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迷蒙送俊杰

小雨点(李洁梅)

<p class="ql-block">  突然天就阴了,空气闷得人喘不过气来。那个周末,原准备出去踏青,忽然就烦躁起来,没来由的,我究竟怎么了?正疑惑间,电话响了,我的预感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我的一个朋友走了。那个个性爽朗的朱俊杰!</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不喜欢很多职业,甚至对这些机构的人敬而远之,公安、工商、政法部门,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这些机构相对于生性散漫的我太过拘谨。虽然在党报工作的几年,不能避免的和这些机构打交道,但选择朋友仍然谨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朱俊杰是个例外,退休前任市公安局副巡视员。接触他时他是潼关同乡会常务副会长身份,那是两年前四、五月份,潼关同乡会委托我和一个朋友编一本十五年纪念的集子(后定名为《西京潼关人》),直接和我们接洽的就是副会长朱俊杰。那个浓眉大眼,一身干练,五十开外仍阳光灿烂的人。</p><p class="ql-block"> 同乡会是社团组织,会员分布十分零散,有企业总裁、政府要员,还有各个阶层的工作者几百人,组织起来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 “不怕,”朱俊杰笑着说,“同乡会资料我组织人收集。”</p><p class="ql-block"> 他很快起草了一份编委会分工名单,从会员里抽出几个干将成立编委会,会上又明确分工,规定截稿时间,其雷厉风行的公安干警特色可见一斑。虽然布置下去,他也每天打电话协调,收集工作仍十分困难。几百个会员简介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最难的是企业通讯,大多数企业没有稿件也不知道怎样着手,这可难为了我们的朱副会长,一篇一篇的审查、提修改意见,过得去才交到我这里再改。还有一些企业干脆说不会写,朱俊杰只好把人约到同乡会办公室,由我们亲自采访撰写。那一段,资料迟迟缴不上来,他经常夜里四、五点钟仍在线上,发一些会员收缴资料的通知。《西京潼关人》的通稿需要一份总结,朱俊杰仅靠记忆和手边有限的照片记录,几个通宵就完成了洋洋六七千字的同乡会十五年工作总结,且内容充实,颇富文采。他在材料写作方面的才能让人瞠目!</p><p class="ql-block"> 每天八点钟到办公室一直弄到晚上十点,每天如此。真没见过这样尽责的人。几百幅照片精挑细选,封面更是一换再换,最后定下的就是他自己跑去拍的南门夜景。图片、文字更不用说,斟酌了再斟酌,尤其是最后几天,他经常很晚还打电话给我,每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不放过,直到稿件送到印刷厂,他仍不放心。编辑工作从四、五月份到次年元月,多半年,200页几十万字的校印结束,我已倦得不想说话。我们的朱副会长却始终精神饱满,开朗而风趣,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不得不赞叹他实在是有太好太好的体魄。</p><p class="ql-block"> 接触多了,觉得他真好性情,跟什么人都处得来。会员朋友谁家有事,他都热心帮忙。他常常说起他的会员,谁谁开发什么项目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谁谁在家乡投资几个亿建旅游项目,谁谁的肉夹馍连锁店开了几十家,还打算把连锁店开到美国去等等,如数家珍。 </p><p class="ql-block"> 因为先入为主的社团身份,我对这个曾经的公安局长竟不排斥,很自然当他是朋友,闲聊中知道他很多的事。 知道他帮家乡募捐十多万修路的事;知道韩述义会长和他曾帮许多会员解除危难,追回损失;知道他们帮家乡建设、救灾累计募捐金额高达几十亿之巨。还知道他目前最在意的是他的回忆录《人生当俊杰》。《西京潼关人》里选了他在周至挂职锻炼的一段。一年多的时间,他把一个治安很差的周至县公安局整顿成全国的典范,这个“全省的优秀公安局长” 朱俊杰实至名归!他经常在夜里把他写的部分读给我听,他的故事精彩而有趣,我答应他回忆录写完后帮他修改,如今已是无法兑现。</p><p class="ql-block"> 下雨了,窗外到处是烟雾蒙蒙的,想着去年今日他还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他的回忆录,而此时满院春花,斯人已去,我不得不感叹无常的命运。春雨不解离人意,依旧穿林打叶去。</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我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