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孙携手赴泉城,园博寻芳感慨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震址犹思民志壮,蜀园更赏古风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灵岩泥塑惊神鬼,辟支浮图见巧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日行程千景阅,中华文化韵长萦。</div> 8月13日,怀揣着让外孙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的期许,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前往济南国际园博园和泰山灵岩寺的旅程。 我们的第一站是济南国际园博园。它宛如一颗镶嵌在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内的明珠,周边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宁静且充满生机。当我们踏入园博园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国的大门,各省和重点城市的特色景观被巧妙地浓缩于此,真可谓“一园之内,走遍全国”。 我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汶川大地震遗址展区。站在那片模拟的遗址前,时间仿佛凝固,眼前四川独特的建筑残骸,虽残破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仿佛在诉说着曾经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那些断壁残垣、扭曲的钢筋,是灾难无情的见证,但同时,这里又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希望。周围展示的一幅幅照片,生动地展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救援人员奋不顾身地营救,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身影,受灾群众相互扶持的画面,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的抗震精神。外孙紧紧拉着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我知道,他小小的心灵正在被这种强大的团结力量所震撼。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心手相连,这份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离开汶川大地震遗址,我们漫步在园博园的小径上,依次来到了郑州园、蜀汉神韵、二安词园等特色园区。每一处园区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郑州园里,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扑面而来,仿佛带我们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中原古都;蜀汉神韵园区中,浓郁的巴蜀风情让人陶醉,那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四川的山水之间……外孙在各个园区中兴奋地跑来跑去,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处细节,不时地向我们提出各种问题,我耐心地为他解答,希望他能从这些景观中了解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园博园的各种景致,不仅让外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团结。在这个小小的园区里,我们仿佛走遍了大江南北,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而那伟大的抗震精神,更是如同种子一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团结、坚强和爱国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不断前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我又带着外孙踏上了灵岩寺的探秘之旅。“游泰山,不游灵岩寺,不成游也。”灵岩寺,是座享誉中原、名达海外的古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当我们踏入这片土地,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四周群山环抱,峰峦清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松柏苍翠欲滴,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泉水甘冽清甜,潺潺流淌,奏响着一曲曲悦耳的乐章。 灵岩寺历史悠久,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至今已有 1600 多年的沧桑岁月。每一块古老的砖石,每一棵历经风雨的树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我们首先来到了千佛殿。踏入殿内,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殿中的泥塑佛像,宛如一群鲜活的生命,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这些泥塑个个栩栩如生,面部表情丰富多样,或慈祥,或庄严,或沉思,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尽管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它们的色彩依然鲜艳如初,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技艺的精湛绝伦。外孙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些佛像,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和惊叹。在殿外,有一块石碑,我们看到了刘海粟大师的题字:“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简短的话语,却精准地概括了这些泥塑的独特魅力。我轻轻地对外孙说:“孩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如此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要好好传承和珍惜。”外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离开千佛殿,我们来到了辟支塔。这座建于唐代的重檐楼阁式建筑,宛如一位巍峨的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塔身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每一层的檐角都微微上翘,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雄鹰。塔座的浮雕更是精美绝伦,雕刻着各种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流畅细腻,让人不禁为古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外孙绕着辟支塔跑来跑去,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处浮雕,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叹。我耐心地为他讲解着浮雕上的故事,让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建筑特点。他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沉浸在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次园博园和灵岩寺之旅,不仅了解到了各地人文风情,大自然的造化,更让我信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智慧。我相信,这些珍贵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外孙的心中,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美好。<br> 这正是:<br> 园博园中忆震情,灵岩寺里叹神形。<br> 祖孙共赏中华韵,我为中华唱大风。 乙巳年季夏,闰六月廿一,侯存业记。