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晋三城之千年的佛国华章云岗石窟

楼树军(大树)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长河的悠悠流淌中,总有一些存在宛如璀璨星辰,跨越千年的时光,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云岗石窟便是这样一处震撼心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云岗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武州山南麓,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云岗石窟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6年),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八个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6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我二十多年后第二次踏入这块神奇神圣之地,瞬间穿越回千年,漫步其间,满目皆是优美环境、精美造像。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动作表情器具服饰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对佛教的崇拜和虔诚。云岗石窟仅开放20个洞窟即规模宏大、佛像众多、内容丰富,因时间、篇幅和品赏能力所限,再加之同行的著名作家“闻浪斋主”已推出了《被洞穿......被㬬澈......》,著名史学家“午山居士”推出了《信仰的力量:昙曜与云岗石窟》《三晋礼佛观相记》,他们的美篇研学气息浓厚,视角观点新颖。我则以普通游客的眼光,挂一漏万的将自己游览感受的震撼与感动的画面场景随拍实录,自己留存与人分享。</p> 步入景区。 <p class="ql-block">  昙曜塑像立于景区入口的昙曜广场,是为纪念云岗石窟的开创者、北魏高僧昙曜而建的标志性雕塑。北魏太武帝为巩固皇权实行灭佛,文成帝即位后矫正灭佛推行复佛。昙曜随即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获文成帝批准。昙曜成为云岗石窟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总体构想、设计方案第一人,他所开创完成的石窟有五座,规模宏大,雕饰奇伟(第16至20窟)称“昙曜五窟”。正如史学家于学周所言:昙曜以一介僧侣之躯,将信念转化为改变历史的力量。如无昙曜,千年后的今天恐难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岗石窟。</p> <p class="ql-block">外长道,景区中轴线通道又称礼佛大道、礼佛长廊。2007年开工,2008年建成。路两侧的千佛列柱参照北魏艺术特征设计制作安装。</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长约300米 两侧矗立13对千佛列柱,每根柱高8.73米 ,大象驮塔的造型象征佛教六度法门。</p> 帝后礼佛浮雕。 <p class="ql-block">  2008年云岗石窟景区复建工程依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描述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景象,新建了人工湖、湖心岛等。</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北魏时期云岗石窟配套的皇家寺院,推测建于公元5世纪中后期(与云岗开凿同期),后随历史变迁逐渐损毁,仅存遗址线索。2007年启动复建工程,2008年建成,位于武州川湖心岛,重现“水绕寺、寺映窟”的历史格局。</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千佛殿内木雕观音菩萨是该殿七尊主佛之一,由福建莆田木雕世家传人黄文寿大师雕刻,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为材料。殿内两壁千佛阁供奉800余尊铜制小佛像,每尊高约15厘米。</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灵岩寺的后殿和核心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面出廊,殿内前后各置四根金柱,大殿中央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原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撰写的对联引人注目:上联:十里河畔,洗尽古今风云人物,好梦都成百年恨,唯大佛泰然,万念俱空;下联:武州山下,看破天地沧桑世事,痴情皆为终身累,独香火依样,千秋犹存。</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大门一路走到石雕牌坊,都是2013年以前陆续建成开放的新景点,在此必然要讲到原大同市长耿彦波。2008—2013年他主政大同期间,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强力推进云冈石窟大景区综合整治工程,这一工程不仅是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规模最大的系统性保护工程,更成为中国文物保护与城市转型的标志性案例。投资20亿搬迁云岗镇及五个村庄,拆除15万平方米违建,复建北魏景观,将景区面积从0.23平方公里扩大至2.3平方公里。大同从“煤都”向“文化之都”成功转型,2023年云岗石窟入选全国5A景区品牌传播力第六名。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同普通市民、出租车司机、经商户凡提到耿市长无不翘首称赞,他离任时万人空巷送别,市民打出横幅“大同变香港,留住耿市长”。 </p> <p class="ql-block">石壁雕刻的是北魏时期(公元496 年前后)佛门女弟子比丘尼昙媚所立,反映当时佛教信徒的信仰与造像动机,也是研究北魏佛教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一窟与二窟是一组双窟(公元471—494年)。</p> <p class="ql-block">一窟石鼓洞塔心柱,起先没有佛像,佛塔就是佛的象征。于是就有了塔庙窟</p> <p class="ql-block">二窟的寒泉洞,北壁主像为释迦坐佛。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p> <p class="ql-block">古道车辙,历史留下的遗迹,深深的石头车辙印证这里曾是通往西北的边塞、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前站。</p> <p class="ql-block">三号洞窟是云岗最大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佛像,且有了双下巴。旁边的胁侍小肚子微微隆起,说明在唐代进行了重修。</p> <p class="ql-block">被风化的四号窟。</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是孝文帝给他奶奶冯太后所修建的。这是云岗石窟设计最精美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这个洞窟可以看到非常精美的石雕连环画,讲述佛祖从出生到成佛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窟是云岗保存最多的洞窟,四壁雕刻13000余尊小佛龛 排列如蜂巢。主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7米,窟顶的“平棋藻井”雕刻36朵莲花,象征佛教“九品往生”。</p> <p class="ql-block">第七第八窟是一体双窟展现当时孝文帝和冯太后两个人共同掌管朝政二皇称制的政治局面。二佛对坐是这个洞窟的突出特点。</p> <p class="ql-block">梳着高发髻的云岗六美人。</p> <p class="ql-block">九号洞窟展现中西文化的融合碰撞。</p> <p class="ql-block">11号洞窟皇家雕了一半民间雕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对面墙是民间百姓雕凿的。</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窟的“音乐窟”,雕刻风格转向精细繁缛,47件乐器浮雕有东方的有西方的,构成古代交响乐团,尤以“反弹琵琶”引人注目,展现北魏音乐文化。</p> <p class="ql-block">穿红裤手挥指挥棒的女子,栩栩如生,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第13窟是一尊交脚弥勒造像弥勒的手特别大 ,它是悬空的,最大的看点就是在它手下有一个托顶立式,被称之为“云岗打工人”。这一托完美的解决了巨大手臂的支撑问题,这一托就托了1500年。</p> <p class="ql-block">第20窟为白佛爷洞,因前立壁因大地震而崩塌成为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唯一的一尊露天大佛,它对应的是北魏王朝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他的胡服转化为了汉服,表现出鲜卑人汉化的趋势,“昙曜五窟”之一,云岗石窟的标志。从21窟到45窟是后期的民间私人工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