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自己的纪念

伍戌生

<p class="ql-block">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发榜的时节。今天应朋友之请为他即将上大学的孩子写一幅字,钤印时不由自主地又拿起了那方印章。看着这方已经有些包浆的老印章,让我再一次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1979年8月中旬的一天,虽说已经立秋十来天了,但还未出伏,气温仍然很高。此时的我,内心比炎热的天气更焦躁,因为正急切地盼着自己的高考录取结果。</p><p class="ql-block">“嘭、嘭、嘭”,响起了敲门声,推门一看是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我急忙接过他递过来的信封,看到上面印着“辽宁师范学院”几个字,已经猜到我被辽师录取了。转过头,看到母亲站在我的身后。我乐不可支地告诉母亲:“我考上了!”</p> <p class="ql-block">在那特殊的十年,全国大中专院校考试招生全部中断,1977年终于恢复了高考。1976年,我中学毕业留校当了老师。那个特殊的十年终结后,在全面拨乱反正、各项社会事业逐渐走向正轨的形势下,自己没有相应的学历,像我这样的中学老师将不可避免被淘汰。可刚刚恢复的高考,录取率极低,如愿考上谈何容易。</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心里非常忐忑,因为当老师的如果考不上在学生中是很难抬起头来的。所以,别的考生可以光明正大地备考,很多人请假在家全力以赴复习,还参加了各种补习班。而我却装作高考与己无关的样子,白天照常上班,正常给学生上课,正常管理班级,只能在晚上挑灯夜战。</p><p class="ql-block">我仗着自己语文有些功底,觉得应该能得高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采取恶补、硬背的方式,力争多得一些分。而数学则直接放弃,宁可零分。考试成绩发布后,我的总分是316分,结果确实让自己感到高兴。尽管数学才得了仅仅8分,也算是意外的收获。语文85分,历史、政治都是70多分,地理96分,是那年全市单科分数最高的。当时相关政策规定,教师只能报考师范类的院校,而且是在考试前填报自愿。我填报志愿的顺序是辽师、沈师、锦师,专业的顺序是中文、历史、政治。因为我的考试总分高出了辽师录取分数线16分,所以如愿考入辽师的中文系。</p> <p class="ql-block">1979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仅有6%。这和现在这些年相比,差别真是相当悬殊,2024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79%,2021年更是高达92%。自己在21岁能搭上高考的末班车,真是够幸运的!考上了大学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拿到了高考的录取通知书,想把自己的喜悦与人分享,可找不到值得分享的人。除了母亲在家之外,父亲和其他家人都在上班,我工作的学校正在放暑假,我的同学都下乡插队当知青,一时间真的没什么人可以联系。我在屋子里转了一阵子没事可干,于是想给自己刻一方印章,觉得这样能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把一块紫色寿山石的印石磨平,写好印稿,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刻好了。端详一番,觉得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那天刻的这方印,因为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就一直放在手边,我的一些书法作品偶尔也会钤上这方印。如今这方印已经伴随我46年了,每当看到它,就会勾起我对当年参加高考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