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7-01)上午先去看国门景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地理上的地点。天气有点阴雨,游客不太多。停好了车先去领取参观票证,这是对高龄游客的优待。</p> <p class="ql-block">景点里有一座高塔,叫作“北疆明珠”。登塔需要付费,塔顶上有一个旋转餐厅,据说是正宗俄式西餐,一餐用好,正好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边上还有一座大楼,是旅游服务的售票点,大门上的横幅很有意思,写着“对外矛调中心”,开始不知道说的是啥,后来看到边上的小字才明白,是处理涉外矛盾调解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空旷的场地上是一座不算高塔的建筑,上标“国门”两个大字,供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散客的进口在北疆明珠的前面,几十级台阶向上,大门上写着“中俄边境旅游景区服务中心”,“售票大厅”。进去大厅,里面一字排开七个售票窗口,老年免票的领取在最边上的七号口,既没有拥挤的排队,也没有高声的嘈杂,一切都井井有条。除了门票还有少不了的收费景交车票。</p> <p class="ql-block">领了票以后里面是一大片的商业形态,布置得琳琅满目。有俄罗斯的标志性商品系列套娃,有各种倍数的军用遥远镜,还有各色包装的巧克力等等,走过了商业区才是国门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大楼到景区就是兜圈子运行的妝扮得像是小火车的景交车,不足五百米的距离,收费不菲。</p> <p class="ql-block">顺着大道一直向前走,就是两座塔楼中间一道连廊的国门了,连廊下面是铁道,时常有火车开过,对着火车拍摄的游客还不少。</p> <p class="ql-block">国门的边上有一座象征性的界碑,显得很神圣。界碑也是1993年立的,编号是41号。</p> <p class="ql-block">登楼可以走过连廊,透过擦得不太明亮的窗玻璃可以看到右边的俄罗斯和左边的蒙古国,这里就是所谓鸡鸣闻三省的地方。连廊的上面还有一层,现在是俄罗斯油画展览,另外还有一处可以茶歇的地方,挺别致的。</p> <p class="ql-block">再从另一端塔楼下到地面,有一处历代国门的说明。所谓满洲里,实际上是沙俄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后来称作中东铁路的火车站名,因为站东面是中国的满洲地方,俄语就叫作“满洲里亚”。不过,都是俄国人还好办,舌头一卷,发音没问题。可是对满蒙人就不行了,发音不顺,于是。就成了“满洲里”。字面上也还可以说得通。</p><p class="ql-block">满洲里的中苏国界最初只是铁轨上的界桩,后来改成土木构造,解放后成了一扇大门,门框上还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后来就是钢筋混凝土的永久型建筑物,直到变成现在这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看过国门,天上开始下雨,开车到满洲里火车站广场附近二道街的莫斯科西餐厅奢侈了一下,吃了一次正宗的俄式西餐。计有,前菜俄式烟熏三文鱼,乌克兰红菜浓汤,烟熏鸡肉酸黄瓜,主菜俄式香煎羊排,餐后点心俄式奶酪包。</p> <p class="ql-block">接着,去了坐落在火车站附近二道南街的满洲里历史博物馆参观。听门卫老师傅说博物馆的建筑是全市最古老的建筑了,以前用于中东铁路的技工学校,差不多与火车站的房屋同时建造。可是后来为了铁路的扩建改造,铁路上火车站的老房子都拆掉了。而这座建筑却因为做了铁路医院而有幸保留下来。建筑结构上和有点像是几座苏联式建筑的筒子楼连起来,不过,前面的门脸上有几个俄罗斯式的尖顶。</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内部,包括门窗,厅堂,走廊和楼梯完整地体现出原始俄式建筑的原貌,看上去都是原装的。</p> <p class="ql-block">它又用图片和实物表现了满洲里近几百年来从清朝派兵戍守到上世纪初中俄密约后开始建设中东铁路(东清铁路)后,由一个不大的铁路站点发展成大城市,讲到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中国革命者的联络,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的战斗,朝鲜战争时大量的军事物资的运输,直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苏联援助的建设物资经过这里的转运。很详尽的显示,令人信服。</p> <p class="ql-block">最近,看看城市博物馆成了旅游的必修课,看得认真,知识面大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