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金星高地:四十六年未冷的硝烟——陈昌和

愚翁

<p class="ql-block">陈昌和 年少时就读于重庆市红星中学。1971年4月6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八营八连任战士。1979年勇敢地参加了自卫还击战,配属35228部队战地医院执行和开展战地救护任务。</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我随13军35228部队卫生院开赴前线。那时的我24岁,虽是年轻的壮小伙,但已是兵团的老战士了,有一身的好力气。扛着单架,跟着大部队在崇山峻岭间穿行。</p> <p class="ql-block">2月17日凌晨,炮火划破了边境的宁静。我们接到命令,立即向金星317高地进发。高地上,硝烟弥漫,枪炮声此起彼伏。越南军队凭借天险,与我们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p> <p class="ql-block">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牺牲。战斗在金星317高地激烈地进行着,我们紧紧跟随其后,在阵地上、丛林里找到受伤倒下的战士,从战场上救护下来。</p> <p class="ql-block">医护人员快速进行消毒、清创、止血、包扎等技术处理,眼前的血腥伤患场面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紧张的施救,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一天,我们就抢救了二十多名伤员。大多数是被地雷和冷枪所伤。担架不够用,我们就用树枝和雨衣临时制作简易担架。山路陡峭,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伤员们的鲜血浸透了我们的军装,黏在身上,又冷又重。</p> <p class="ql-block">送伤员到后方战地医院后,立即扛起弹药箱向前方高山阵地送去,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情况更加严峻。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枪声、爆炸声越来越密集。我们的伤员也越来越多。压缩饼干成了唯一的食物,山沟沟里流淌的溪水,成了我们的水源。困极了,就裹着雨衣在战壕里打个盹,让沉重的身体得到一刻的缓解。炮声一响,睁开疲惫的双眼。又得立刻爬起来继续抢救伤员。</p> <p class="ql-block">人背马驮,向高地运送作战物资。</p> <p class="ql-block">抬着伤病员穿越荆棘丛林。</p><p class="ql-block">三天,我们已经连续工作了72小时。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脚步虚浮却还在坚持。战斗在最最艰苦的时候伤员特别多。艰难的时刻让人喘不过气来,甚至有拉响一颗手榴弹自己把自己解决了的想法都有了。指导员用疲惫嘶哑的嗓子给我们打气:"同志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绝不能让一个战友因延误救治,牺牲在我们手里。"可看着一个个血淋淋的战士,和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谁还顾得上什么疲劳困苦。抬起重伤员,继续在森林草丛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将伤员送往后方战地医院后,战士们不惧劳累、流血牺牲,冒着炮火的硝烟向金星317高地运送弹药。</p> <p class="ql-block">痛失战友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我们得到当地组织的民兵、民工队伍大力的支援,后勤的战略物资供应,伤病员急救处理,得到有效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运送伤员途中,在大山密林里遭到小股越军偷袭。</p> <p class="ql-block">枪声就是命令,战士们立马进行反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作一团,经过短暂的激战,越军弃下两具尸体,落荒而逃。</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的东北小战士身负重伤,但他仍却关心着其他受伤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天的血腥战斗,我们终于取得了金星317高地战斗的胜利。我们的队伍继续向前方推进,执行新的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金星高地三日——陈昌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我随13军35528部队卫生院开赴前线。那时的我,还24岁出头,年轻的壮小伙,但已是兵团的老战士了,有一身的好力气。扛着单架,跟着大部队在崇山峻岭间穿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7日凌晨,炮火划破了边境的宁静。我们接到命令,立即向金星317高地进发。高地上,硝烟弥漫,枪炮声此起彼伏。越南军队凭借天险,与我们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天,我们就抢救了二十多名伤员。大多数是被地雷和冷枪所伤。担架不够用,我们就用树枝和雨衣临时制作简易担架。山路陡峭,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伤员们的鲜血浸透了我们的军装,黏在身上,又冷又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情况更加严峻。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枪声、爆炸越越来越密集。我们的伤员也越来越多。压缩饼干成了唯一的食物,山沟沟里流淌的溪水,成了我们的水源。困极了,就裹着雨衣在战壕里打个盹,让沉重的身体得到一刻的缓解。炮声一响,睁开疲惫的双眼。又得立刻爬起来继续抢救伤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已经连续工作了72小时。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脚步虚浮却还在坚持。战斗在最最艰苦的时候伤员特别多。艰难的时刻让人喘不过气来,甚至有拉响一颗手榴弹自己把自己解决了的想法都有了。指导员用疲惫嘶哑的嗓子给我们打气:"同志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回去一定给你们请功!"可看着一个个血淋淋的战友,和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谁还顾得上什么功劳?抬起重伤员。继续在森林草丛中穿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运送伤员的路上,突然,呯呯呼——,一阵激烈的枪响,我们遭到小股越军的袭击,一个东北籍的战友为了掩护受重伤的病员,胸口连中两弹。我们迅速投入战斗,顿时、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作一团,经过短暂激烈的交火,越军留下两具尸体外,其余越军跑掉了。我们有任务在身,不敢追击,拼尽全力赶紧抬着伤病员送到后方医院,可还是没能留住东北小战士的生命。他最后的话却是:"先,先把重伤员、送下山去……″ 那一年,他才十八岁。</p><p class="ql-block">金星高地经过三日的战斗取得了胜利,部队又向前挺进,我们也紧随其后地跟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四十六年过去了,每当我闭上眼睛,317高地的硝烟、战友们的呼喊、还有那个东北小伙子年轻的面庞,依然清晰如昨。那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79年的春天。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将永远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