禁约碑等多种类型,简直堪称一座碑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献厅两侧,有四株遒劲粗壮的古柏,树干上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树瘤。四株桧柏又称唐柏,均有十几米高,最粗的一棵树胸围达5.2米。远看,古柏郁郁葱葱,煞是壮观;近觑,树干上布满凸出的木瘤,最大的竟达半米多宽。古柏枝干盘旋而上,像极了一条冲出天际的刚猛巨龙。桧柏上的木瘤有的如老牛耕地,有的如忠犬守家;有的如猴子挠腮,有的如公鸡打鸣,跳脱灵动,栩栩如生,为这庄严肃穆的殿宇增添了活泼的生气。被人称为“十二生肖柏”。</p> <p class="ql-block">西溪二仙庙还是近年来火热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掩映在古柏之中的古庙,犹如一幅绝美的古老画卷,难怪元好问曾多次畅游其间,并留下“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离开二仙庙驾车在县城加满油,导航到六泉乡的太行一号公路上,一边走一边赏景,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太行一号公路是条会“勾人”的路。沿途的浙水村藏着阳马古道的旧痕,青石板路上的马蹄印里还残存着昨天的雨水,倒映着翻新的老屋与红灯笼,倒像把古今拧成了一股绳。</p> <p class="ql-block">浙水村是一个古村落,历史十分悠久,曾是古马帮商路的一个驿站,“阳马古道”就穿村而过。我们到的时候,路边已经停满了车辆,过路的、游玩的、吃饭打尖的,还有住宿于此的,都聚集在了一起。我们停车进村,吃了碗当地小吃,就在村中的古巷中信步游览起来。</p> <p class="ql-block">阳马古道--晋豫古商街,它自古就是上接太行、下连中原的一条重要商道,晋豫两地丰富的特产通过这条商道进行物质交流,走在这条古道上,我们仿佛听到古商马帮悠扬的驼铃声,仿佛看到小商人肩挑背扛赶路远行的背影,由于山路难行,浙水又地处要道,马帮商队大凡在此歇脚,清晨迎着朝阳出发,又开启了他们的一天忙碌的商旅生涯,故取名“阳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浙水村是一个拥有明清遗风的小山村,建于明清时期的院落错落有致,青瓦灰墙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砖瓦都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这些古建筑是浙水村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中,杨家大院作为浙水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杨家大院,是浙水村首富“杨百万”的宅第,院内的西院最为气派,为标准的四合院布局,四面房屋连门楼皆为二层,额枋斗拱、雕木镂花、檐坊佛龛等细节,无不彰显着屋主昔日的富庶与奢华。此外,浙水村还保存有17座明清时期的古院落,如靳家大院、外头院等,它们都是当地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这些古宅院不仅门楼高大、雕饰精美,它们的门匾也寓意深远,如“与德为邻”“树德务滋”等,无不体现着家族的精神传承和道德追求。</p> <p class="ql-block">高老庄的网红猪八戒雕塑前挤满了人,那憨态可掬的模样配着背后的青山,倒也不觉得突兀,反倒成了旅途中的一抹轻松笑意。</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竹凳上休息片刻,望着远处的山景蓝天下白云浮动,心情无比轻松。妻子和孩子也各自找到了喜欢的角落,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宁静时光。</p> <p class="ql-block">他们轻轻荡着秋千,仿佛在飞翔,那一刻,仿佛真的变成了山间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网红猪八戒打卡结束,我们继续沿太行一号公路前行,中途打卡几处小景点,不知不觉来到了王莽岭。</p> <p class="ql-block">王莽岭的风是凉的,即便没进景区,在山门外停驻片刻也值。山风裹着松针的气息扑过来,吹得人头发乱舞,刚才赶路的燥热瞬间散了,只想找块石头坐下,听会儿风声穿过峡谷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王莽岭西大门处的广场上寻一合适之处,休息了一个多小时,观赏着周围的美景,美美吹着山风,虽然是艳阳高照天,但凉凉的空气感觉如中秋后的时节非常爽。休息完毕驱车便进入锡崖沟,过去没有公路与界相通,锡崖沟成为世外之地,进出困难,现如今修有王莽岭隧道,进出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锡崖沟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属王莽岭景区的一部分,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山峦叠嶂,溪流潺潺,奇峰异石随处可见,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游客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踏入锡崖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山峰峻峭,直插云霄,云雾缭绕其间,宛如梦幻之境。山上植被繁茂,郁郁葱葱,从翠绿的松柏到五彩斑斓的野花,每一种植物都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锡崖沟的夜是要裹着外套看星星的。把帐篷扎在溪边,抬头就是泼满天的星星,连银河都看得清清楚楚。后半夜被冻醒,拉开帐篷一看,远山近树都浸在月光里,溪水叮咚像在说悄悄话。同行的人裹着毯子笑:“这哪是露营,分明是来山里偷秋凉的。”</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溪水在山间流淌,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游客可以沿着溪流漫步,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锡崖沟的水,清澈见底,灵动而活泼。溪流顺着山谷奔腾而下,水花飞溅,发出悦耳的声响。在溪边,你可以看到鱼儿欢快地游弋,仿佛在诉说着这片水域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与锡崖沟挥手作别,驶出景区大门便直接上高速汇入车流。这段路程堪称“隧道长廊”,车窗外的天光刚亮了片刻,便又一头扎进幽暗的隧道,耳畔是持续的车流轰鸣与风的呼啸。更奇妙的是车行轨迹在导航屏幕上,画出一个个圆润的大园圈,仿佛被山魂牵引着绕山而行。有时穿出隧道,能瞥见对面山腰的同一条高速如银带悬空,转瞬又被新的隧道口吞没。山体内的光影交替间,仿佛在与千万吨岩石擦肩而过,每一次转弯都藏着对山形地势的巧妙顺从,倒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腹穿行记”。直到最后一次冲出隧道,视野猛地被拉向开阔。后视镜里,方才盘桓的群山仍以巍峨姿态矗立,像沉默的守护者目送远行;而右前方,一片坦荡的大平原正铺展至天际,田畴如织,村落星点,风里都带着与山内截然不同的舒展气息,仿佛从一场奇幻的山腹冒险,骤然跌入了人间的开阔与平实。</p> <p class="ql-block">当车行至八里沟服务区休息时,决定到八里沟游玩。定好房间,直接去八里沟景区服务中心,乘景交车直接来到八里沟游玩。</p> <p class="ql-block">刚迈进景区大门,孩子瞬间被前方的水滩吸引,欢呼着直奔水边。水花溅起的刹那,仿佛被这清凉施了魔法。孩子们彻底赖在了水里,有的踩着水追逐打闹、有的蹲下身用手拨弄涟漪。银铃般的笑声裹着水汽在水面上飘散开,在阳光下荡出甜丝丝的响。任凭家长在岸边柔声哄劝,或是假装要往前走,他们都像生了根似的不肯挪动半步,小脸上写满执拗,非要把这湾带着阳光温度的清凉,痛痛快快玩个够才肯罢休。</p> <p class="ql-block">八里沟的水是“灵动多变”的,沿着栈道穿行,只见水流时而在平缓处漾开细碎的涟漪,像大地均匀的呼吸;时而撞在红石上激起雪白的水花,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就连深处的潭水,也透着一种沉静的律动,仿佛能听见水底砂石与流水的私语。那股子鲜活劲儿,顺着河床漫延,钻进每一道石缝,也沁入游人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一路流水一路美,一路嬉戏一路歌,美不胜收喜不自胜,真的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一座山峰雕塑成一位冠服齐整,仪态万方,仙风道骨的仙人,他双手合辑,笑容可掬,代表八里沟的山山水水,热情的欢迎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奇妙景观的形成要感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由于岩石中的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在太行山隆起抬升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从山体上崩塌剥落,崩塌残余的山体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罢早饭,乘坐景交车去天界山。天界山,海拔1570米,主峰老爷顶被誉为“天下第一铁顶”是道教发祥地之一,素有“北有太行老爷顶,南有金顶在武当”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上天界山必须走回龙挂壁,这是一段非常险要、非常刺激的S弯道路弯,呈“之”字形往上攀升,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是万丈深渊。车辆行走在挂壁公路,像被塞进一条在悬崖肚子里凿出的窄道。车身贴着岩壁缓缓挪动,窗外是刀劈斧削的山壁,偶尔掠过的窗洞像取景框,框住脚下深不见底的沟壑和远处缥缈的山影。</p> <p class="ql-block">到了天界山上,眼前景象更是让人震撼,空旷深邃的山谷,沟壑纵横,红岩绝壁,鬼斧神工,峡谷流云,奔涌不息,站在这里如驾长风,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刚到山上,天空晴朗,少量云雾飘渺在远方的天空,可不多时肉眼可见云雾聚集而来,但还好不影响视野。</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索道上山顶,下索道步行继续上山,在一处观景台处观景拍照,此时远处的山头逐渐被云雾遮挡。</p> <p class="ql-block">老爷顶海拔高1570米,号称“太行第一峰”。相传道教祖师在此成仙,百姓称祖师为“老爷”,故名老爷顶。又因与湖北武当山南顶相对峙,故有“南金顶,北铁顶,南顶在武当,北顶在太行”之说,被称为“北顶”。</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玄武庙,无梁八卦构造,全石砌墙,铁瓦覆顶,院内置铁鼎铁钟,虽历经沧桑,仍保存良好,被称为“天下第一铁顶”。</p> <p class="ql-block">山上气候异常,朝夕万变,雨过天晴,景物如画,驻足云端,如临仙境。在山顶游览完毕,准备下山,此时山上云雾如流水般快速增加,游人好似行走在天宫中。</p> <p class="ql-block">在风轻云淡中,静静领悟生活的美好,愿我们心怀美好,一路前行,赏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天界山时,回头望了一眼盘旋的山路。这一路,从宝上公路的蜿蜒到锡崖沟的清凉,从太行一号的风光到八里沟的水声,南太行像位沉默的老友,没说什么,却把最舒服的风、最清澈的水、最妥帖的凉、最美的景,都悄悄塞进了我们的旅途里。或许,这就是去旅行的意义。不用刻意寻找什么,只是走着,看着,感受着,就已足够!</p> <p class="ql-block">南太行之旅虽然旅程已经结束,但太行山脉的壮丽、太行水的秀美,将永远镌刻在心中,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论身处何方,都能心怀山河,不忘初心,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与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